?
馬振川:建議探索戶口遞進制
網絡反腐檢舉和查處都要依法進行
從公安系統到人大機關,全國人大代表、北京市十三屆人大常委會副主任馬振川在角色轉換之中對“法律”有了更深層次的感悟。“在保障你的權利的同時,也要尊重他的權利。”對于網上爆出的一系列熱點事件,脫下警服的馬振川(見圖)依舊耿直,他強調無論是檢舉還是查處,都須依法進行,切不可因輿論影響大就倉促處理。
>>>談角色轉換
政府須依法履職行權
記者:您干了數十年的公安,當了三年北京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現在又成為全國人大代表。對三種角色轉換,您有什么感悟和體會?
馬振川:轉換跨度挺大,工作環境、工作節奏、工作內容全都不一樣。在人大工作也好,當人大代表也好,不能提籠架鳥、無所事事,要主動議大事,努力履行人大職責,履行人民代表的職責。
天下大事,匹夫有責。“十八大”提出尊重憲法,提出依法治國首先要依憲治國。對此,作為擁有立法、監督兩大職能的人大應該有所呼應。
記者:結合您的工作經歷,能否具體地談一談?
馬振川:我在公安系統干了大半輩子,以前執法時更多強調的是保護人民群眾的人身權、財產權。現在回過頭去反思,以前在主動保護這些權利的同時,有沒有忽略對其他一些公民權利的尊重?“階級斗爭為綱”年代一度只有“好人”和“壞人”之分,今天到了“公民”時代,怎么更好地保護保障公民權利?行政執法、行政職責怎么兼顧?是一個重大的問題。
記者:前幾天網上爆出南方某城市城管在清理流動商販時,當著孩子的面掐住擺攤的媽媽喉嚨,這件事引發熱議。
馬振川:這動作跟打人肯定不是一回事,但在法律意義上就是侵權了。維護社會治安、公共秩序,這是政府部門法定的行政責任,可有時難免顧此失彼。比如你丟東西了公安去抓他,可能保障了你的權利,某種程度上就忽略了他的權利。現在結合人大工作,我能夠更高一層地、更完整地表述履行法定責任——保障你的權利的同時,也要尊重他的權利。
記者:作為新當選的人大代表,如何履職呢?
馬振川:既然是人大代表,就要有代表性。得關注社會關注熱點。比如我熟悉的領域是執法,站在人民代表的角度,我建議檢察院把司法監督的范圍往公安延伸。這不是我個人的意見,我的依據是修改后的《行政訴訟法》,刑訴法對公安偵查辦案做了很多具體規定,檢察院的監督要跟上。
記者:說到監督,您認為人大應該如何行使監督權?
馬振川:2011年中國特色法律體系宣告建成,現在更應該強調執法環境。現在一些事件經過媒體報道,造成很大影響之后,有關方面才出面表態、加緊處理。這些影響巨大的個案是怎么發生的?人大要監督憲法的執行。北京市人大已經從監督個案跳出來,這是進步;再從監督具體部門執法,到監督憲法執行,又是一個提升。
>>>談網絡反腐
檢舉和查處都要依法進行
記者:去年網絡反腐特別轟轟烈烈,相繼揪出“表哥”、“房姐”,不知道您是否關注了?
馬振川:我也看到了這些報道。反腐,無論是舉報還是查處,都要還原到法律制度上來解決。一方面,群眾舉報,你要查,但切不能因為反響一強烈,馬上就先給“辦了”。要按法定程序辦。
另一方面,老百姓跟誰檢舉都行,不能苛求老百姓“不許上網瞎說”。憲法賦予公民有言論自由權。對于網絡舉報應該引導:你可以檢舉張三、李四,因為言論是自由的,但說話要負責,要尊重被檢舉人的人格、人權,得有事實和證據。既然敢在網上說,就應該去檢察機關、公安機關實名舉報。檢舉也要依法定程序。
比如熱炒的房姐、房叔,大家只是單純關注房子的套數,忽略了房產來源是否合法。龔愛愛到底是不是公務員?她有沒有貪污受賄,是不是不義之財?要按法定程序回應,不能就房子說房子。
無論是檢舉還是查處,都要沿著法治軌道走。
記者:您認為看網絡反腐的效果如何?
馬振川:網絡反腐容易在揪出問題的同時,侵害其他方面的權益。要引導網絡反腐,根本還在于尊重憲法保障人權。
記者:現在對于公職人員廉潔守法方面的法律、制度、規章、辦法很多,是不是還欠缺一個大的、統領的法?
馬振川:現在法律應該夠用,關鍵是執法不到位。《刑法》里,對瀆職、貪污等職務犯罪有專章表述,罪名清晰、情節清楚。老百姓為什么去網上反腐啊,不就是因為現實舉報效果不佳、沒人管嗎?
>>>談城市規模
建議探索戶口“三級遞進制”
記者: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大型城市和特大型城市要控制規模。您對此有何建議?
馬振川:以前管理流動人口實行“暫住證”,現在提出“居住證”,二者有什么區別?我建議,探索戶口三級遞進制“暫住證-居住證-常住戶口”,這才是完整的政策鏈。
比如提出推行“居住證”,領居住證要先連續五年辦暫住證,這五年里有完整的納稅、社保證明;再比如拿了居住證五年、十年了,期間有房子、有職業,一切手續合法,是不是能給辦一個正式戶口?守法、本分,就有希望拿到北京戶口——你得讓他看見希望,讓他有“亮兒”。
記者:您認為如何有效引導人口增長?
馬振川:要先摸清“底數”。2000萬人里面,戶籍人口1300萬,流動人口700萬。這700萬人都在干嗎?比如前兩年全市有70萬名建筑工人,等建設高峰期過了就只需要30萬了。維持北京城市正常運行,每個行業需要多少人,可以估算出來。
記者:“底數”出來后,如何利用呢?
馬振川:對于政府管理服務來說,拿來給產業結構調整作參考。對于來京打工者本人來說,也是個找工作的參考,減少盲目性。
記者: 您的意思是以產業來吸納和控制人口的聚集。
馬振川:對,這方面順義區做得不錯。相對來說,順義的流動人口比較少。順義工業發展就是把當地失地農民就地消化,建一個汽車廠,以順義人先把順義本地農民安置了,如果不夠,再安排外來人口。
各區發展經濟時,動不動就說“上百億的項目,需要吸納多少多少人進來”。我覺得,能不能提出這樣的辦法:先消化完自己的人,再說需要招誰來。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