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紅火一時的“4S平價菜店”集體關門歇業。 王子謙 攝
平價菜店遭遇寒流,顧客稀少。 王子謙 攝
? 海口平價菜店又一次吸引了人們的目光,與一年半之前的風光亮相不同,一場“7店關門”風波背后的業內危機讓人們重新審視這一銷售模式。
海口平價菜店無疑正在遭遇一場寒流:整個市場嚴重萎縮,大量門店慘淡維持,近日更是曝出了某企業數家門店“集體關門”的消息。
3月19日,本地媒體報道了海南中平聯合農業發展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平聯農”)所屬7家直營的4S平價菜店突然“停業整頓”,導致50名員工及供貨商“奔波討薪”的消息。
據報道,這家成立于2011年6月的企業,成立不久即參與海口平價菜店的運營并獲得幾十萬的補貼款,但自開張以來即出現虧損,直至近日的負責人“關門跑路”。
曾在“中平聯農”余女士向媒體表示,“店里經營的情況一直不是很好,平常一家店一天的銷售量也只有3000多元,因為是平價,所以除了破損,利潤特別低,沒有政府補貼幾乎無法干下去。”
利潤低網點少,買賣雙方各有“埋怨”
記者在調查中發現,“中平聯農”門店集體關門的背后,雖然涉及“嫌疑詐騙”的特殊原因,但更重要的是目前海口平價菜店普遍受“產銷對接不暢、種類單一、利潤較低”等原因導致的虧損經營現象,整個行業發展步履維艱。
位于海口市五指山路的平價菜店是該市首家平價菜店,曾經在2011年10月開業時風光一時。但記者近日來到這里卻看到,人流如織景象不再,整個商店門可羅雀,工作人員正忙著去掉腐敗的菜葉。
“整個上午營業額才1200多元,估計全天收入不到2000元。”店內工作人員介紹,目前該店經營非常困難,每天的營業額基本在2000元上下,根本達不到最基本維持的3500元(不含店員工資)。“只能靠回頭客維持,蔬菜基本上賣一半扔一半。”
即便如此,慘淡的營業額也不全是菜品所貢獻,其所占比不過五至六成。“迫不得已擺上一些日用品,實際上菜店成了雜貨店。”店員介紹,目前店內近40種蔬菜只有大約一半是企業基本送來的品種,其余均為外購,“為了保持平價,有時候售價比進價還低,成了賠本賺吆喝。”
店家叫苦,本應方便市民的“平價菜店”也在一定程度上成了“少數人的福利”。網點少,供應量低,一家店鋪只能滿足周邊部分消費者的需求。“周邊找不到平價菜店,不可能走太遠去那里買菜,何況種類也不全,所以還是去農貿市場。”一位準備去買菜的謝女士說。
市場不景氣,企業勉力維持
平價菜店在開店之初都有著雄心勃勃的擴張計劃,以“ 中平聯農”為例,該店曾設想在接下來的幾年時間內建設200家連鎖店,總銷售量達到每天400噸,占海口市總需求的三分之一。但售市場及供應限制,運行下來的世紀情況卻遠沒有預想的樂觀。
羅牛山農業科技有限公司擁有8家農副產品平價商店,兩塊蔬菜基地共586畝,自有菜20多個品種。該公司唐董事長介紹,8家店中僅2家有微小盈利,其余6家虧本或勉強持平,針對目前情況,建店還是求穩為主,不宜盲目擴張。
唐董事長介紹,現在改公司旗下的平價菜店存在如下問題:面積小,僅有100平方米左右;地段租金高,水電成本高;自身種植面積有限,供給率不到一半,還要大量采購大陸蔬菜補充;消費者要求平價菜店價格一直要比農貿市場低,在市場不景氣時利潤空間進一步壓低。
據了解,在海口每家平價菜店開業時,政府會對每家補貼10萬元,但是對于每天都在低利潤或負利潤經營的商家來說,“現在的首要問題是要找到盈利的辦法。”唐董事長說。
專家建議:應把重點放在供應環節
海南大學教授、中國現代經濟研究所所長王毅武認為,推廣平價菜店是政府不懂市場經濟的行為,“既不聰明,又不到位,好心沒辦成好事。”
王毅武說,推廣平價菜店實質上是政府對市場的干預,本應只是特殊時期的特殊手段。從平價菜店本身來看,惠民工程的定位意味著低利潤,需要政府補貼,“但以現在政府的財力來看,顯然不可能長期支持”,缺少了市場化的運作,又缺少政府扶持,必定會陷入困局。
他說,“4S平價菜店”集體關門除經銷商自身原因以外,更多是整個市場的定位失誤。平價菜店設置本意是補助受菜價上漲影響大的人群,但實際上稀少的門店加之有限的數量供應,根本難以對貧困人群發揮作用,“還不如借鑒有些城市的做法,直接發放菜價補貼。”
面對目前困局,王毅武建議政府在運營上給予適當補貼之外,應把重點放在供應環節,“對價格的限制不能改變市場供求關系,亟需解決的是基地建設。”他說,城市在蔬菜供給上必須走專業化和規模化的道路,政府要努力幫助產銷對接,去掉所有不必要的中間環節。 “只有供應跟上平價菜店才有繼續下去的可能。”
政府:進一步扶持平價菜店
海口市物價局有關負責人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目前該市共有29家平價菜店和7家超市專區,除本次關門的7家外,剩余29家還在正常營業,“這些菜店普遍存在招工難、租金高和利潤較低的情況,但對后續經營比較有信心。”
他分析說,海南“中平聯農”集體關門事件主要原因在與企業內部股東之間的糾紛,并不能說明是“平價模式”的失敗。菜店利潤較低有季節因素:海南菜價較高位時明顯回落,平價菜店的優勢暫時體現不明顯,此外蔬菜基地缺乏也是影響利潤的原因。
針對批評,該負責人表示,由于平價菜店是新生事物,政府在監管方面可能存在一些問題,但是“方向沒有錯,政府出發點是在蔬菜惠民上做點實事。”
“政府在實施過程中沒有干預商店的營業,只是提供了一個低于市場價5%——15%的浮動區間,具體價格還是由商店確定。”該負責人說,平價菜店設立初衷就是為了“保證供應,穩定價格”,并沒有對購買對象進行某種限定,目前海口市政府財力有限,除對低收入群體進行補貼以外,沒有富余能力進行大范圍的“菜價補貼”,菜店開店的進程也不能急于擴張,要先保證穩定。
該負責人表示,海口市政府已完成對平價菜店的調研,下一步將從五個方面入手解決問題:一、加強監督指導,并同經營者探討平價菜店的發展方向。二、要求新建菜店必須有基地支撐或者利用現有基地,簽約長期供貨協議,保證供給。三、相關部門加強溝通協調,給予一定的便利措施。四、探索依托大型物流企業和零售企業,開設平價專區,減少鋪面租賃費用。五、政府考慮在海口市四個區各選擇一個點,建設一定規模的本地蔬菜批發市場,就近幫助農民銷售本地菜。
“政府將進一步向其他省份的先進經驗學習,并不斷探索適合本地發展的路子。”該負責人如是說。
?
相關鏈接:
海口平價菜店經營不善停業 有關部門積極幫助整頓?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