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時評)這一刻,讓我們行動起來
?
4月20日,在蘭州鐵路局天水火車站,工人正在搬運救災棉被。當日,由甘肅民政部門緊急調運的3.7萬床棉被運抵蘭州鐵路局天水火車站,車站啟動運輸緊急預案,臨時調撥10節車廂,掛“搶”字頭列車從天水火車站啟運,預計21日抵達距離雅安最近的雙流火車站。新華社發(堅斌 攝)
新華網北京4月20日電(記者魏圣曜)這個周末的清晨,強震襲來,人們寧靜的生活被打亂,同胞生命隕落……20日8時2分,四川雅安發生7.0級地震,牽動著全國同胞的心。
這一刻,舉國揪心。地震發生后第一時間,習近平總書記作出重要指示,要求把搶救生命作為首要任務,千方百計救援受災群眾,科學施救,最大限度減少傷亡。李克強總理趕赴災區指揮救援。民政部等8部門組成的國家減災委工作組趕赴災區;中國地震局也啟動地震一級響應,派出工作組趕赴災區;成都軍區緊急出動2000人趕赴災區救援……
這一刻,行動起來最有力量。在傳遞信息最快的網絡上,人們自發伸出援手,無論是政府機構、民間公益組織、媒體還是個人,紛紛播報地震前線的最新消息,數萬人轉發求救者發出的“呼救微博”。武警和消防官兵緊急奔赴震區,成都市內的獻血站市民踴躍獻血,各地救援隊伍緊急集結,第一時間運送救災物資,中央和地方企業積極捐款……
這一刻,科學救災最為寶貴。地震無法抗拒,但科技的發展、文明的進步可以降低生命財產損失。國土和氣象部門及時發布崩塌滑坡等次生災害預報,提醒群眾科學避災;攜帶生命探測儀等專業設備的救援隊伍馳援災區……
這一刻,人民生命高于一切。“第一位是救人”,“一線希望,百倍努力”,“要挨家挨戶敲門,房沒塌不意味著人沒傷,特別是老人和孩子自救能力差”……在同地震災害的艱苦搏斗中,中華民族的崇高精神再次彰顯:萬眾一心、眾志成城,不畏艱險、百折不撓,以人為本、尊重科學。對抗災害,既需要強大的國力作為物質基礎,更需要寶貴的民族精神作為精神動力。
大災大慟,大愛大義,大智大勇。歷史告訴我們,災難固然帶來痛苦,也能使一個民族更加堅強。經歷過無數災難的中華民族,有應對災難的經驗,也有比較完善的應急機制。只要我們團結一心、科學救災,我們就有信心、有能力降低損失、戰勝災難。
?
4月20日19時,吉林大學的學生點燃蠟燭,為四川地震災區同胞祈福。當日8時02分,四川省雅安市蘆山縣發生7.0級地震。災情牽動著億萬同胞的心,人們用不同的方式為雅安地震災區人民祈福,哀悼地震遇難同胞。新華社記者許暢 攝
?
4月20日,西藏自治區阜康醫院四川籍醫務人員劉麗春因不能立即前往參與救援而著急地流下了眼淚。當日,西藏自治區阜康醫院得知四川省雅安市蘆山縣發生7級地震后,立即調配醫療設備和藥品,準備好帳篷、發電機和高壓鍋等物資,準備隨時奉命奔赴災區開展救援工作。阜康醫院于當天中午召開動員會,現場已有近百名醫務人員報名要求前往參與救援。據悉,阜康醫院緊急救援隊曾參加過汶川地震、玉樹地震的救援工作,受到中國紅十字總會的表彰。新華社發(劉坤 攝)
?
4月20日,在2013賽季中國足球超級聯賽第6輪比賽中,山東魯能主場對陣遼寧宏運,現場球迷為雅安地震災區同胞祈福加油。當日8時02分,四川省雅安市蘆山縣發生7.0級地震。災情牽動著億萬同胞的心,人們用不同的方式為雅安地震災區人民祈福,哀悼地震遇難同胞。新華社發
?
4月20日,山東聊城大學美術學院的大學生在為雅安地震災區同胞祈福、加油。新華社發(張振祥 攝)
?
4月20日,在吉林大學南校區,幾名學生將為地震災區祈福的話語粘貼在祈福板上。當日8時02分,四川省雅安市蘆山縣發生7.0級地震。災情牽動著億萬同胞的心,人們用不同的方式為雅安地震災區人民祈福,哀悼地震遇難同胞。新華社記者 許暢 攝
4月20日,重慶緊急醫學救援隊的車輛集結完畢,準備奔赴災區開展醫療救援。當日,由重慶市多家醫院120余位醫護人員、20余臺救護和保障車輛組成的重慶首支緊急醫學救援隊從重慶市衛生局集結出發,趕赴四川雅安蘆山縣地震災區開展醫療救援。新華社記者 李健 攝
4月20日,醫務人員在寶盛鄉治療一名受傷群眾。當日,四川雅安蘆山縣發生7.0級地震。其中蘆山縣的龍門鄉、寶盛鄉、太平鎮三地受災最為嚴重。新華社記者 江宏景 攝
4月20日,在臺北一個備災中心,兩名紅十字組織的志愿者搬運準備運往大陸的救災物品。四川蘆山發生7級地震后,臺灣紅十字組織已與大陸方面緊急聯絡,如有需要將組派救援醫療隊趕赴災區,提供搜救和醫療支援。據悉,臺灣紅十字組織已分別在臺北、高雄完成人員和物資集結,隨時準備攜帶生命探測器、救生設備等趕赴災區救援。新華社記者 謝秀棟 攝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