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i id="0yokw"></li>
    <fieldset id="0yokw"><source id="0yokw"></source></fieldset>
    <tfoot id="0yokw"></tfoot>
  • · 海口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 海南交通安全綜合服務管理平臺
    首頁   |  觀點PK  |  海口建言  |  評論  |  名人堂  |  社會長焦  |  椰風視點
    新聞搜索:
      廣告熱線:0898-66835635
     您當前的位置 : 草根酷評>社會長焦>
    從汶川到蘆山,一個民族的砥礪前行
    從汶川到蘆山,一個民族的砥礪前行
    來源: 人民日報 作者: 時間:2013-04-22 15:25

      “我們并不只活在我們所屬的時代里,每個人身上也扛著歷史。”在這個不同尋常的春天,堅守雅安的同胞、眾志成城的國人,讓我們看到了“扛著歷史”的堅韌。

      8天前,青海玉樹,地震3周年。20天后,四川汶川,地震5周年。一切都還歷歷在目,4月20日,四川蘆山,一場7.0級地震,在13億中國人心中再添一道深創劇痛。

      同樣是地動山搖、生命危殆,同樣是萬眾一心、千里馳援。從汶川到蘆山,“救人第一”的國家理念沒有變,舉國動員的災難應對沒有變,同心協力的守望相助沒有變,然而這兩天,更多的變化和行動,卻讓我們看到一個民族在磨礪中的前行。

      震后53秒,第一條震情微博就已傳上網絡;一小時內,應急響應預案有條不紊展開;3小時里,第一支救援部隊火速到達震中,400多名危重傷員被送往異地救護……及時、高效、有序,這是千萬網友對兩天來救援的共同評語。從容、鎮定、堅強,這是世界從災難中看到的中國表情。

      這份鎮定與從容,不僅是因為我們遭遇過災難,有了救援的經驗、應對的技巧,更是因為我們經歷了思考,對許多問題早有答案。在命運的洗禮中,在持續討論、不斷反思、積極推動中,那些至關重要的價值,被熔鑄為不言而喻的社會共識。

      從汶川到蘆山,我們對生命尊嚴有了更深領悟。災情不再封鎖在檔案里,遇難者不再是冷冰冰的抽象數字,逝去同胞的名字在國家電視臺被莊重念出……汶川地震5年后的今天,十萬火急的救災行動中,人們小心翼翼地相互提醒不要消費苦難、注意媒介倫理。“喪失生命跡象的也要把遺體抬出來”,李克強總理擲地有聲的指令,再次傳遞這樣的信念:一個國家的真正財富不是別的,而是它的全體公民。

      從汶川到蘆山,我們對社會理性有了更大信心。轉型期的中國無疑必須面對各種矛盾,以焦慮對待沉疴只會積攢問題,以怨懟發泄不滿只能撕裂社會。這5年,當“正能量”成為流行詞,“建設者”成為首選項,我們的社會開始向理性回歸。“不要放縱感情一味煽情,也別肆意否定一味挑錯”,蘆山地震的第一時間,即有網友如此告誡。“幫助災區,不一定都要趕赴現場”,“不傳謠、不占路、不添堵,都是在奉獻力量。”一樣的情系災區,一樣的生死與共,然而比起5年前的那個初夏,對于如何展開有效救援、怎樣呵護受災者尊嚴,我們有了更高要求、更深理解。

      汶川到蘆山有多遠?85公里,1804天。但我們所翻越的距離,豈止萬水千山。

      就在這1804天里,我們遭遇了“7·23”動車事故,經歷了“7·21”暴雨之慟,痛惜過“小悅悅之死”。我們也奉獻了北京奧運、上海世博的精彩,見證了鳥巢一代、海寶一代的成長,感動著“最美老師”、“最美司機”的平凡偉大。災難與輝煌并存,痛楚與復蘇同在,徘徊與進步相生。飛速前行的中國開始了靈魂的跟進,重建對人性對社會的信心。

      正如苦難是人生的老師,人類的進步也正是在挑戰與砥礪中延展。我們還應該做得更好。新媒體展現了大愛中國,但也推送了蕪雜信息、制造了不實傳言,如何更好發揮網絡平臺的正能量?面對公開透明要求和信息時代的壓力,權威部門如何統攬全局、提供更加系統的信息?被網友連連喊“滾”的慈善組織,能否以自己的“埋頭苦干”重建公信?天災難以避免,但能不能在選址、預防、災后保障上做得更到位?

      “我們并不只活在我們所屬的時代里,每個人身上也扛著歷史。”在這個不同尋常的春天,堅守雅安的同胞、眾志成城的國人,讓我們看到了“扛著歷史”的堅韌。這種從很多人身上體現出來的“歷史感”,不正是一個民族不斷前行的動力?

    ?

    (編輯:李琳)

    網友回帖

           www.yinhu3.com AllRights Reserved      
    海口網版權所有 未經書面許可不得復制或轉載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6120210010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 0898—66822333
    舉報郵箱:jb66822333@163.com
    瓊ICP備2023008284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