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i id="0yokw"></li>
    <fieldset id="0yokw"><source id="0yokw"></source></fieldset>
    <tfoot id="0yokw"></tfoot>
  • 七級強震過去一周之后,如今的雅安地震災區,雖然還滿是殘垣斷壁,但是排排的臨時帳篷中,民眾的生活正漸漸恢復。
       
     您當前的位置 : 國內新聞>

    蘆山地震七日祭:帶著溫情與反思 震后再起步

    海口網 http://www.yinhu3.com 時間:2013-04-26 06:37

      4月24日,從雅安蘆山縣到天全縣的路上,來自地震災區的孩子們自發地站到公路兩旁,手舉標語,感謝救援人員。中新社發張浪 攝??

      中新網4月26日電? 今天是四川蘆山7.0級地震發生后的第七天,也是許多人因地震離開人世的第七天。哀悼之后,無論災區民眾還是整個中國社會,都將帶著地震留下的悲傷與溫情、爭論與反思再度起步。突如其來的災難會激發一時熱情,但漫長的家園重建,則需要堅毅和堅持。

      大地震后的官方快速反應

      七級強震過去一周之后,如今的雅安地震災區,雖然還滿是殘垣斷壁,但是排排的臨時帳篷中,民眾的生活正漸漸恢復。

      過去七日,留在蘆山這個中國西部縣城的震區記憶,成為對抗震救災“國家思路”的一種詮釋。

      強震發生僅僅10分鐘,成都軍區及四川省軍區抗震救災指揮部同時成立;武警四川總隊所屬官兵就近展開救援……

      “把搶救生命作為首要任務”。地震發生后第一時間,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作出重要指示,地震發生5個小時后,李克強就飛赴災區指導抗震救災工作。

      72小時內,包括解放軍、武警部隊、公安消防、民兵預備役等在內的搶險救援隊伍已達2.4萬多人,1.1萬多名醫療衛生人員在災區投入醫療衛生救援工作。與此同時,氣象、國土、水利、交通、電力、電信……從中央到地方,多部門迅速聯動投入災區救援。

      在救援迅速展開的同時,震后3個多小時,政府便召開了首次新聞發布會;此后,省、市、縣三級每天召開多場新聞發布會。

      地震發生的第三天,受災地區已大部分恢復供電,災區民眾有了熱乎的飯菜和干凈的水,商業網點和銀行網點也已逐步恢復營業,部分學生開始復課。

      民間力量的“一躍而起”

      一方有難,八方支援。回顧過去的一周,在這場與時間賽跑的生命救援中,除了政府部門上下齊力迅速反應,來自中國民間的力量也第一時間匯聚,“眾志成城”也再一次因為地震成為全民口號。

      地震發生幾分鐘后,四川媒體發出第一條地震消息,隨即各家媒體紛紛投入力量開始滾動報道,一些地方電視臺也中斷娛樂節目,將畫面鎖定雅安。

      互聯網上,地震傷亡數據不斷刷新的同時,祝福祈禱、微博尋親、民間捐贈、報名獻血,來自民間的愛心也迅速涌向災區,中國各地的民間力量幾乎“一躍而起”。

      地震發生23分鐘后,中國第一支由民間專業人士組成的緊急救援公益機構四川藍天救援隊已集結完畢,準備出動救援。

      海南地震救援隊、瀘州山地救援隊、北京紅星救援隊、陜西災害救援隊……更多的民間救援隊伍在短時間內相繼進入蘆山、靈關、太平,乃至因道路和通訊中斷一度成為“孤島”的寶興。

      成都街頭自發獻血的市民排成長龍,地震當天傍晚補足血庫;汶川的數十位“的哥”,車里裝滿水和方便食品趕來;青海玉樹搶險救援隊馳援……“大地震”再度成為中國舉國救災的動員令。

      有分析稱,從祈福、救援、募捐到獻血等支援行動中,有公民的個體力量,更有組織、團體的力量。透過志愿者精神的光芒,我們看到的是公民的成長,是人們的參與意識和責任意識在日漸增強。

      帶著溫情與反思再起步

      大地震在向民眾傾瀉痛苦的同時,也從一個側面折射出與災難抗爭的人間溫情。

      抱著父親等待進行手術的“最孝兒子”,19歲男孩徒手刨出被墻壁壓著的母親,母親獨自搬開上百斤重預制板救出兒子……一周以來,從災區傳來的感人故事,讓人們在悲痛中感受著暖暖的溫情。

      然而,回顧地震發生后的這一周,除了悲傷中的絲絲溫暖,大地震還給這個社會留下一些不得不面對的思考。

      在地震發生的當天,“蘆山地震是否是汶川地震余震”的話題一度引發社會爭論,中國的地震預測也再次被推向風口浪尖。從5年前的汶川到今天的蘆山,“怎樣跑在地震前頭”,這不僅是科研領域面臨的挑戰,更是關乎無數生命逃離災難的大問題。

      震后救援,在民眾的愛心聚集中,滿載志愿者的社會車輛,讓通往震區的道路出現了“愛心大擁堵”,物資進不去,傷員出不來。從政府到媒體,“為生命讓路”也成了輿論對于理性救災的無奈呼吁。

      此外,在愛心的收集與傳遞中,官方慈善機構遭質疑,民間慈善機構受追捧,慈善機構如何在更加透明的機制中構建社會公信力?大地震后,中國公益慈善界不得不在民眾“愛心站隊”的尷尬中重新思考。

      帶著地震留下的悲傷與溫情,爭議與反思,雅安將在震后的廢墟中再起步。有評論稱,當關切逐漸淡去,生活歸于平靜,考題才真正開始。突如其來的災難,會激發一時的熱情;漫長的家園重建,則需要堅毅和堅持。我們從來不缺戰勝災難的勇氣,我們呼喚多一份科學理性和持之以恒。(完)

    ?

    相關鏈接:

    四川蘆山地震72小時后救出首名生還者
    報道稱蘆山地震發生72小時后搜救出首名生還者
    蘆山地震牽動NBA球員的心 帕克盼中國行入川慰問
    習近平就蘆山地震次生地質災害防范作出重要指示
    河北“億萬村官”一日輾轉蘆山地震災區二鄉四村
    蘆山地震災區全面啟動心理衛生服務和康復工作
    專家:宜賓地震與汶川、蘆山地震無直接構造帶聯系
    5歲女童蘆山地震中遇難 生于汶川地震發生次日
    四川蘆山地震共記錄到余震4551次 5級以上4次
    蘆山地震196人亡 官方部署落實急需物資回應民意

    ?

    相關鏈接:
    蘆山地震196人亡 官方部署落實急需物資回應民意
    四川蘆山地震共記錄到余震4551次 5級以上4次
    5歲女童蘆山地震中遇難 生于汶川地震發生次日
    專家:宜賓地震與汶川、蘆山地震無直接構造帶聯系
    蘆山地震災區全面啟動心理衛生服務和康復工作
    河北“億萬村官”一日輾轉蘆山地震災區二鄉四村
    習近平就蘆山地震次生地質災害防范作出重要指示
    報道稱蘆山地震發生72小時后搜救出首名生還者
    四川蘆山地震72小時后救出首名生還者
    [來源:中國新聞網] [作者:] [編輯:陳櫻妮]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圖解海口一周熱聞:海口日報海口網入駐“新京號”
    圖解海口一周熱聞|多彩節目,點亮繽紛假期!
    圖解海口一周熱聞:海口新年音樂會將于2024年1月1日舉辦
    圖解海口一周熱聞:海口招才引智專場誠意攬才受熱捧
    圖解海口一周熱聞:海口獲評國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
    災后重建看變化·復工復產
    圓滿中秋
    勇立潮頭踏浪行
    “發現海口之美”攝影大賽
         
         
         
    排行
     
    旅客注意!海口美蘭機場T2值機柜臺17日起調整
    尋舊日時光 海口部分年輕人熱衷“淘”老物件
    海口:云洞襯晚霞 美景入眼中
    嗨游活力海口 樂享多彩假日
    海口:城市升騰煙火氣 夜間消費活力足
    海口:長假不停歇 工地建設忙
    市民游客在海口度過美好假期
    2023“海口杯”帆船賽(精英賽)活力開賽
    海口天空之山驛站:晚照醉人
    千年福地尋玉兔 共慶海口最中秋
     
    |
    |
     
         www.yinhu3.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海口網版權所有 未經書面許可不得復制或轉載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6120210010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 0898—66822333  舉報郵箱:jb66822333@163.com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

    瓊公網安備 46010602000160號

      瓊ICP備2023008284號-1
    中國互聯網舉報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