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平安(601318)的業績算是其中最為優秀的了,去年公司實現凈利潤200.5億元,同比增長2.95%,成為上市險企中最賺錢的。年報顯示,中國平安去年收購深發展后將其改名“平安銀行”并納入中國平安報表,這總共為公司增加了68億元的凈利潤。而中國人壽(601628)和中國太保(601601)去年的經營狀況就不那么“保險”了。中國人壽去年實現凈利潤110.61億元,中國太保凈利潤50.77億元,均同比大幅下滑了四成左右。
以中國人壽為例,去年其投資資產減值計提310億元,同比大幅增加140%。中國人壽表示,主要原因是受資本市場持續低位運行影響、符合減值條件的權益類投資資產增加所致。
業內解讀
保險公司今年面臨給付大考?
到期給付的壓力今年將成為各保險公司必須面對的話題。歷史數據顯示,2008年中國壽險行業迎來了一輪增長高峰,當年保費同比增長48.5%,其中約80%為5年期躉交分紅產品。這些產品都將在今年陸續到期,保險行業將至少面對1500億元的新增滿期支付,從一定程度上來講,這也將是對各保險公司給付能力的一次大考驗。
3.39%
盡管四大上市險企去年均實現了正收益,但保費收入增幅趨緩以及投資失手已使它們在資本市場的窘態凸顯。從幾家保險公司的年報可以看出,去年國內保險行業的保費收入結束了前20年平均20%的增長速度,增速首度降至個位數。而在保費整體增速放緩的同時,去年保險行業的整體投資收益率也大幅走低,僅為3.39%,尚不及五年定期存款利率。
四大險企投資虧損額
中國人壽、中國平安、中國太保、新華保險資產減值計提分別為310.52億元、64.5億元、44.13億元、52.81億元,總計471.96億元。
白酒板塊
關鍵詞:走“背字兒”
“水變錢”神話依舊 “限制三公”可能讓行業急剎車
人們比喻大手大腳花錢常會說“花錢如流水”,而如果描述白酒類上市公司的賺錢能力則可謂“掙錢如流水”。盡管去年受到塑化劑風波、限制三公消費等因素的影響,但盈利大戶白酒板塊依然在上演著“水變錢”的神話,集體交出了相當亮麗的年報,穩居“賺錢榜”前列。即便是最走“背字兒”的酒鬼酒,去年業績依然不凡,營業收入同比增長38.91%,凈利潤更是暴增157.21%。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