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i id="0yokw"></li>
    <fieldset id="0yokw"><source id="0yokw"></source></fieldset>
    <tfoot id="0yokw"></tfoot>
  •    
     您當前的位置 : 社會新聞>

    大四男生考研失敗捅死學院副院長

    海口網(wǎng) http://www.yinhu3.com 時間:2013-05-16 11:27

      在多數(shù)人的眼里,大學生是“天之驕子”、“棟梁之才”,很難與犯罪相聯(lián)系。但《法制日報》記者近日到高校較多的江蘇省鎮(zhèn)江市京口區(qū)采訪時發(fā)現(xiàn),大學生犯罪問題應當引起社會關注。

      大學生犯罪暴力型居多

      剛到京口區(qū)人民檢察院,記者就聽到這樣一個案子:位于該區(qū)的某高校大四學生呂某某自認為成績優(yōu)異,考研定能成功,后考研落敗,便將失敗原因歸結為備考期間宿舍樓上同學玩游戲影響自己復習,經打聽得知吵鬧學生來自該校一學院副院長所管理的班級,遂起報復之心,于2012年6月,手持水果刀闖進學院辦公室將該副院長殺死。

      據(jù)京口區(qū)檢察院公訴科科長靳明介紹,該區(qū)現(xiàn)有6所大專院校,在校大學生達9萬余人。盡管近幾年,經過高校和檢察院的共同努力,大學生犯罪的高發(fā)態(tài)勢得到初步遏制,但隨著高校招生規(guī)模的不斷擴大,大學生犯罪現(xiàn)象仍較為突出。

      2010年至今年4月,該院共辦理大學生犯罪案件22件39人,其中2010年4件6人,2011年6件8人,2012年7件16人,2013年1月至4月,5件9人。“在這些案件中,犯故意殺人、故意傷害、聚眾斗毆罪、尋釁滋事的有19人,占比高達48.7%。大四學生呂某某故意殺人案便是典型。”靳明說。

      據(jù)靳明介紹,大學生犯罪案件絕大多數(shù)發(fā)生在大學校園里,侵犯的對象也多為同班同學或同校學生。涉罪大學生由于對學校環(huán)境十分熟悉,對學生的作息時間也比較了解,選擇的作案時機較為準確,因而作案頻頻得手。如該區(qū)某高校大學生劉某某,在2010年10月期間,利用同學上晚自習的時間,先后5次潛入同學宿舍,竊得手機和現(xiàn)金等財物。

      “還有一些‘高智商’的大學生利用網(wǎng)絡進行犯罪。據(jù)統(tǒng)計,利用網(wǎng)絡實施犯罪的大學生有6人,涉及罪名主要有傳播淫穢物品、非法獲取國家秘密等。”靳明說,如2012年2月,大學生陳某多次“翻墻”進入境外網(wǎng)站下載淫穢視頻、圖片后,在國內色情網(wǎng)站上傳播。

      此外,據(jù)介紹,女大學生犯罪案件時有發(fā)生。有的女大學生在現(xiàn)實條件無法滿足其物質欲望時,往往鋌而走險選擇盜竊;還有的女大學生愛面子,心胸較狹窄,自尊心過強,在遇到沖突時,為逞威風常通過施暴解決問題。如2012年8月,大學生張某和孫某都是各自班級女學生中的“老大”,因為瑣事發(fā)生口角,為了找回面子,各自糾集多名女學生聚眾斗毆。

      多種心理問題促大學生犯罪

      為什么作為“天之驕子”的大學生會自毀前程,走上犯罪的道路呢?

      “大學生犯罪是一種特殊的社會現(xiàn)象,其原因較為復雜,有家庭教育不當、學校教育體制不健全和社會不良文化影響等因素。”京口區(qū)預防高校大學生犯罪研究中心聘任專家、江蘇大學文法學院副教授李炳爍向記者解釋道,“但主因還是大學生的不健康心理造成的。”

      “首先是報復心理。大學生實施的暴力型犯罪中,大多因為涉案大學生在糾紛中不能理智地解決問題,不能控制過激行為,因為一些小事,心存怨恨,產生報復心理。”李炳爍說,大學生呂某某殺死學院副院長便是因考研失敗產生報復心理所導致的。

      其次是自卑心理。一些大學生因為出身貧寒,往往容易產生自卑心理,進而產生消極、不自信、抑郁、悲觀失望等負面情緒,他們也容易采取一些不適當?shù)姆绞缴踔镣ㄟ^實施犯罪去掩蓋、擺脫這種心理。

      如京口區(qū)某高校大學生王某某來自偏遠山村,因女朋友和他分手后很快與同校一家境富裕的男同學李某牽手,王某某氣不過,遂于2010年3月糾集朋友對李某大打出手。歸案后,王某某供述稱,“前女友和李某嘲笑我是鄉(xiāng)下來的窮小子,不配談戀愛”。

      “現(xiàn)在大學生的虛榮心也比較強。調查發(fā)現(xiàn),實施盜竊等侵財型犯罪的大學生普遍自我獨立性較差,經濟上依賴性強,心理上過分虛榮,為了顯示比別人強、經濟上比較優(yōu)越,就不擇手段,以盜竊等犯罪手段獲得錢財以滿足自己的虛榮心。”靳明介紹說,如該院辦理的大學生李某某為了證明自己很富有,于2011年3月期間,多次盜竊名牌服飾打扮自己。

      此外,不健康的性心理也是導致大學生犯罪的原因之一。隨著大學生的生理逐漸走向成熟,他們對性的好奇和渴望也日趨強烈,在沒有得到正確疏導的情況下,有些大學生極易形成不健康的性心理,進而引發(fā)性犯罪。如京口檢察院辦理的一起案件中,大學生邱某經常瀏覽色情網(wǎng)站,觀看暴力、色情視頻,時常幻想自己能夠付諸實踐,便于2010年8月一天凌晨尾隨一單身女子進入家中對其實施強奸。


      檢校聯(lián)合強化心理健康教育

      “通過以上分析,我認為預防大學生犯罪還應從強化心理健康教育入手。”京口區(qū)預防高校大學生犯罪研究中心副主任、江蘇大學文法學院副院長夏民建議,“高校和檢察院可以做以下努力,引導大學生養(yǎng)成健康心理。”

      他建議,建立心理咨詢機構,提供專業(yè)服務。轄區(qū)高校都已意識到大學生心理問題的嚴重,積極開展了一系列心理咨詢活動,也取得了一定效果,但仍存在心理調查工作落后,心理干預無力等不足。同時,相當一部分大學生將心理障礙等同于精神病,遇到心理有障礙時選擇自我消化,導致了心理問題得不到及時解決,心理異常程度越來越嚴重,以致出現(xiàn)違法犯罪行為。

      因此,建議學校在繼續(xù)開展心理健康知識講座、開設心理咨詢服務、普及心理學常識的同時,建立專業(yè)心理咨詢機構,引導大學生正確認識和對待心理問題和心理咨詢,并對大學生心理危機進行有效干預,幫助提高自我調適與防范能力。

      同時,強化法制教育,培育法治意識。法治意識也是大學生健康心理不可或缺的部分。檢察機關應充分發(fā)揮職能作用,幫助培育大學生的法治意識。一方面,對于涉罪大學生,在依法處理的同時,還應積極開展幫教工作,矯正不良心理,培養(yǎng)法律思維,幫助他們重新融入社會。

      另一方面,積極與高校合作,為大學生開設預防大學生犯罪專題講座、警示圖片展覽、選取典型案例組織大學生參加庭審旁聽,分批組織各院校大學生到警示教育基地或監(jiān)管場所,參觀在押人員的監(jiān)區(qū)生活,現(xiàn)場聽取服刑人員的懺悔和指導模擬法庭等形式有針對性地對大學生進行法制教育,指導大學生運用法律思維妥善解決學習生活中遇到的各類問題。

      建立專門的研究機構,對大學生群體的心理進行有效研究和預測。開展檢校合作,共同建立專門研究機構,將心理健康教育三級網(wǎng)絡(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咨詢中心、院系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站、大學生朋輩心理互助團體)與犯罪心理預測和干預體系有機地結合起來,積極開展大學生心理危機的預測評估、早期預警、危機干預、后期跟蹤等研究工作,為預防大學生犯罪提供決策參考。

    [來源:法制日報] [作者:] [編輯:劉芮君]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wǎng)”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wǎng)所有。未經本網(wǎng)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wǎng)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
    圖解海口一周熱聞:海口日報海口網(wǎng)入駐“新京號”
    圖解海口一周熱聞|多彩節(jié)目,點亮繽紛假期!
    圖解海口一周熱聞:海口新年音樂會將于2024年1月1日舉辦
    圖解海口一周熱聞:海口招才引智專場誠意攬才受熱捧
    圖解海口一周熱聞:海口獲評國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
    災后重建看變化·復工復產
    圓滿中秋
    勇立潮頭踏浪行
    “發(fā)現(xiàn)海口之美”攝影大賽
         
         
         
    排行
     
    旅客注意!海口美蘭機場T2值機柜臺17日起調整
    尋舊日時光 海口部分年輕人熱衷“淘”老物件
    海口:云洞襯晚霞 美景入眼中
    嗨游活力海口 樂享多彩假日
    海口:城市升騰煙火氣 夜間消費活力足
    海口:長假不停歇 工地建設忙
    市民游客在海口度過美好假期
    2023“海口杯”帆船賽(精英賽)活力開賽
    海口天空之山驛站:晚照醉人
    千年福地尋玉兔 共慶海口最中秋
     
    |
    |
     
         www.yinhu3.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海口網(wǎng)版權所有 未經書面許可不得復制或轉載
    互聯(lián)網(wǎng)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6120210010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 0898—66822333  舉報郵箱:jb66822333@163.com

    網(wǎng)絡內容從業(yè)人員違法違規(guī)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

    瓊公網(wǎng)安備 46010602000160號

      瓊ICP備2023008284號-1
    中國互聯(lián)網(wǎng)舉報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