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運很神奇!這是林丫一年來最大的感悟。四年前,林丫準備考研,但并不確定要考哪里,最終父親在地圖上一指,她來到了南端的這個大島,遠離家鄉。一年前,林丫面臨畢業,一直計劃著要回家鄉工作,卻在最后的關頭放棄了一個機會,選擇留在島上。似乎這里有著魔力的磁石,未來到時,吸引她,欲離開時,拉住她。回想起來海口網工作的經過:誠惶誠恐的報名、來回奔波的實習、提心吊膽的考試、數著日子等轉正……每一天似乎都在忙碌雜亂中度過,每一天回到住處都剩一身疲憊。但打開日記本,回頭看這些日子的記憶,卻感覺每一天的辛苦都變成了甜,自己也在日日的喧囂中擺脫了幼稚,學會了本領,充實了人生。
引子
2012年6月20日 星期三 驕陽似火
今天值得記住,終于離夢想近了一步!上午去見海口網的領導,提出實習的請求,領導初步同意了。這個周就能跟著網站的記者一起跑新聞了。
去年的6月20日是林丫這本日記的開始。翻開這一頁,那天火熱的大太陽似乎還掛在頭頂。海口晚報下轄的海口網準備招記者了。畢業前,林丫在就業意向欄里填的是新聞傳媒行業,有位老師就告訴了林丫海口網的這個信息。幾天的時間里,林丫天天都在翻看海口網這個網站。以前也聽說過,也打開過,但往往都是看看新聞,掃上幾眼就關掉了。當時她從未想過這里會有工作機會。經過幾天的了解,即使關掉電腦,林丫也覺得成竹在胸,腦子里對網站的基本架構與版塊都了然無遺。雖然海口網主要針對海口市一地,但“麻雀雖小,五臟俱全”,整個網站包括了社會、政治、經濟、體育、文化、社區等幾乎所有的新聞版塊。看來,這是一個良好的平臺,來這里能獲得比較全面的鍛煉。幾經思考,林丫決定親自去一探究竟。提前和網站領導打電話溝通,約好時間,沒想到見面竟十分容易。聊了幾個專業問題,領導也說了新聞工作的特殊情況,往往要在日頭下來回奔波。
“艱難困苦,玉汝于成!”林丫晚上睡覺前在日記本這頁的末尾記上了這句話。
忠誠
2012年7月15日 星期日 晚有暴雨
今天有采訪任務。當受訪者將一個不起眼的手提袋遞給我時,我在想是不是遇到了傳說中的“紅包”……
林丫的這篇日記,時斷時續,顯然寫得比較鄭重,思緒一直在跳躍。林丫這次采訪的是個小工場主,因為有市民反映工場噪聲的問題。經過現場走訪,實際上問題并沒有反映中所說的那么嚴重。在現場采訪時林丫已經表示會按實際情況寫一篇新聞報導。也許,這位工場負責人只是想求個保險,也許,他把這個當成了潛規則,每個來訪的記者都會有一份。當然,從事新聞行業,遲早都會遇上這一幕。那位穿藍格子短袖的工場主一臉謙卑的笑容,一邊招呼記者們飲茶,一邊說說“小小意思,不成敬意”。林丫打開手提袋,發現里面是一新款熱銷電子產品。雖不值太多錢,但相對于她的實習期收入來說,已算不上是“小小意思”了,說不動心是假話。只是她最終并沒有收下這份禮品,而是以一個很蹩腳的借口推了回去,整個過程處理得十分僵硬。
睡覺前林丫還在想這件事,從事新聞事業是她的理想,因此早就對這種事情有所耳聞。但聽聞不如親見,遭遇“紅包”這件事對她還是有一定沖擊力的。對她這種“菜鳥”來說,如何處理“紅包”既不違犯原則,又不傷大家面子,能讓采訪正常進行,這是一件十分不易的事。林丫在日記的結尾寫道:“忠誠于這項事業,就是忠誠于自己的信仰。”
守望
2013年1月19日 星期六 中雨
今天很累。臘八節,也是禮拜天,但要值班。值班回來,倒頭就睡了。慢慢醒來,不知道什么時間。晚上接到電話,是林大爺的感謝……
翻開這篇日記,林丫仿佛又看到了半年前的自己。那時已經過了參加工作熱情高漲的時期,工作量越來越大,工作性質越來越重要,相應地,工作壓力也不知不覺地在生活的周圍彌漫開來。很多時候,正在睡覺時,接到電話,便要爬起來寫作稿子,還有時候,正和朋友一塊,一個電話便要趕回單位。工作成了條件反射,看到一些不正常的現象,便舉起手機拍下來,下意識地以為自己在新聞現場。林丫不知道自己怎么了,失去了活力,只剩下工作的程式。
但林大爺的事情幫助她渡過了這個關口。林大爺是市郊的一個農民,一個月前來報社反映村里道路問題。這件事情是林丫一直跟進的,她對林大爺反映的問題深有感觸,將問題通過“問政海口”的渠道反映給了市里的相關單位,并就林大爺反映的問題寫了幾篇新聞稿。這些舉動引起了重視,市里對林大爺反映的問題正在商量解決方案。林丫放下電話就在想:做事情難免會遇到“瓶頸”,這個時候需要的不是輕言放棄,也不是馬忽懈怠,而是一種守望。堅守并且一直懷有希望,相信未來,相信自己!
創新
2013年3月1日 星期五 春日灼灼
一年之計在于春。早上在鳥鳴聲中醒來,匆匆忙忙又開始了一天的工作。接手“問政海口”欄目,陡感壓力倍增。如何能達到領導的要求,如何能做出讓自己滿意的點擊率?如何能提高網站的知名度?
這天的日記中,林丫給自己打了三個問號。這不是偶然,因為最近一段時間,她都在從事“問政海口”的創新與改版工作。“問政海口”是省內最初開展的網絡問政平臺,設立以來,在聯接政府與民眾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但不得不說,它的知名度并不是十分廣泛,很多時候人們解決問題時并不能第一時間想到它。林丫接手了“問政海口”,一個多月來,她一直在想如何改變這種狀況。首先是宣傳。要走進街頭巷尾,走進村落小區,要直面群眾,要深接地氣,讓民眾知道“問政海口”的存在。于是,她和一幫難兄難弟們,穿起“問政海口”的宣傳衫,帶著衛生隊,走遍了大街小巷。通過為民眾測血壓、量體重等方式,一邊吸引民眾,一邊宣傳“問政海口”。隨著一份份宣傳單發下去,“問政”的流量慢慢地有了明顯的增長。然后就是改版。通過走訪,林丫得知許多中老年人他們在生活上有很多問題要反映,但是他們不太會上網。因此,改版就提上了日程。要將版面更改得易于點擊,讓民眾一眼就能看出來,一點就知道怎么做。
林丫現在明白了詩人所說的“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的情懷,就像她的工作一樣,需要守望,也需要創新的方法,去解決層出不窮的問題。
致遠
2013年5月4日 星期日 晴,晚有陣雨
轉正了!心頭一塊石頭終于落了地。上午開始張羅“問政觀察員”的事。觀察員雖然看上去無關大局,但實際上卻是一支生力軍。國內的問政類網站,只要是辦得出色的,無不擁有一支出色的問政觀察員隊伍。
林丫一直覺得,她負責的“問政海口”就像是戰場,她既是指揮員也是戰斗員。網站領導有很多事務,不可能一直盯著這一塊,具體的規劃還需要她自己來做。于是長期以來,她每天都在揣摩同類網站的特色特點,盡力去尋找人家成功的經驗,去發現“問政海口”的差距。同時,她也請在高校的同學幫忙從網上下載了一些網絡問政方面的論文來研究。這些參考與研究,直接指導了她對“問政海口”的規劃。問政觀察員就是其中的一項。設立問政觀察員就等于在社會上撒了一張網,這張網能夠發現網站負責人發現不了的問題。經歷一個多月遴選的問政觀察員,很快就匯聚成了一股強大的力量,對平臺的運轉提出了許多建設性的意見。隨著“問政海口”的發展致遠,林丫的個人事業也在穩步前進。
“命運從來不會擺布人,它只會成全人。”林丫日記的扉頁寫著這句話。她常常想起那句話,“當回憶往事的時候,不會因為虛度年華而悔恨,也不會因為碌碌無為而羞愧”,不管別人怎么看,她覺得這句話很適合她。從什么都不懂的學生,踏進社會,一路走來,她所要求的就是這樣:不悔不愧。
忠誠于信仰,堅守著希望,在平凡中創新,在寧靜中致遠!
?
相關鏈接:
海口晚報25周年微博有獎轉發?
李琳
] [編輯:戴云]·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