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市教委公布了中高考改革框架方案,面向社會征求意見。根據框架方案,到2016年,北京市高考英語總分將由150分降低到100分,語文分值由150分升至180分。(10月22日 海口網)
????????近段時間來,山東、江蘇等省的高考改革,似乎矛頭不約而同的指向了英語。山東高考英語聽力測試將被取消;而在江蘇,英語很可能將退出高考,改而以等級形式計入高考成績。與此相反的是,語文科目抬高了分值,“母語”不再與英語平起平坐,而是占據最高的地位。
????????英語在中國教育體系中巋然不動幾十年的重要地位,正面臨著被動搖。曾幾何時,數十年來全民學英語,全民考英語,使中國成為世界最大的英語教育市場。可英語的功能僅僅是一種語言的工具,而不應將它當做應試的功能。而更可悲的是,大多數人學了英語后發現自己連基本的英文交流都不會,成了啞巴英語,浪費了社會資源不說還造成了許多年輕群體“黃金”時間的流逝。其實,英語可以讓喜歡語言的人士和需要的它的職業者投入精力去研習,讓英語回歸到一種"有用的語言工具"的本質,這樣才是理性的。
????????如果說,1977年恢復高考制度當初,強調英語的重要性,一是為了“對外開放”,二是對綜合國力還多少有些“不自信”,那也情有可原;但,經過30多年的“改革開放”,作為一個文明古國和世界大國,中國在快速崛起,中華民族正在偉大復興,其經濟規模已躍居世界第二。就全球范圍來看,如今越來越多的老外正越來越重視學習漢語這門“外語”,所以作為當代中國人,高考時,對于英語、語文的總分應該有“輕重之別”,這是民族自信心的表現。
????????更何況,在市場經濟環境下的今天,隨著國門的開放,很多人對于母語的重視程度大不如以前;特別電腦時代的來臨,越來越多的年輕人“拿起筆來不會寫字”。好在,這個夏季注定是漢語的春天,中國漢字聽寫大會的熱播,引燃人們對國語久違的熱情。一套名為《中華文化基本教材》的臺灣必選課教材進入大陸30所中學試點推廣。對此,教育部表示持贊同和支持態度。降低英語在教育體系中的地位,提高漢語和傳統文化在教育中的位置,五千年中華文明才能更好地得以傳承。
????????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這不是固步自封,而是在文化全球化的趨勢下推動文化發展應遵循的原則。只有立足于傳統,吸收外來有益成果,民族文化才能彰顯其獨特魅力,更加欣欣向榮。(童言)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