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i id="0yokw"></li>
    <fieldset id="0yokw"><source id="0yokw"></source></fieldset>
    <tfoot id="0yokw"></tfoot>
  • 說起農業污染,我們首先想起的是農藥、化肥、污水這些“老面孔”。近年來,農業污染又出現了一張“新面孔”——殘留地膜。
       
     您當前的位置 : 海南新聞>

    海南農業地膜一年消耗量超萬 降解難回收難[圖]

    海口網 http://www.yinhu3.com 時間:2013-10-29 10:42

      我省農業地膜一年消耗量超萬噸,它難降解易致地力下降,而它的清理與回收卻舉步維艱

      核心提示

      說起農業污染,我們首先想起的是農藥、化肥、污水這些“老面孔”。近年來,農業污染又出現了一張“新面孔”——殘留地膜。

      我省農用地膜的使用量每年都在增加。僅去年冬種瓜菜期間,我省種植農業地膜消耗量就超萬噸,相當于我省每年一次性塑料包裝袋消耗量的一半。

      殘留地膜的危害更甚于城市中的塑料袋,對植物、土壤等的影響不容小覷。它無法降解,增加了土壤的不透氣性,加上化肥造成的土壤板結,耕地面臨嚴重的地力下降。

      農業地膜越用越多,而清理與回收卻舉步維艱。

      殘破的地膜夾雜在土壤中、堆積在田埂旁、懸掛在樹枝上……再不及時有效治理,我們也將重蹈外省“先污染后治理”的覆轍。

      目擊

      空中,黑色殘膜迎風飄地里,殘破地膜半埋半掩

      G225國道邊的田洋,備耕的土地夾雜著殘留的地膜,周圍一片寂靜,沒有靈動的飛鳥,毫無生機可言……這與1962年一部聞名世界的環保圖書《寂靜的春天》中所描述的景象非常相似。

      《寂靜的春天》描寫的是因過度使用化學藥品和肥料而導致環境污染、生態破壞,最終給人類帶來不堪重負的災難。

      但,這里是澄邁縣美亭鎮黃竹村。

      再往北大約2公里,在一處香蕉園地,香蕉苗剛種上一個多月,地里一樣夾雜著許多沒有清理的地膜,有黑色地膜、藍色包裝膜。一陣風吹起,掛在樹上的殘膜“迎風飄揚”。

      “這些用過的地膜沾滿農藥和土塊,送給人家都不要,只好堆在園邊……”正在施藥的老農不以為然地說。

      “這些垃圾膜有啥好拍?都是去年冬天種反季節瓜菜留下的,哪有人有精力來管。”10月22日,記者在海口市新坡鎮采訪,在一旁收割晚稻的阿婆看到記者拍照,好奇地說。

      田洋里,殘留的地膜半埋半掩,由于日曬雨淋,地膜殘缺不全,田邊雜草上也掛著不少條狀的地膜。

      利弊

      都知道地膜省錢省力卻不知殘留地膜危害大

      地膜殘留是一種新型的污染。在地膜覆蓋技術應用的初期,人們更多關注的是地膜覆蓋技術的增溫、保肥和增產效果,對地膜殘留污染問題關注很少。許多人以為殘留的地膜用手撿一撿或者翻到地里,就處理好了,哪里會造成污染?目前,這一問題還沒有得到人們的足夠重視。

      利:鋪地膜省錢省力還增產

      在澄邁白蓮鎮南興村田洋上,一年一度冬種拉開序幕,—片片整齊劃—的地膜鋪在田間。

      田洋里,來自貴州畢節的劉慶平正在鋪蓋地膜。蓋膜前整平畦面,兩人一組將薄膜展開,手拉緊薄膜使其緊貼地面,將地膜兩端用土壓嚴,同時在膜的兩側用土壓嚴,防風吹移地膜。

      “種一畝辣椒鋪地膜需要80元至100元,最大的好處是不用除草,減輕勞動強度。假如不使用地膜,最少每半個月要除一次草,兩個工作日人工費用需要120元。種一季辣椒大約2個月,每畝辣椒地鋪地膜可以省去除草工費、除草劑費約480元。”老劉掰著手指給記者算了一筆細賬。今年他和3個老鄉承包了110畝地種植辣椒,光是地膜栽培這項技術,就讓他們節省費用約5萬元。

      省錢省力僅僅是地膜栽培優勢作用之一。

      覆蓋地膜后,可提高土壤溫度2℃-4℃,保持土壤濕潤,有利于農作物根系生長,提早結果,提早上市10天-15天。同時,地膜還可以防止雨水沖刷,保肥,有效提高土壤肥力,為農作物生長營造一個良好的生長環境。據統計,使用地膜栽培可以提高效益20%-30%。

      我省主要農產品產量成倍增長,去冬今春全省瓜菜種植面積、產量、出島量分別達300.4萬畝、450萬噸、325.6萬噸,我省農民收入同步提高,這離不開我省大面積推廣地膜覆蓋栽培等農業技術。

      弊:不易降解破壞土壤肥力

      1990年代初,農業部對全國17個省份的調查表明,所有地膜覆蓋過的農田土壤中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殘留污染。

      “地膜可在土壤中存留200年至400年。”中國農科院環境與可持續發展研究所嚴昌榮教授關注農用地膜的污染與防治多年。

      嚴昌榮教授在《農用地膜殘留污染的現狀與防治》一書中提到,地膜很難在自然條件下進行光降解和熱降解。由于地膜不易分解,殘留在農田土壤中的地膜對土壤特性會產生一系列不利影響,最主要的是殘留地膜在土壤耕作層和表層將阻礙水滲透,影響土壤的吸濕性。殘膜還可能使土地孔隙度下降,通透性降低,一定程度降低土壤肥力水平。結果必然造成農作物種子發芽困難,根系生長發育受阻,農作物生長發育受抑制,導致產量下降。

      有關專家研究結果表明,我國西部產棉地區棉田耕層中地膜殘留量平均為265.3公斤/公頃,并且隨著覆膜年限越長,污染越嚴重。殘膜污染嚴重的土壤會使小麥產量下降2%-3%,玉米產量下降10%左右,棉花產量則下降10%-23%。西部產棉區的農民現在已經不得不進行手工和機械清理殘膜。

      此外,地膜與莊稼、牧草混在一起被牲畜誤食,會引起病害,甚至導致牲畜死亡。而個別農民對殘膜采取了焚燒處理方式,濃濃黑煙污染了空氣環境,嚴重影響了人們的身體健康。

      “去年冬種后,農閑地里留下了許多瓜菜葉。村民趕牛到地里吃草,結果牛誤吃了殘留地膜,不停吐白沫,后來找來鎮上獸醫才解決。”海口市新坡鎮東山仔村一村民告訴記者,這些農閑地雖然草料豐富,但遍地殘留地膜,放牛的村民往往避而遠之。

      數據

      4年使用的地膜可以裝滿3420輛卡車

      省塑料行業協會秘書長周鴻勛統計,我省每年一次性塑料包裝袋消耗量約2萬噸,其中多數為不可降解塑料袋。

      令人吃驚的是,2012年冬種瓜菜期間,我省農業地膜消耗量約1.12萬噸,相當于我省每年一次性塑料包裝袋消耗量的二分之一。

      去年地膜覆蓋面積達240萬畝

      1998年,海南開始引進地膜覆蓋技術。

      根據相關資料顯示,1978年我國通過對外科技交流,從日本引進一整套的地膜覆蓋技術。從1983年起做為國家重點推廣項目向全國大面積推廣,極大地提高了部分農作物的產量和效益。如今幾乎全國都能看到地膜的使用。截至2011年底,我國地膜用量達到125.5萬噸,覆蓋面積達3億畝。據測算,未來10年,我國地膜覆蓋面積將以每年10%的速度增加,有可能達到5億畝,地膜用量將達到200萬噸以上。

      據我省農業部門不完全統計,2009年、2010年、2011年、2012年,我省推廣地膜覆蓋栽培面積分別100萬畝、120萬畝、224萬畝、240萬畝。

      省農業廳相關人士介紹,今年10月15日,省農業廳發布關于切實抓好今冬明春瓜菜產銷工作的指導意見,提出全省計劃種植面積300萬畝,同去年基本持平,地膜覆蓋栽培普及80%以上,即240萬畝以上。

      4年地膜使用量約3.42萬噸

      冬種瓜菜地鋪設厚度0.008毫米、寬90厘米的地膜,每畝大約需要5公斤地膜。以此推算,2009年至2012年的4年冬種瓜菜期間,我省推廣地膜覆蓋栽培面積約684萬畝,地膜使用量約3.42萬噸。若用載重10噸的卡車運輸的話,需要整整3420輛卡車。

      按照我省發展熱帶高效設施農業速度,這些數字每年還將增長。

      農用薄膜的使用量每年都在急劇增加,殘留在農田里的薄膜也不斷增加。

      “這塊地原來是種辣椒的,現在輪作種香蕉了。耕地時,地里殘留了許多地膜,根本沒法撿干凈。花錢雇工慢慢撿,成本太大,干脆耕地時讓它直接埋到地里。不過,殘膜以后越積越多,這地還咋種東西?”澄邁縣美亭鎮國道旁的香蕉園,種植戶指著殘膜擔憂地說。

      謀變地膜不能一禁了之

      面對日益加劇的殘留地膜污染危害,有人問,海南種植瓜菜不使用地膜,殘留問題不就解決了嗎?

      “這么好的技術為什么不用啊?”對此,很多農戶反問。

      不能因噎廢食,地膜覆蓋栽培是一項相對成功的技術,現在最重要的問題是如何有效地解決地膜殘留。

      在采訪過程中,種植農戶告訴記者,假如禁止使用地膜覆蓋栽培,種植過程無法抑制雜草生長。為了減少雇工除草費用,他們也許會加大使用除草劑的次數和劑量,屆時可能又會出現另一種污染源。

      降解難?

      補貼扶持生物降解地膜

      “推廣全生物降解地膜代替塑料地膜。”這是記者調查中聽到最多的聲音。

      省塑料行業協會秘書長周鴻勛說,在今年東盟博覽會上,省內7家塑料制品企業和湖北一家高科技環保企業簽約合作。該環保企業是國家生物降解材料產業化示范基地,是生物降解材料中國國家標準起草單位。

      “我們一樣可以生產生物降解農業地膜。”7家簽約企業之一的海口琳雄物資工貿有限公司負責人吳雄很有信心。該公司簽約后,眼下正在進行生物降解原料購物袋生產。

      生物降解農業地膜是一種用淀粉等生物材料生產的地膜。它使用一定時間后,可以在土壤里完全降解為二氧化碳和水。

      吳雄說,生產購物袋的生物降解原料一樣可以用于農業地膜生產。但是,這些生物降解農用地膜屬于新型材料,在海南的溫度、空氣濕度、土壤和地形等情況下,是否能達到完全降解?這還要進行科學的試驗、論證和總結,才能決定是否全面推廣。

      推廣應用降解地膜是解決殘留地膜污染問題的必由之路,這已成為業界共識。但降解地膜產業發展仍面臨多個“攔路虎”,最大的難題還是較高的推廣成本。

      從售價比較,普通塑料地膜1噸約1萬元,而降解地膜1噸要兩三萬元,成本是前者的幾倍。

      “為了促進我省農業可持續發展,這就需要政府補貼以及政策扶持。希望政府部門研究推出一系列舉措,扶持產業鏈上的農戶或企業,真正推廣降解地膜。”業界呼吁。

      回收難?

      罰賞結合鼓勵回收地膜

      今年,海南省五屆人大常委會第一次會議審議通過《海南省農產品質量安全條例》,于6月1日起施行。條例規定,農產品生產者應當及時清除、回收農用薄膜及其他農業投入品包裝物。

      然而,現實的情況卻很不樂觀。

      “地里這些膜沒人回收嗎?”

      “賣不了幾個錢!還不夠雇人工費用。”在海口市新坡鎮田洋,農戶很坦白地說。

      該農戶說,每季種完瓜菜后,這些膜丟棄在地里,直到第二年冬種時才清理。有些地膜已成碎片,要么集中燃燒,要么翻地時將碎片往地里埋,根本不會想到回收,因為回收地膜很麻煩、成本很高。

      記者致電海南一家再生資源回收公司,對方明確表示,用過的地膜與泥土混雜在一起,幾乎沒有回收再利用的價值。

      “地膜覆蓋機器已經被列入海南省2013年農機購置補貼機具,中央給予每部400元補貼。”種植農戶說。但是,地膜回收機器卻沒有被列入補貼范圍,說白了,這些殘留地膜的回收還沒引起足夠重視。

      有關人士建議,我省可以吸取甘肅省經驗,加快建立廢舊地膜回收利用體系。目前,甘肅已逐步形成農戶撿拾——網點回收——企業加工3個環節相互支撐、相互約束的廢舊地膜回收利用網絡。

      甘肅根據各地地膜使用及污染情況,扶持建立一批廢舊地膜回收加工企業,帶動周邊地區廢舊地膜及廢舊塑料制品的回收加工及再利用;在鄉鎮建立廢舊地膜回收站(點),方便農民交售;結合地膜補貼開展“以舊換新”工作。

      2011年,甘肅省回收利用廢舊地膜4.57萬噸(折純量),回收利用率達57.1%,棚膜基本做到了100%回收。

      “我省將盡快制定試點實施方案,加快推動我省農業廢棄物回收處置工作,助推海南農業綠色崛起和農民增收。”省農業廳負責人就農業廢棄物回收與處置問題進行專題調研后說,關于廢舊地膜的回收與處置,將采用市場競爭機制,實行激勵、處罰、補貼相結合,可按實際回收處置量實行補貼,研究回收補貼具體辦法。

      地膜薄?

      出臺更為嚴格“限膜令”

      目前,我省實施比國家標準更為嚴格的“限塑令”。作為綠色之島、生態之島的海南成了全國限塑的“排頭兵”。

      《海南經濟特區限制生產運輸銷售儲存使用一次性塑料制品規定》2008年10月1日起實施。這一《規定》比《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限制生產銷售使用塑料購物袋的通知》更為嚴格。

      《規定》明確要求,在海南經濟特區內禁止生產、運輸、銷售、儲存、使用厚度在0.03毫米以下(含0.03毫米)的塑料購物袋和一次性塑料餐具。對于0.03毫米以上符合國家有關標準的塑料購物袋,實行有償使用制度。

      據了解,目前我國依然執行1992年制訂的國家標準規定,聚乙烯(塑料)地膜的厚度不應低于0.008毫米。

      但記者在走訪中發現,在利益的驅使下,許多種植戶為了降低種植成本,往往使用0.006毫米的超薄膜,甚至還有人使用0.005毫米的地膜。

      越薄的地膜強度越低,抗拉能力越差,更容易老化,更易殘留土壤中,破碎后碎塊更小,難以撿拾,相應產生的地膜殘留量就越大。

      “0.006毫米農業地膜僅是我省規定生產、銷售、使用塑料袋0.03毫米標準的五分之一。”省塑料行業協會秘書長周鴻勛說,應該限制不符合國家標準農業地膜的流通,或者制定更嚴的標準來限制地膜的生產、銷售和使用。

      我省近4年地膜使用情況

    ?

    相關鏈接

    陜西山陽村干部為應付檢查演鬧劇 空地上覆地膜

    ?

    相關鏈接:
    陜西山陽村干部為應付檢查演鬧劇 空地上覆地膜
    [來源:海南日報] [作者:李英挺] [編輯:馮丹霞]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
    圖解海口一周熱聞:海口日報海口網入駐“新京號”
    圖解海口一周熱聞|多彩節目,點亮繽紛假期!
    圖解海口一周熱聞:海口新年音樂會將于2024年1月1日舉辦
    圖解海口一周熱聞:海口招才引智專場誠意攬才受熱捧
    圖解海口一周熱聞:海口獲評國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
    災后重建看變化·復工復產
    圓滿中秋
    勇立潮頭踏浪行
    “發現海口之美”攝影大賽
         
         
         
    排行
     
    旅客注意!海口美蘭機場T2值機柜臺17日起調整
    尋舊日時光 海口部分年輕人熱衷“淘”老物件
    海口:云洞襯晚霞 美景入眼中
    嗨游活力海口 樂享多彩假日
    海口:城市升騰煙火氣 夜間消費活力足
    海口:長假不停歇 工地建設忙
    市民游客在海口度過美好假期
    2023“海口杯”帆船賽(精英賽)活力開賽
    海口天空之山驛站:晚照醉人
    千年福地尋玉兔 共慶海口最中秋
     
    |
    |
     
         www.yinhu3.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海口網版權所有 未經書面許可不得復制或轉載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6120210010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 0898—66822333  舉報郵箱:jb66822333@163.com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

    瓊公網安備 46010602000160號

      瓊ICP備2023008284號-1
    中國互聯網舉報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