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火星大氣與揮發演化(MAVEN)”探測器18日發射升空,它將以前所未有的精度研究火星的上層大氣,以幫助科學家揭開火星大氣層變得稀薄之謎。
美國航天局電視直播畫面顯示,美國東部時間18日13時28分(北京時間19日2時28分),在一片濃煙之中,“火星大氣與揮發演化”探測器搭乘“宇宙神V型”火箭,從佛羅里達州卡納維拉爾角空軍基地沖天而起,開始前往火星的旅程。
美國航天局在官方推特賬戶上說,這是“完美的一天、完美的發射”,“加油,MAVEN!火星,我們來了!”現場觀看發射的美國航天局局長查爾斯·博爾登說,這次成功的發射表明美國航天局可以勝任“類似把人類送上火星這樣更偉大的工作”。
如果一切順利,探測器將于2014年9月22日抵達火星軌道,比本月初印度發射的“曼加里安”號火星探測器還要早兩天到達。
“火星大氣與揮發演化”探測器重2.45噸,大小類似于一輛公交車,上面攜帶8件探測儀器,整個項目花費超過6.7億美元。
科學家認為,40億年前的火星曾擁有濃密的大氣層,且表面存在大量液態水。今天的火星大氣卻十分稀薄,密度也只有地球大氣的1%,表面的液態水已消失。然而,這之間的過渡過程卻一直是個謎。“火星大氣與揮發演化”探測器將通過調查此前從未觸及的火星上層大氣,研究火星大氣的逃逸過程,幫助科學家解答火星為什么會從曾適合微生物生存的行星變成沙漠世界。
據美國航天局介紹,“火星大氣與揮發演化”探測器主要任務期為期1年。在此期間,它將在火星上空150公里至6100公里的不同高度進行觀測,并執行5次俯沖至125公里高度的任務,125公里是火星上層大氣的最下邊界。
目前,繞火星軌道上仍在工作的探測器共有3個,分別是美國的“奧德賽”與“火星勘測軌道飛行器”以及歐洲航天局的“火星快車”。(記者林小春)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