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9月10日上午,陳啟賢老人接受本報采訪露出愉快的笑容。記者黃一冰攝
海口網11月22日消息(記者 陳小萍)一位老人、一大摞證書獎狀、53余萬捐款、無數名貧困學生……當人們將這些詞組一一連線后,展現出來的是老人伴著坎坷、堅持與慈愛的一生。這位老人,就是陳起賢。
老子《道德經》中言:大白若辱;大方無隅;大器晚成;大音希聲;大象無形。陳起賢一生勤儉,面對榮譽不自恃;面對贊賞不自傲。在民眾的眼中和心中,這種博大與寬廣,謂之大愛。
坎坷 成為黨員最幸福
陳起賢出生于革命家庭,父親陳繼業1926年和馮白駒同期入黨并一起工作,1928年被叛徒出賣遇害。年幼的陳起賢與母親相依為命。在母親的教育下,父親為革命堅貞不渝的斗志,對陳起賢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1961年上半年,陳起賢被遣送回大坡鎮的農村接受監督改造。1978年,陳起賢迎來了人生逆境中的第一個轉機。在此前一年,他的鄰居陳有許從其他學校調到大坡中學任教。陳有許繞過當時的生產隊、公社,向瓊山教育部門力薦陳起賢到學校當代課老師。到1980年平反,陳起賢終于以正式老師的身份,重返教壇。
“我如枯木逢春,加倍努力地工作,爭取把失去的珍貴時間奪回來。”陳起賢在日記里寫道,“1984年7月1日,年屆花甲的我終于在黨旗下莊嚴宣誓,成為一名中國共產黨員。這一天,是我今生最幸福的一天。”
助學 13年捐款53余萬
下午兩點,記者再次走進大坡中學,來到陳起賢校園中的家。屋子里有些凌亂,門口處還剩有十幾個生雞蛋,墻壁上貼著許多他寫的格言:“關心別人,快樂自己”,“終生之愛,獻給教育”……這些格言就是老人的人生寫照。在大坡鎮,陳起賢是個富人,因為他能按月領到2000余元離休工資。不過,每一個見過陳起賢的人,都會心酸。他一年四季從頭到尾穿的都是舊衣裳,每個月的生活費不到50元,一把米、兩根胡蘿卜煮粥就是日常飲食。他將自己的物欲降到最低,過著苦行僧般的生活。
然而,與對自己的“苛刻”相比,老人在資助教育和學生方面,卻出奇地大方。自2001年起,他先后捐資53余萬元用于助教助學。不少人曾勸阻他不要再捐款了,陳老就是不聽,有時還與勸阻他捐款的人鬧情緒。面對質疑,老人常說,捐資助學對他而言才是最重要的事情,因為這讓他覺得幸福和快樂。
?
相關鏈接:
“感動海南”新聞人物——陳起賢
道德模范陳起賢病情牽動眾人心
陳起賢先進事跡海口巡回宣講報告會在市人大會堂舉行
市委常委、市委宣傳部部長劉慶聲上臺看望陳起賢老人
大坡教育促進會的領導及熱心讀者到省療養院慰問陳起賢
陳起賢:兩根蘿卜度一日 五萬愛心助學子
陳起賢自掏費用建起圖書館、為學生發獎學金
?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