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擔心兒子兒媳不會過日子,身為退休干部的公公,把自己的“管理經驗”搬到了家里,給小夫妻倆制定了《家庭賬目相關規定》、《個人行為規范》等一系列的家庭規章制度。盡管初衷是為提高“80后”兒子兒媳的生活能力,但小夫妻無法忍受如此嚴格管理,矛盾叢生,繼而鬧上法庭,最終以離婚收場。
老公公每天寫觀察日記來考核
2009年12月,劉凱(化名)經人介紹認識了王芳(化名),兩人戀愛一年后結婚。婚后,小夫妻跟公公婆婆住在一棟樓的上下兩個單元里,本以為這是最好的安排,與老人離得近能夠相互照料,又各自保持了獨立空間,沒想到煩惱卻接踵而來。
劉凱的父親劉明(化名)文化程度較高,退休前是管理崗位的領導干部。他對自己和家人要求嚴格,退休以后更是把自己的“管理經驗”搬到了家里,給小夫妻倆制定了《家庭賬目相關規定》、《個人行為規范》等一系列的家庭規章制度。
比如,劉明要求兒子兒媳對收入要做好存款計劃、支出計劃以及實際使用情況的明細。不僅設定了規章,他還對兩人的行為規范制定了監督項目表,根據個人表現來考核。劉明還每天寫下觀察日記作為考核的依據。然后每周開家庭會議,對兒子兒媳進行批評教育。
小夫妻不堪“考核”終離婚
幾年下來,王芳對這種生活模式越來越無法適應,開始埋怨丈夫的父親。劉凱其實也不喜歡這種生活方式,但認為是王芳做得還不夠好,導致自己的父親不放心。夫妻倆開始相互埋怨,感情急劇直下。2013年10月,劉凱向法院提出了離婚。
劉凱表示,在父親的考核監督下,個人缺點暴露無遺。夫妻倆不停地在生活中相互挑刺、指責,已經沒有辦法再共同生活了。
王芳一開始不同意離婚,認為是公公的過多干涉讓他們感到疲憊:“雖然老人的出發點是好的,有些規定也說得在理,但是把家庭當做企業來管理也太過了,沒見過誰家每周要開家庭會議,還得讓我們做好會議記錄的!”
雖然法官認為雙方還是有感情基礎的,但在多次勸說后,兩人還是堅持選擇了離婚。他們并在法官的主持下達成了調解協議,兒子由劉凱撫養,王芳承擔相應撫養費用,共同財產依法進行分割。
法官表示:當前,父母的過度干涉成為影響“80后”、“90后”離婚糾紛的一個重要因素。年輕人心理上未“斷奶”,過多依賴父母也是糾紛產生的主要原因。這起“80后”離婚案頗典型,父親用家庭規章制度去約束兒子兒媳是因為他認為小夫妻行為不夠成熟,在父母眼里還不“夠格”。然而,這種方式不但沒能讓孩子們成長,反而加劇了家庭矛盾,不如適時“放手”,或許更能使年輕人鍛煉生活能力,維護家庭的幸福美滿。
?
相關鏈接:
海口:夫妻感情不和鬧離婚 丈夫將妻子現任男友砍傷?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