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企業家圓桌:兩岸經濟合作新動力”分論壇現場。 記者 張俊其 攝
海口網4月12日消息(海口晚報記者 任錦雯)11日,博鰲亞洲論壇兩岸企業家圓桌:兩岸經濟合作新動力分論壇舉行,與會嘉賓圍繞兩岸企業如何應對機遇與挑戰、兩岸經濟合作的新動力、兩岸企業共同拓展內需市場和進軍世界市場等議題進行探討。
避免短兵相接的競爭
如何能夠創造更多兩岸合作的機會?臺灣銀行董事長李紀珠認為,目前兩岸已經達成共識,要努力扭轉目前競爭大于合作的態勢,創造更多戰略性合作互補的機會,找到新的合作增長點,產生新的合作動能。
李紀珠建議,兩岸都要不斷把市場份額做大,積極合作。她認為利用現在全球區域經濟一體化的機會,兩岸可以通過區域整合,制定區域的規則;兩岸雙邊應該合作創造品牌優勢,增高利潤度,從而避免短兵相接的競爭。
李紀珠特別指出,兩岸在生活習慣和文化上有著共同的特征,特別是目前兩岸都在面臨一些共同的問題。“如高齡化的問題,兩岸可以好好坐下來一起研究共同發展健康產業和養老產業,攜手一起走向亞洲和世界市場,共同合作才是更好的方向。”
博鰲亞洲論壇兩岸企業家圓桌:兩岸經濟合作新動力。記者張俊其攝
探索園區資源整合新模式
中國華融資產管理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賴小民表示,推動兩岸經濟合作的“新動力”主要來自三方面:投資的市場準入和貿易投資環境,通過放寬臺商投資的市場準入、優化貿易投資環境,可為兩岸產業合作拓展新的增長點;加快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及若干自由貿易園(港)區建設,可推動兩岸加強次區域合作,加速兩岸經濟一體化進程;擴大內陸沿邊開放,實現區域經濟協調發展,為兩岸尤其是臺灣的經濟及產業結構調整帶來新機遇。
賴小民認為,大陸建立上海自貿區將為全面深化改革和擴大開放探索新途徑、積累新經驗。臺灣以自由化、國際化及前瞻性為目標,建立了‘六港一空’等自由經濟示范區。兩岸園區若能以優勢互補,共同發展為目標,以產業合作、人才協作為紐帶,以不同園區間的分工與協作關系為支撐,探索加強兩岸園區資源整合、協同發展的新模式,將有利于實現資源在兩岸間的合理優化配置,實現兩岸園區型經濟發展效益的最大化,加速兩岸經濟整合進程。
?
博鰲亞洲論壇兩岸企業家圓桌:兩岸經濟合作新動力。蕭萬長(左)錢復(右)出席。記者張俊其攝
面臨貿易爭端應攜手共進
作為大陸新能源產業代表人物,天合光能有限公司董事長兼CEO高紀凡建議,面臨貿易爭端,兩岸應該攜手共進,共同面對挑戰。
高紀凡指出,目前大陸和臺灣的光伏產業技術水平和規模均走在世界前列,是在全球有優勢的產業,而大陸和臺灣在光伏產業上也存在著明顯的互補性,臺灣主著重在太陽能電池的生產,大陸主要側重上游的原材料和組件生產。
對于光伏產業面對貿易爭端加劇的背景,他建議,大陸和臺灣相關部門繼續堅定推行更好的產業和市場政策,做到對兩岸的企業一視同仁;兩岸共同攜手走出去,共同建立綜合性產業基地,在海外建立完整的產業鏈,應對貿易保護,持續保持兩岸光伏產業的優勢,鞏固和提升光伏產業的國際地位。第三,增進兩岸行業之間的關系,建立行業協會之間的定期溝通機制。
?
博鰲亞洲論壇兩岸企業家圓桌:兩岸經濟合作新動力。蕭萬長出席。記者張俊其攝
優勢互補一起賺外國人錢
中國信托金融控股股份有限公司副董事長薛香川指出,隨著大陸經濟技術的不斷發展,大陸和臺灣的競爭在所難免,但一定要通過優勢互補發展有戰略意義的產業,一起賺外國人的錢。“兩岸產業的關聯絕對沒有辦法割裂,產業需要平臺,如何協商合作才是兩岸政府和企業家應該思考的問題。”薛香川說。
對于兩岸合作的重點領域,薛香川認為包括薄膜液晶顯示器 、半導體等產業亟待兩岸合作。“這些產業的進入門檻高,資金需求大,技術要求高,但同時終端市場非常大。”薛香川說,“臺灣雖然有一點技術,但資金短缺,這些產業是對國家來說有戰略意義的產業,應該通過合作大力發展。”
?
?
相關鏈接:
博鰲亞洲論壇首次設立品牌亞洲分論壇
博鰲亞洲論壇討論今年樓市走向 一線城市趨于穩定
博鰲論壇專家暢想海上絲綢之路路線 海南具備基礎
韓震博鰲談教育:海南好環境能吸引最好的教師
博鰲論壇期間各國公務機云集美蘭機場 同比增23架次
博鰲發出中國改革強音 真知灼見把脈亞洲經濟
?
?
?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