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媒體上報道過一下,小區門口也掛了橫幅,但海口網格員入戶調查還是頻頻吃了閉門羹,被市民吐槽像間諜。
從市民的心理看,這第一印象就是騙子或推銷員。盡管說明了是網格員,但這恰好也可以是一個騙子趁機混雜其間的時機。市民上當受騙多了,破案率低了,眼淚風干了,也就被迫自己精明了,提防意識強了,郵局寄毒品的騙局都見過,何況冒充一個網格員證件這種小兒科?至于掃二維碼辨真偽,沒有現場的第三方公信力背書,誰敢掃二維碼,掃進了釣魚網站怎么辦?說穿了就是一個“狼來了”效應的長期濡染,警察叔叔也一再教導我們,不要和陌生人說話,包包也不要背在背后,更別輕信讓人進門,即便聽見門外的嬰兒哭聲,也別開門,那是入室搶劫犯在放錄音。所以在有一些市民眼里,網格員嘛,怎么看怎么像騙子,別說新聞里的保姆不敢開門,就是屋主也不怎么敢。
第二印象是,雖然你是網格員,但網格員是干什么的?“人戶兩清”清了干什么?“網格”這兩個字聽起來就很像一種束縛人的變種保甲制度,讓人一聽就不舒服:你要“網”誰?你“格”什么?是不是你這么一網一格,我就跑不動了?就算是為了服務,但不要以為你是做好事,別人就一定得買賬。大街上免費送禮品、搞活動集贊的,都有一大把人不予理睬呢,何況網格員的好處在哪里,根本還沒看到?歸根結底還是一個不相信:相信你的人,但不相信你的目的。
第三印象是,拿我的信息去干什么?宣傳上說,目的是為了服務前移,打通為民政務的最后一公里。網格員也說,你這一片都歸我“管”。但現在的問題是,政府“管”什么不“管”什么,錯位和缺位的問題不是一天兩天的積弊,市民有心理陰影,也不那么容易消除。簡政放權是一個細活,目的和手段都很重要的。至于個人信息安全,就更擔憂了。住戶信息中的成員、水電讀數、上學、房產、投資等情況一摸清的話,都可以遠程畫像了,便利于商業化的精準情報營銷(或行騙),這是一種巨大的商業誘惑。按理說,政府雇員不會私自出售住戶的信息的。我們以前也是這么相信一些銀行、運營商、婦產科醫院等,都是一些國有機構,相信他們能保守客戶的資料不做他用,但結果呢?所以,我相信你的身份,但不相信你的人品。
第四印象是,隨著權益意識的提升,只要沒犯法,房門內的事外人無權過問,哪怕是派出所來了也只得好好溝通,強制不得,何況是一個網格員?我的房間我做主,本宮今天不高興,你網格員啊?好像跟我關系不大,恕不接待。并不是誰都熱心公共事務的,尤其是有一些公共事務并沒有給他帶來實實在在的利益,市民有不高興、不開門的權利。
可以說,網格員敲不開一些市民的門,這是預料中的事。如果海口市政府感到了錯愕,那證明真的是考慮不周、準備不足、宣傳不夠、動員不力。好事做好,知易行難,此事恐怕還得另外下一些功夫才行。
?
?
相關鏈接:
接待居民辦事不厭其煩 帶你走進海口社區網格員
網格員人手一臺手持終端 柳南社區服務"如虎添翼"
海口網格員入戶調查首日吃閉門羹 家里有人就是不開門
海口市入戶調查全面鋪開 網格員真假可查詢
濱海新村社區網格員電子相冊
?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