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i id="0yokw"></li>
    <fieldset id="0yokw"><source id="0yokw"></source></fieldset>
    <tfoot id="0yokw"></tfoot>
  • · 海口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 海南交通安全綜合服務管理平臺
    首頁   |  觀點PK  |  海口建言  |  評論  |  名人堂  |  社會長焦  |  椰風視點
    新聞搜索:
      廣告熱線:0898-66835635
     您當前的位置 : 草根酷評>社會長焦>
    斬斷高考作弊利益鏈
    斬斷高考作弊利益鏈
    來源: 環球時報 作者:熊丙奇 時間:2014-06-18 09:03

      據央視17日報道,有人組織武漢在校大學生“槍手”赴河南杞縣等高考考點參加替考。事件披露后,教育部派工作組赴河南省、湖北省指導督辦調查此案,并請公安部指導有關地方公安機關立案偵查。

      這是性質極為惡劣的替考作弊案件。高考作弊丑聞,幾乎年年有,而且愈演愈烈,有人認為,這是因為我國缺一部《考試法》,沒有明確對作弊的處理,但其實,針對替考作弊等行為,完全可以依據我國《刑法》相關條款進行問責。作弊之所以高發,關鍵原因有二。

      其一,對于作弊行為的調查、處理,往往就由教育行政部門實施,而眾所周知,教育行政部門也是作弊的相關利益者,像這起替考作弊案,如果查實監考被收買、通融,教育行政部門至少要負領導責任。還有一些地方,教育行政部門為當地的高考利益,縱容作弊——作弊可提高考生的分數,也提高當地的升學率,如此一來,作弊調查往往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作弊事關考試公平,一分之差也影響學生的最后錄取結果,一名考生作弊成功,就完全可能改變整個錄取秩序。因此,教育部門往往以平息家長情緒、維穩等名義,壓下作弊事件,對其輕描淡寫,而一些參與作弊者也清楚的知道這一點,于是有恃無恐、監守自盜。

      其二,作弊的收益巨大,目前已經形成作弊利益鏈條。據媒體報道,組織替考者自稱可以通融監考,這看上去是在暴露自己的“罪行”,但更是在做“宣傳”,前年,我國曾曝出研究生入學考試泄題案,涉案的教育機構事后還以此為賣點招攬生源,可見他們并不以此為丑,反而告訴考生自己有“本事”。

      更應該引起反思的是,考生、槍手不引以為戒,而是從中發現屬于自己的“機會”,在他們看來,被抓只是小概率事件,他們憑借作弊的分數進入更好的學校,而一旦成功,考生的命運就可能完全改變。按照我國當前大學不堅持質量標準“寬出”的教育管理模式,不出意外將順利獲得文憑,而拿著這一紙文憑,他們可繼續玩各種非法手段,謀求好職位,獲得比那些老老實實的人更好的職業發展。

      替考案件必須嚴肅查處,給公眾交代,這才能維系高考公平,與此同時,還必須深刻反思高考弊案頻發的深層次原因,切斷作弊利益鏈條。▲(作者是21世紀教育研究院副院長)

    (編輯:李琳)

    網友回帖

           www.yinhu3.com AllRights Reserved      
    海口網版權所有 未經書面許可不得復制或轉載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6120210010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 0898—66822333
    舉報郵箱:jb66822333@163.com
    瓊ICP備2023008284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