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伸閱讀】
參考消息網6月30日報道日媒稱,有關修改憲法解釋以解禁集體自衛權一事,日本首相安倍晉三6月上旬曾向身邊人士透露,“一定要在內閣會議上作出決定。即使放棄與公明黨的聯合執政、內閣支持率出現下降,也一定要實現”。他還表示欲加快推進內閣決定的進程。8日得知執政黨試圖推遲決定后,安倍在官邸工作人員面前勃然大怒道,“絕對不允許這種事情發生”。
資料圖片:5月15日,在日本東京,人們在首相府前舉行集會反對解禁集體自衛權。新華社發
據共同社6月28日報道,自民、公明兩黨27日舉行磋商,政府擬于7月1日在內閣會議上決定修改憲法解釋。在安倍的強硬態度之下,打著“和平政黨”旗號卻優先考慮聯合執政的公明黨處于被迫無奈的境地。
圍繞修改憲法解釋以解禁集體自衛權的執政黨磋商于5月20日拉開帷幕。安倍最初并未顯露出急切之情。在磋商開始3個月前的2月25日中午,安倍與公明黨黨首山口那津男在官邸舉行會談時稱“不會在意日程”,表示希望達成細致協議。
報道稱,然而,與安倍溝通渠道較少的公明黨方面卻沒能摸清其真實想法。3月下旬,后來成為執政黨磋商中公明黨方面代表的副黨首北側一雄等人與自民黨前副總裁大島理森進行了接觸。
北側方面強調:“集體自衛權問題關系到公明黨的存亡。應該在明年春季統一地方選舉結束后的夏季得出結論。”公明黨認為只要能夠推遲,安倍有可能會放棄修改憲法解釋。該黨干部透露真實想法稱:“只要內閣支持率出現下降,局面就可能會發生改變。”
報道稱,在執政黨磋商的前半段,主張個別自衛權就可以應對政府提出的具體事例的公明黨占據了主導權。進入6月后,考慮到公明黨方面的意見,政府及自民黨部分人士提出了推遲作出結論的方案。
報道稱,安倍此時則表明了強硬態度。公明黨干部表示,官邸方面傳來“威脅”稱,“即使辭退來自公明黨的國土交通相太田昭宏也要實現(解禁)”、“秋季解散眾院也有可能”,從而一舉扭轉了形勢。
另據日本《朝日新聞》6月28日報道,在內閣決議即將承認集體自衛權之際,日本政府以一問一答的方式,公開了匯總政府想法的“假想問答集”。與內閣決議的曖昧文案相反,“假想問答集”里面寫出了安倍內閣試圖盡可能擴大自衛隊海外使用武力范圍的真實意圖。
日本民眾手舉反對戰爭的標語在首相安倍晉三的官邸外集會,抗議安倍政府試圖修憲。
報道稱,政府的“假想問答集”表明了自衛隊的活動范圍可能會被極大擴展。文中盡量避免使用限定地理范圍等約束性表述,可見盡可能擴大政府裁量權的意圖。
“沒有地理限制嗎?會去他國領土嗎?”。對于這些假設性問題,問答集給出了比較曖昧的回答,其列舉政府提出的行使武力前提的“新三要件”,認為“我國可以采取的措施自然是有限度的”。新三要件包括,“除發生針對我國的攻擊外,發生針對與我國關系密切的他國的武力攻擊,存在我國的存亡受到威脅,國民生命、自由及追求幸福權利從根本上受到侵害等明顯危險的情況時”;“為了排除這種危險,拯救我國存亡,保衛國民,沒有其他適當手段時”。
安倍首相此前曾表示“向他國領土、領海和領空派遣武裝部隊,‘一般’不被憲法所允許”,表達了派遣自衛隊的目的地主要限于公海上的想法。
然而,針對海上排雷,“假想問答集”指出,“即使是屬于‘行使武力’的排雷行動,只要滿足新三要件,憲法不會不允許”,認為可以開展被視為行使武力的排雷行動。
報道稱,政府設想的是在中東海灣霍爾木茲海峽行使集體自衛權的情形。狹窄的海峽被分割為伊朗和阿曼兩國的領海,不存在所謂的公海。實際上,“不進入他國領域”的方針原本就被政府相關人士批評為“與軍事現實相矛盾”。
假想問答集就新三要件中的“從根本上受到侵害等明顯危險”進一步解釋道,“無論威脅發生在哪個地方,都有可能對我國安全造成直接影響”。由于沒有設定距離限制,即便是在“地球另一側”的遙遠的地方,也可以派遣自衛隊。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