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i id="0yokw"></li>
    <fieldset id="0yokw"><source id="0yokw"></source></fieldset>
    <tfoot id="0yokw"></tfoot>
  •    
     您當前的位置 : 國內新聞>

    【生命·魯甸】緊緊握住你的手

    海口網 http://www.yinhu3.com 時間:2014-08-06 10:20

    災區醫療隊員為一位小女孩做清創處理

    醫院愛心病房

    云南魯甸“8.03”地震發生后,從魯甸震中到昆明的道路上展開了一場不惜代價的生死救援行動: 223余位醫療專家連夜馳援魯甸, 44臺救護車輛火速趕往現場,11支救援小分隊展開搜救,專機運送傷員……

    目前,2373傷者已全部得到妥善安置,其中22名重傷員已送抵昆明治療,對傷員的救治仍在爭分奪秒地進行著……

    2014年8月3日16時30分,大地天崩地裂。

    這是一個被黑暗籠罩的時刻,強大的地震波從魯甸迅速向四周擴散。

    瞬間,房屋倒塌、公路摧毀、通訊中斷,大地震摧毀了無數美好的家園,也吞噬了無數鮮活的生命。

    山川為之失色,天地為之動容……

    “趕快救人!”一場緊張的醫療大救援行動就此拉開帷幕。

    國家衛生計生委從重慶、四川派出2支醫療救援隊伍共計67人,17臺車輛,醫療救援專家19人。

    223名白衣天使、44輛急救車迅速集結,組成了一支來自昆明的醫療救援“鐵軍”。

    國家在行動!云南在行動!

    “出發!帶著重托與祝福,向著最需要的地方!”很快,他們忙碌的身影就出現在抗震救災的第一線。

    冒著余震,跋涉震區,他們在帳篷中拯救著一個又一個生命;生命接力,永不言棄,他們完成了17名重傷員的千里大轉運。

    “天使本色,拯救生命”

    爭分奪秒,打好生命搶救戰

    震后的一分一秒都非常寶貴,他們把人民群眾的生命看得高于一切!

    地震災害發生后,省衛生廳立即啟動應急預案,衛生廳廳長張笑春連夜率隊趕赴昭通市巧家縣地震災區,副廳長徐和平隨省級工作組趕往魯甸地震災區,廳應急辦等相關部門立即組織協調救援工作,并已安排省級各醫院和臨近地震災區的昆明市、曲靖市衛生部門做好接收救治傷員準備,及省相關醫療衛生單位做好準備,隨時待命。

    ……

    與此同時,定點醫療機構、野戰醫院、醫療點、巡回醫療隊有機結合的醫療救治體系迅速構建。

    8月4日,省級醫療衛生救援隊已陸續到達地震現場。

    4時30分,省級6支醫療救援隊83人和四川醫療隊28人首先在龍頭山鎮沿河村完成集結,分9個組向龍頭山鎮受災最嚴重,交通阻斷傷員無法運出的9個自然村進發;省疾控中心醫療衛生救援隊13人到達魯甸縣疾控中心,幫助指導進行災后風險評估和災后防病防疫工作,省中醫院14人安排在昭通市中醫院和魯甸縣醫院指導傷員救治;重慶市醫療隊在昭通市人民醫院幫助指導傷員救治。

    災情的嚴重程度難以想象。眼前的情景讓人驚呆了:高山還不停地向下滾落巨石;所有的房屋都被摧毀,剩下的也是搖搖欲墜;耳邊傳來撕心裂肺的呻吟……這一切強烈地震撼著救援隊員的心靈。

    時間就是生命。

    救援隊化整為零,各自為戰,立即投入到與地震災害爭奪生命的艱苦戰斗中。

    ?

    收到小熊禮物的傷員

    救災專列上的傷員

    【鏡頭一】

    地震發生后,云南省第一人民醫院立即啟動抗震救災應急預案,迅速組建醫療急救隊趕赴災區。第一批22名隊員于當晚趕赴災區。并配備了野戰手術車、床旁X光機、手術器械等必備物資,以確保災區急救手術、危急重傷員搶救及轉移等工作。

    8月4日早上6點15分,急救隊趕至巧家縣醫院。早上九點完成了縣醫院所有收治的17名傷員的傷情評估及專家會診確定了治療方案。之后,醫療隊又趕往仁安醫院,對收治的13名傷員進行會診,指導該院專家完成了治療方案及傷情評估。

    截至到8月5日8時,省一院治療隊對巧家縣醫院及巧家仁安醫院共救治傷員88人,并進行了11例手術,待手術7例。

    【鏡頭二】

    8月3日下午,昆醫附二院派出了一行7人的首批醫療隊,,全力開展傷員救治工作。

    在進入震中龍頭山鎮最偏遠的八寶村后,昆醫附二院醫療隊所有隊員忘我工作。截至8月5日中午12時,醫療隊共前期治療、轉診傷員23人,其中重傷員8人、危重傷員1人。

    目前,醫療隊全體成員仍在持續奮戰。

    距離魯甸“8.03”地震黃金救援72小時已經越來越近了,奮戰在抗震救災一線的部隊官兵、武警消防官兵和社會各界人士,正在爭分奪秒地為尋找幸存人員、救治傷員而努力。

    【鏡頭三】

    8月3日下午4時35分許,駐扎在某訓練基地的成都軍區昆明總醫院野戰醫療所正在進行戰創傷技術訓練,突然獲悉云南昭通發生6.5級地震,醫療所立即停止訓練,全員全裝緊急集合,等待上級命令,隨時準備出發。

    6時10分,醫療所接到上級命令,抽組50人的醫療隊趕往災區。命令一下達,124名醫療所隊員紛紛請戰,所屬組、排爭先遞交請戰書,堅決請戰。50分鐘后,醫療所所長、醫院副院長陳瑛帶領25名醫療隊員攜帶清創急救包、急救止血藥品等急救器材及一輛救護車先行出發。

    7時30分,醫療所接到軍區第二道命令:前往災區的醫療隊人員增至100人,全力救治受災群眾。醫院迅速增加抽組隊員奔赴災區一線。

    9時11分,昆明總醫院接到上級第三道命令,除從馬龍訓練基地出發的隊員外,院本部再抽組60人的醫療隊。接到命令后,醫護人員迅速集結,前往災區

    8月4日1時30分,昆明總醫院野戰醫療所第一梯隊抵達昭通市魯甸縣,是第一支到達地震災區的救援醫療隊,應當地縣委、縣政府要求,迅疾開赴距縣城約15公里處的臨時救治點展開緊急救治工作。

    【鏡頭四】

    8月4日上午9時許,曾參加過汶川、玉樹、舟曲、盈江等搶險救災的云南邊防救援部隊在距離震中龍頭鄉25公里時,受暴雨及山體塌方影響,道路交通中斷,部隊行軍受阻。為第一時間救治傷員,指揮長張琪果斷下達命令,部隊步行向災區挺進。

    “老鄉麻煩你,我搭乘你的摩托車進去吧,里面還有好多人等著救治呢。”邊防總隊醫院院長陳本善將軍向一騎摩托車小伙打招呼。

    “沒問題,上來吧,你們都是來為我們服務的。” 陳本善二話不說帶上一名醫務人員,冒著余震及塌方向龍頭鄉挺進。其余官兵也跑步向災區挺進。并最終與陳本善院長在龍頭鄉光明村匯合。

    部隊徒步行進中,陳本善院長路遇受災群眾求援,稱光明村附近受災嚴重,道路垮塌,大量傷員無法運出,陳本善果斷變更行進路線,指揮醫療救援隊隊員向光明村跑步行進,搶救轉送傷員22人。

    前往光明村的道路現仍在垮塌,龍泉村被山體滑坡全部掩埋,醫療救援隊現在龍泉村搶救轉移傷員,現因山體滑坡,車輛無法進入,傷員全部通過救援隊員肩扛手抬運出。

    ?

    伴著不斷的余震,在不停晃動的帳篷里,白衣天使們夜以繼日,忘我施救,拯救者一個又一個生命。

    “醫生的天職,為了救人,一切都值得”,用醫療救援隊員們自己的話說,這是在盡自己醫生的天職。

    ?

    ?

    傷員從車窗抬下列車

    “生命救援,爭分奪秒”

    首部救災專列托起災區人民生命的彩虹

    缺水、缺人、缺設備,面對大量需要救治、安置的傷員,自身受災嚴重的昭通市、魯甸縣各級醫療機構難以應對。

    衛生部門決定將舟曲所有重傷員轉運到蘭州、天水等城市進行集中救治。

    “嗚嗚嗚……”隨著汽笛長鳴,8月5日21時,云南首趟運送17名魯甸地震傷員的“救001”次救災專列停靠在昆明火車站一號站臺。

    早就在一旁守候的數十名醫務人員紛紛迎上前去,檢視、護送,抬進救護車……一切都有條不紊。

    最好的設備、最好的病房、最強的救治力量均準備就緒,一條條醫療綠色通道暢通無阻。

    30分鐘后,這17名傷員被分別送入昆醫附一院、昆醫附二院以及紅會醫院。

    這是云南首次為地震受傷人員開通的救災專列。

    這趟救災專列于當日15時32分從昭通火車站始發,歷經5個多小時才到達昆明火車站。

    與時間賽跑,早一分鐘到達就可能多救一個生命。

    為了讓傷員提早獲得治療,昆明鐵路局特事特辦,加強運輸調度組織,一路開“綠燈”,以最快的速度轉運傷員,使列車提前了一個多小時抵達車站。

    由于此次轉運的17名傷員大都是骨折等外傷,需要通過擔架才能上下列車。

    為了病人著想,鐵路部門將火車車窗卸下,將傷員從車窗口抬上列車。此外,為方便轉運傷員,列車員還將臥鋪車廂的中鋪掀起,為傷員創造更大的空間。

    同時,鐵路局還提前對列車進行消毒,對食品、飲用水、水果等進行安全檢測,為傷員準備病號飯,讓傷員在列車運行過程中能得到安全、周到、溫馨的護理。

    負責此次轉運工作的云南省副省長高峰表示,由于此次地震強度大、烈度大,給災區造成的損失較大,導致傷員較多。黨中央、國務院以及云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把救人放在了第一位。

    “為了讓重傷員得到更好的救治,云南對在此次地震中受傷的傷病員高度重視,首次以救災專列的形式運送傷員,突出了以人為本,顯示了我們對傷員的關懷。”

    省衛生廳副廳長杜克琳介紹,第二批轉運至昆明的傷員為17名,年齡最大的78歲,最小的年僅8個月。

    “這次轉運較為特殊,畢竟要在列車上呆上5個多小時,為了傷員的健康著想,所有傷員要經過我們的專家風險評估之后,認為無風險才能轉運。而且為了方便銜接,我們下面的醫院已經將傷員的基本診斷發送給了各家醫院,以便他們能夠更好更快地為病人診治。”

    為了將這17名傷員轉運至昆明,昭通市第一人民醫院也做了大量工作。

    該院副書記鐘紅萍表示,昭通市第一人民醫院組織醫務人員跟車站義工、武警官兵以及志愿者一起,共同將傷員送上專列。

    “考慮到路上將近5個多小時的時間,我院5名醫護人員在列車上進行專門護理,讓他們順利抵達昆明。”

    ?

    東航拆裝擔架

    “生命接力,永不言棄”

    傷員千里空地聯運大轉運

    時間就是生命。

    與此同時,一場考驗默契與速度的空地聯運也在昭通與昆明上演。

    16時20分,安裝有專用醫護擔架的MU7691航班從昆明起飛前往昭通,此趟航班還搭載了中國緊急救援安陽救援基地的救援隊伍40余人奔赴災區。

    16時56分,飛機安全降落在昭通機場。飛機落地后,東航機組人員協助將3名傷員抬上飛機,并安全固定在已安裝好的醫護擔架上。

    17時42分,東航MU7692搭載3名震區傷員從昭通機場起飛,經過半個多小時的空中飛行,于18時13分安全抵達昆明,這也是昭通地震后首個運送傷員的航班。

    5日18時25分,載有3名傷員的民航客機剛降落至昆明長水機場,等候多時的43醫院的醫務人員便從“綠色通道”開進救護車,火速將3名傷員送入車內駛往醫院。

    在機組人員的協助下,醫護人員依次抬下3名傷者,轉移到早已等候在機場的救護車上,緊急送往醫院接受治療。

    地震發生后,云南機場集團第一時間啟動了應急救援預案,云南民航成立了以云南機場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周凱為指揮長,東航、民航西南管理局、民航云南監管局、昆明機場等單位負責人及昭通機場各保障部門負責人為成員的聯合應急指揮中心,對救災飛行工作實行統一指揮,有效確保空中救援通道安全暢通,應急救援工作高效。

    昆明機場以及昭通機場也全面部署航班保障、傷員及救援物資輸送、醫療急救等工作。并建立了抗震救災綠色通道,保障救護車輛直接進入機坪到達飛機艙門口。

    而東航云南則為傷員運輸準備工作,迅速確定調配一架昆明停場的波音737飛機,機務人員于13時開始對飛機座椅進行改裝。為發揮飛機的最大運能,機務人員選擇對飛機的46排左側至51排左側座椅靠背及右側49排至51排座椅靠背進行改裝。

    正是這一救援綠色通道為三名傷員獲得了寶貴的救援時間。

    “這是一場空地生命救援的接力賽,我們是最后一棒,不容有失。” 43醫院政委黃國林表示。

    19時45分,載有3名病人的救護車抵達醫院住院部,5分鐘后,3名傷員迅速被安置到位,實現了空地救援無縫對接,急需救治的傷員零等待。

    為了傷員盡早得到妥善救治,骨科副主任李軍和湯遜顧不上饑腸轆轆就迅速組織骨科、麻醉科、ICU重癥監護病房和腎臟科等科室專家會診,對3名傷員傷情進行進一步診斷。包括政委在內的醫務人員則在旁安慰病人。

    “老人家,您放心,我們會給您做最好的治療。”

    “謝謝,謝謝解放軍醫生。”這讓81歲的王康芬老人熱淚盈眶。

    ?

    “生存保衛、再創奇跡”

    用愛鋪墊愛心送到心里面

    24歲的劉運仙在這次地震中遭遇了不幸:她6歲的大女兒不幸身亡。但另一方面,她又是幸運的:被埋了一個多小時的她跟8個月大的小女兒在此次地震中獲救。

    由于左腿骨折,加上小女兒肺部感染,她跟女兒被轉送至昆明接受診治。5日下午,劉運仙帶著女兒坐上了開往昆明的救災專列。21時40分,包括劉運仙及其女兒在內的5名傷員順利轉運至昆醫附二院。

    在醫院的CT室外,護工何清芬手里捧著一束粉紅色的康乃馨。

    “這束花是給傷員的。”

    何清芬微笑著說,“傷員現在進去做檢查,我幫她拿著,看起來傷員的精神狀況還可以。”

    院長馬林昆表示,這是為了能讓傷員安心治療,醫院特意為每位傷員都安排了一名護工。為了解決傷員和家屬的實際困難,醫院還專門為他們準備了食宿。“我們專門將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基地宿舍騰出來給傷員家屬住宿。”

    晚上10點,昆醫附二院的專家聚集在會議室里,針對患者的情況進行工作安排。

    “目前專家已經做了一個初步的會診,8個月的小孩是肺部感染,另外四個是骨傷。剛才經過專家的初步會診,骨科的四位傷者要作進一步檢查。”馬林昆說,專家組已經有了一個初步的方案,等檢查情況出來以后,還將為傷員制定一個更加詳細的治療方案。

    昆醫附一院是目前接受地震傷員最多的省內醫院,達到7人。

    在火車站的接診,附一院就給每位傷員配備了至少一位醫生和一位護士。

    該院黨委書記王平告訴記者,對于此次接受的地震傷員,該院采取科室主任與專家兩級負責制,具體按照不同傷者病情,提出有針對性的治療方案。

    同時,要求全院包括后勤在內的全院要行動起來,對傷員家屬進行妥善安排。精神科還將組織成立精神心理輔導小組,對七位傷員進行全面的心理輔導。

    王平介紹,目前醫院急診科所有醫護人員都已投入工作,各科室也增派人手為傷員提供全方位的醫療服務。晚上十一點,在骨科病房門口,一位醫院工作人員前來向傷者家屬聯系住宿安排。“醫院為所有傷者家屬提供了住宿,讓他們能夠安心睡個好覺。”

    紅會醫院則在床位擁擠的情況下給傷員騰出了3間病房共計15個床位。此外,各科室也預留了一定床位。黨委書記田樹明介紹,院方除了為傷員準備專門病房外,還給家屬提供了病床方便便陪護。

    這次地震中,為了更好地救治傷員,包括紅會醫院、昆醫附一院、省一院、43醫院等省內數家醫院都接收到了轉運來的重傷員,少則2人,多的有7人。

    對于這些重傷員,各家醫院都開通了綠色通道,特事特辦,放射科、檢驗科、ICU隨時待命,院方在床位擁擠的情況下還給傷員騰出了30至40個不等的床位。

    就是這樣,醫護人員聯動作戰,為每位傷員進行會診,確定病情,并成立治療小組,制定救治方案,為每位傷員配備醫生、護士;

    后勤保障部門一一安置好了傷員及陪員的飲食和住宿;

    一條標語,一束鮮花,一個微笑,一句暖話……

    用愛鋪墊營造溫馨氛圍,都讓傷轉運過來的地震傷員與家屬倍感溫暖。

    ?

    大災面前方顯天使本色。

    一次攀越高山的生死救援,讓人深深感受到白衣天使的熾熱情懷,心手相連、血脈相通的民族骨肉親情,又一次在云嶺高原生動上演。?

    [來源:云南網] [作者:彭錫 詹晶晶] [編輯:周才能]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
    圖解海口一周熱聞:海口日報海口網入駐“新京號”
    圖解海口一周熱聞|多彩節目,點亮繽紛假期!
    圖解海口一周熱聞:海口新年音樂會將于2024年1月1日舉辦
    圖解海口一周熱聞:海口招才引智專場誠意攬才受熱捧
    圖解海口一周熱聞:海口獲評國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
    災后重建看變化·復工復產
    圓滿中秋
    勇立潮頭踏浪行
    “發現海口之美”攝影大賽
         
         
         
    排行
     
    旅客注意!海口美蘭機場T2值機柜臺17日起調整
    尋舊日時光 海口部分年輕人熱衷“淘”老物件
    海口:云洞襯晚霞 美景入眼中
    嗨游活力海口 樂享多彩假日
    海口:城市升騰煙火氣 夜間消費活力足
    海口:長假不停歇 工地建設忙
    市民游客在海口度過美好假期
    2023“海口杯”帆船賽(精英賽)活力開賽
    海口天空之山驛站:晚照醉人
    千年福地尋玉兔 共慶海口最中秋
     
    |
    |
     
         www.yinhu3.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海口網版權所有 未經書面許可不得復制或轉載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6120210010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 0898—66822333  舉報郵箱:jb66822333@163.com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

    瓊公網安備 46010602000160號

      瓊ICP備2023008284號-1
    中國互聯網舉報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