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北京9月11日電中秋佳節之際,由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組織開展的2014年度“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網上行”活動,在詩歌吟詠間正式啟幕。作為該活動的開篇,由搜狐網承辦的“千秋家國夢 2014中秋詩會” (http://cul.sohu.com/s2014/zhongqiushihui/),采用線下活動直播、線上名人參與兩種方式,通過“風”、“雅”、“頌”三個板塊,介紹中秋節的習俗流變、古今佳作,邀請名家吟誦中國古詩詞,并于9月7日晚,通過搜狐網、手機搜狐、搜狐新聞客戶端,面向全球同步直播了中秋唱詩會,向數以百萬計的網友展示了中華傳統文化的魅力。
中秋前夜
國內手機端首次直播音樂會作為致力于中華古詩詞研究的藝術家,龔琳娜和老鑼一直在潛心研究,如何將中國詩詞“唱出來”。7日晚,恭王府大戲樓,龔琳娜演繹了丈夫老鑼譜寫的九首歌曲,包括《將進酒》、《卻上心頭》、《庭院深深》、《登鸛雀樓》、《靜夜思》等中國人耳熟能詳的唐詩宋詞改編之作,他們將現代音樂融入古詩詞中。值得一提的是,中秋唱詩會現場,有多種中國傳統樂器伴奏,包括笛子、笙、簫、揚琴等。這場時長約1小時的唱詩會,被搜狐手機客戶端、手機搜狐、搜狐網現場音頻直播,成為國內首場由手機客戶端現場直播的音樂會。據搜狐新聞客戶端披露的數據,第一首歌現場原音向網友推送的時候,便有近7萬網友涌入直播間,第二首時人數升至11.9萬,后一路攀升。僅搜狐新聞客戶端一個端口,就有逾34萬的網友,即時分享了僅容150人的音樂會現場。這不僅是一次讓更多人領略中國傳統文化魅力的嘗試,也是移動互聯時代一次促進文化權益均等的實踐。
海峽兩岸
老中青三代名家為網友讀詩為了更好地彰顯古詩詞的魅力,推進文化界、學術界與公眾的對話,搜狐文化中心特在“頌”板塊,策劃了“為你讀詩”單元,邀請了20位名家為網友讀詩,包括了王蒙、劉震云、阿來、麥家、王海鸰、王斌、劉慈欣、薩蘇、張悅然、蔣方舟等作家,楊天石、郭齊勇、陳赟、任鋒、彭國忠、胡曉明等學者,表演藝術家濮存昕、臺灣戲劇家泰斗金士杰、詩人張執浩等。這二十名“大腕”與新銳,不僅集中了老、中、青三代文化界人士,而且橫跨海峽兩岸。在接受搜狐邀請后,每位朗讀者均認真挑選詩詞。王海鸰、王斌等反復錄制數遍,才達到個人滿意的效果。作家劉震云中秋期間身處美國,但他仍通過誦讀中秋詩歌,借搜狐網向網友發來節日祝福。史家楊天石、旅日作家薩蘇更是親臨搜狐媒體大廈,現場參與了視頻錄制。臺灣戲劇泰斗金士杰、表演藝術家濮存昕,均是在工作之余,“加班”錄制了讀詩音頻。這些難得的朗誦,被納入中秋詩會“千秋家國夢頌”板塊,于9月4日起由搜狐網、手機搜狐、搜狐新聞客戶端陸續呈現給網友,至9月8日中秋節當天,所有視頻、音頻均已上線。
四百多萬
網友分享此傳統文化盛宴據統計,截至9日下午5時,共有400多萬搜狐網友訪問了“千秋家國夢 2014中秋詩會”專題;共有243萬網友通過搜狐網(PC端)訪問了詩會專題,網友評論達1.2萬余條;共有172萬網友通過手機搜狐訪問了這一專題;專題上共有超過四分之一的圖文、音頻、視頻作品都得以廣為傳播,據搜索引擎不完全統計,被人民網、鳳凰網等500多家網站轉載共計2284次。9月7日晚,共有34.2515萬網友,通過搜狐新聞客戶端參與了唱詩會直播,一小時之內網友評論就已超過千條。搜狐江西省撫州市一網友感慨:“最美麗雄偉的傳統佳節——中秋節!最深厚文化底蘊的傳統佳節——中秋節!屬于中國和世界的中秋節!詩詞曲賦,古典名著中的中秋節。絕美!”
就承辦“千秋家國夢 2014中秋詩會”,搜狐網總編輯吳晨光稱,進入互聯網時代,人們已經較難體會‘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那種思念的感覺”。在他看來,正是由于體味 “人有悲歡離合,此事古難全”的情感基礎不在,中國傳統節日的內涵才逐漸被淡忘。事實上,中秋,這一節日所蘊含的闔家團圓、家庭幸福,對于中國人至關重要,正如《禮記大學》所云,“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齊家”堪稱國家安定的基礎。在他看來,“作為擁有兩億用戶的門戶網站,搜狐上下價值觀是一致的,應該表達、傳遞、引領一些我們的價值觀,一些有更深文化層次的內容。”而“汲取中華古典文化中的精髓,才能最好地促進我們的文化修為”。現在,“亟需將文化基因注入互聯網血脈”。繼“千秋家國夢——2014中秋詩會”之后,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將組織網站推出“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網上行”重磅活動:孔子誕辰紀念活動。這一活動將利用孔子生日契機,開展“我有問題問孔子”和集體采訪曲阜孔子研究院活動,并與《孔子家語通解》、《論語詮解》作者對話,帶領廣大網友感悟和領略孔子文化底蘊,了解孔子常識,提升儒家文化的現代化意義。
?
相關鏈接:
吸毒男中秋節用石頭砸死5歲幼子:看著煩得很?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