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介社區衛生服務站的醫護人員給居民們義診。
海口網10月11日消息(海口晚報全媒體記者 林韋瑋攝影報道)在今年“世界精神衛生日”來臨之際,海口忠介社區衛生服務站組織醫生和護士走進社區開展各種小型多樣的義診宣傳活動,走街串巷為社區病患送健康、送服務、送溫暖,得到了海口市衛生局的大力支持,深受社區群眾的稱贊,彰顯了社區衛生服務站“公益為民”的好形象。
待病人如家人 構建和諧醫患關系
“鹽是人們每天不可或缺的,但攝入過量,就會給您的身體健康帶來危害,比如引發和加重高血壓、中風等心腦血管疾病,加重腎小球的負擔而使腎功能損害率增高,還會使您的免疫力下降,引發胃炎或胃癌。”在瓊山區府城三角公園內,全科醫生蘇婉嬌對前來參加義診的楊大爺說到,并叮囑他“每天的鹽攝入量不能超過5克,健康生活從限鹽做起。”
面對所有前來咨詢的居民,蘇婉嬌都會給出自己比較專業的建議,“您沒事兒的時候,進行適量的快走,甩甩胳膊,這樣不僅可以舒活筋骨,對你的血壓也有好處。”“平常多帶孩子出來走走,天氣不錯,曬曬太陽,對孩子有好處,別老悶在家里,孩子身體還是挺棒的。”“食物纖維能增強腸蠕動,加速糞便的排出,防止便秘;還能降低動脈硬化、冠心病的發生率,對防治糖尿病也有一定的作用。所以您要吃豆類、胡蘿卜、柑橘、燕麥等含有豐富的水溶性纖維食物。”
蘇婉嬌來到忠介社區衛生服務站已經兩年多了,她說,這里鍛煉和成就了自己。“一些來我們這里就診的高血壓、糖尿病、精神病等患者,我一年至少要上門問診四次,問診的過程中還通過嘮家常的方式為他們進行心理疏通,所以很多病人和病人的家屬都很喜歡我,把我當親人一樣看待。”說起這些,蘇婉嬌心里美美的。在她看來,醫生和病人之間能達到相互理解、相互支持,就能減少不必要的誤解,構建和諧的醫患關系。
蘇婉嬌還告訴海口網記者,她來自定安縣的一個小農村,那里是有名的革命根據地,小時候她經常看到村里人看病難,所以便立志要當一名醫生,為更多的人“祛病除痛”。她還笑稱自己是“有私心”的人,“我現在一邊從醫一邊在努力學習,就是希望有一天能回到自己的家鄉開一個診所,救死扶傷,讓家鄉百姓能在‘健康的道路’上快樂的行走。”
鄭小曼護士給前來就診的大爺講解飲食要點。
?
細節溫暖患者 “天使”傳遞正能量
海口網記者在義診現場看到,前來測量血壓和進行健康咨詢的老年人有很多,不到一個上午就有上百人次。“這個時候年輕人大都在上班,這個公園是老年人休閑娛樂的聚集地,他們沒事出來轉轉或者是買菜路過,大都愿意停下來看看。現在老年人都比較注重養生健康,我們這種義診活動還是很受歡迎的。”全科護士鄭小曼說到。
據鄭小曼介紹,每一個類似的節日,站里都會組織醫生和護士到社區居民活動點或下鄉進行義診服務,為他們測量血壓、提供常見病咨詢服務、講解健康養生知識、發放“健康教育處方”等等。“10月8日是我國第17個‘高血壓日’,那天我們就是在這里給社區居民提供義診服務的。在我看來,大家的健康意識和知識增強了,社區的和諧氣氛就多了。”
一位前來就診的女士說,她的隱私在忠介社區衛生服務站的醫護人員得到極大的尊重,“我有婦科病,診斷結果一出來醫生就拉著我去沒人的角落里輕聲訴說病情,護士也會在隨后叮囑我一些飲食和生理方面的注意事項;以往去他們那里看病,進了診室,護士也會把門鎖上,讓人覺得特別安心、舒服。”
海口網記者在義診現場采訪時,有位病人說:“忠介社區衛生服務站的護士們服務都很用心,比如鄭小曼護士,知道我有便秘,就不‘主張’我靠藥物治療,而是細心的給我講解飲食調節的好處,讓我多吃蔬菜、水果。”這位病人的看法,也得到了在場居民們的認同。
醫護人員給前來就診的居民測量血壓。
醫護人員給前來就診的居民測量血壓。
?
以患者為中心 營造快樂健康社區
海口忠介社區衛生服務站位于瓊山區府城鎮朱云路13號,占地面積620平方米,壞境寬敞整潔。2009年經市區衛生局驗收合格正式成立社區衛生服務站,2013年負責忠介社區17060居民的基本醫療和衛生保健服務。現有衛生技術人員21名,現開展公共衛生項目包括:健康檔案、健康教育、高血壓、糖尿病、兒童保健、預防接種、孕產婦保健、衛生監督、傳染病及突發公共事件、重癥精神病、中醫藥服務等。
“醫務人員動,病人不動”,就是以患者為中心。忠介社區衛生服務站負責人王英姑表示,“人本濟世”、“病人優先”、“平民化醫療”,這些以病患為中心的理念,始終貫穿在衛生服務站規劃建設和運營的全過程,也在醫務人員培訓、考核等方面充分體現。
王英姑說:“衛生服務站考核醫務人員的標準,首先是社會評價,包括服務態度、職業道德等;其次才是全面醫療效果。所以我們每年至少會在社區內展開十幾次大小不一的義診;傳統節假日期間會上門看望一些孤寡老人及困難戶,并給他們發放慰問品;向來我站就診的部分困難戶給予減、免醫療費用。為的就是營造一個健康、快樂的社區環境。”
?
?
?
相關鏈接:
海口部分體育場館淪為賣場:該盈利還是該公益??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