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老
海南省已完成84個農村幸福院建設 一半以上社區開展居家養老試點
據介紹,農村幸福院項目是一種“村級主辦、互助服務、群眾參與、政府支持”的新型農村養老模式。也就是,村委會利用集體閑置或租用農戶閑置房產建院;由子女申請、老人自愿,并與村委會簽訂協議后入住,村集體負責承擔或者村集體和入院老人家庭共同承擔水、電、暖等日常運轉費用,老人的衣、食、醫由本人和子女保障。
美蘭區演豐鎮謠城村農村幸福院設有咨詢臺、健身康復室、餐廳及公共廚房,廚房里配有各種廚具、冰箱,還有茶葉,可供老人自己做飯、泡茶;二樓設有綜合大廳,可供老人看電視、下棋、打麻將、閱讀練字,還設有兩間休息室,共8張床。此外,幸福院還特別設置了室外活動區,安裝了多功能健身器材和室外棋牌桌椅。老人們可以在幸福院做各種各樣的活動,生活多姿多彩。
據悉,2013-2014年度,省民政廳計劃在全省建設296個農村幸福院項目,計劃建設床位4063張,涉及村委會296個,占全省村委會總數的11.5%,惠及農村老年人約12.7萬人。目前,已完成下撥民政部彩票公益金項目補助資金888萬元和省級補助福彩公益金592萬元;截至11月份,已完成建設84個,在建140個,其余項目正在加緊辦理手續。
在做好農村養老工作的同時,海南省積極開展社區居家養老服務試點。截至今年10月底,全省已有海口、三亞、瓊海、儋州等13個市縣開展了社區居家養老服務試點,試點社區數達251個,占全省社區總數50.8%。享受政府購買服務老年人數1880名。
扶貧
247個鄉鎮將建社會救助服務中心 8大類救助申請一個窗口搞定
在做好養老工作的同時,省民政廳重視扶貧工作。海南省將以建設鄉鎮(街道辦)民政服務站為契機,依托鄉鎮(街道辦)政務大廳、辦事大廳等,將在全省247個鄉鎮(街道)建立社會救助服務中心,設立統一的救助申請受理窗口。
省民政廳社會救助局局長楊曉剛介紹,目前,已完成社會救助服務中心標識設計工作,制定了“一門受理、協同辦理”的受理、轉辦流程,完成了申請辦理流程圖的設計工作。省民政廳擬于近日出臺海南省“一門受理、協同辦理”社會救助實施方案,計劃在全省247個鄉鎮(街道)建立社會救助服務中心,年底前社會救助服務中心將實現流程到位、工作到位、人員到位。楊曉剛透露,社會救助服務中心掛牌運作后,接受低保、特困人員供養、受災人員救助、醫療救助、教育救助、住房救助、就業救助和臨時救助等8項救助申請。
“社會救助涉及很多種類,涉及多個部門,有的需要幾個部門協調配合,是民政的,民政部門就直接辦了;不是民政的,拿到這里來,我們再轉給其他部門辦理,老百姓以后統一到一個窗口辦理,不用再跑來跑去。”楊曉剛說。
據了解,隨著居民收入來源渠道的多樣化,除工資外,居民收入還包含儲蓄、股票、房屋出租等隱性收入,居民財產信息分散在工商、財稅、房管等多個部門。在確定救助對象時采用的走訪、信函、聽證等傳統方法,已難以保證家庭收入核對結果的真實性。楊曉剛透透露,為實現精準救助,海南省正在加快推進全省低收入家庭經濟狀況信息核對平臺建設。
據悉,經省工業和信息化廳初審,“海南省居民家庭經濟狀況核對與信息資源庫(一期)”已列入2015年度省本級政務信息化建設項目,并完成“可行性研究報告”編制工作。全省低收入家庭經濟狀況信息核對平臺(試用版)已進入招投標階段,預計年底可投入使用。此外,為建立健全低收入家庭經濟狀況核對機構,省編辦批復同意在省民政廳設立了海南省低收入家庭經濟狀況核對中心,各市縣也將建立居民家庭經濟狀況核對中心。
?
?
相關鏈接:
2014養老城市排行榜:三亞居榜首南方城市占78%
海南將全力配合國家養老基地建設 推動民政工作新進程
候鳥老人分流 三亞周邊市縣現“養老城”
備戰旺季旅游 海南旅行社瞄準蜜月養老家庭
養老地產剛上路就跑偏:會員制養老被指變相賣房
?
?
?
?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