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害
可造成膽道穿孔
劉凱說,蛔蟲病較常見,全世界約有1/4的人口感染蛔蟲,蛔蟲感染率,農村高于城市;兒童高于成人。目前,我國多數地區農村人群的感染率仍高達60%~90%。
腸道內有蛔蟲,它在幼蟲期,可引發人體出現發熱、咳嗽、哮喘、血痰等臨床癥象。
成蟲期,患者常有食欲不振、惡心、嘔吐以及間歇性臍周疼痛等表現。嚴重者可引起營養不良、智能和發育障礙,有時出現情緒不寧、煩躁、磨牙、瘙癢及驚厥等;部分病人可出現過敏反應,如血管神經性水腫、頑固性蕁麻疹等;有時還會引起膽道蛔蟲病、蛔蟲性腸梗阻及腸穿孔、腹膜炎等嚴重并發癥。
發病時,會出現突發性右上腹絞痛,并向右肩、背部及下腹部放射。疼痛呈間歇性加劇,伴有惡心、嘔吐等。
對糞便中查不到蟲卵,而臨床表現疑似蛔蟲病者,可用驅蟲治療性診斷,根據患者排出蟲體的形態進行鑒別。
■醫生建議
最好每年吃一次驅蟲藥
在另一病房內,一位29歲的付女士聽說王女士從膽道里取出18條蛔蟲,驚異得張大了嘴巴。“我膽道里就取出1條來,還折騰得我死去活來,她那么多,真不知咋受的。”
付女士說,她平時喜歡生吃黃瓜、青菜什么的,有時公婆也從農村送來一些自家種的青菜。
而王女士更說不清原因,她家在農村,只偶爾才吃些青菜,也不知是咋染上的。
劉凱說,蛔蟲是通過糞便傳播的疾病。近年來,不上化肥的疏菜很受寵,農戶就用農家肥代替化肥。但農家肥不經過熟化處理,蛔蟲卵就會在青菜上滋長,用肉眼很難發現,洗也很難洗凈,吃進腹中,就會在腹內長成幼蟲、成蟲。
劉凱說,要預防蛔蟲病,最好的辦法就是注意衛生,養成飯前便后洗手的好習慣。此外一些蔬菜出土前都淋澆過家畜家禽的糞便,有很多蟲卵附著,炒菜前應浸泡清洗干凈,到外面吃飯盡量避免吃生的、未煮熟、未洗干凈的蔬菜,以免染上蛔蟲疾病。
如發現腹部劇烈鉆頂樣疼痛,應立即就醫避免引發嚴重并發癥。另外,最好每年吃一次驅蟲藥。
■科普一下
蛔蟲
屬原腔動物門,線蟲綱,蛔目,蛔科。是人體腸道內最大的寄生線蟲,成體略帶粉紅色或微黃色,體表有橫紋,雄蟲尾部常卷曲。蟲卵隨糞便排出,在21℃~30℃、潮濕、氧氣充足、蔭蔽的泥土中約10天左右發育成桿狀蚴。脫一次皮變成具有感染性幼蟲的感染性蟲卵,此時如被吞食,卵殼被消化,幼蟲在腸內逸出。然后穿過腸壁,進入淋巴腺和腸系膜靜脈,經肝、右心、肺,穿過毛細血管到達肺泡,再經氣管、喉頭的會厭、口腔、食道、胃,回到小腸,整個過程約25~29天,脫3次皮,再經1月余就發育為成蟲。
蛔蟲是世界性分布種類,是人體最常見的寄生蟲,感染率可達70%以上,農村高于城市,兒童高于成人。受感染后,出現不同程度的發熱、咳嗽、食欲不振或善饑、臍周陣發性疼痛、營養不良、失眠、磨牙等癥狀,有時還可引起嚴重的并發癥。如蛔蟲扭集成團可形成蛔蟲性腸梗阻,鉆入膽道形成膽道蛔蟲病,進入闌尾造成闌尾蛔蟲病和腸穿等,對人體危害很大。預防蛔蟲病,主要是普治病人,杜絕感染來源;搞好糞便管理;講究個人衛生,防止蟲卵入口。
蟲卵是真核的,有細胞壁,特點是繁殖力極強,一條成熟的雌性蛔蟲寄生在人體的小腸內,兩個小時就能繁殖下一代;每天能產卵二十萬個之多。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