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i id="0yokw"></li>
    <fieldset id="0yokw"><source id="0yokw"></source></fieldset>
    <tfoot id="0yokw"></tfoot>
  •    
     您當前的位置 : 社會新聞>

    居民拆遷索10套房無果被強拆 全家派出所借宿18天

    海口網 http://www.yinhu3.com 時間:2014-11-28 08:28

      圖為:孟母楊文華和家人回來看看被強拆的自家樓房

      這本是位于孝感市孝南區書院街道永建巷的一座三層小樓,也是孟鑫一家6口人居住30年的私宅。一個多月前的10月18日,20多名手持棍棒的陌生人沖進屋,將孟鑫與母親等人推上一輛面包車帶走。等他們再回來時,房子已成廢墟。

      恐懼、不安和憤怒沖擊著他們,失去了棲身之地的孟鑫一家人涌進了派出所。他們帶上被褥,在書院街派出所會議室住了下來,直到18天后的11月4日才搬離。

      強拆后的第二天,警方就將強拆事件涉案人徐某抓獲,不久后拆遷公司副總鄒某歸案。

      截至昨日,當地街辦仍在協調處理此事,寄宿在親友家的孟鑫還在等待最終的處理結果。

      本報記者數次趕赴孝感,深入調查多方,試圖還原這起沒有贏家的強拆事件,以引起人們的思考。

      孟鑫一家 住了30年的老樓成廢墟

      孟家的三層樓始建于1984年,占地約500多平米。位于孝感市永新路北側,屬于老城區的中心地帶。房里住著孟鑫夫妻和兩個孩子,孟母楊文華、孟鑫大哥孟慶軍共6口人。房產證上是楊文華的名字。

      10月18日中午12時,孟鑫大哥孟慶軍出差在外,家里其他人都在。

      上樓時,孟鑫看到窗外有20多個“拿著棒子”的人向他家里撲過來,他大喊了一聲“你們做什么?”可很快,20多人破門而入,將他們一家人控制,帶到外面強行推上一輛面包車。車里還擠進了7個人,將孟鑫一家團團圍在中間。

      面包車向城外行駛,孟鑫一家嚇得不敢動彈。一路上,孟鑫大聲地質問對方到底想干什么,可一群人圍著他們,只是說想談談房子的事。車一直在兜圈子,約3個小時后,車上人接了一個電話,于是停車將孟鑫一家推到路邊。孟鑫連忙報警,又拼命往家里趕。可回到門口,眼前的景象讓他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三層小樓已成廢墟。

      11月7日,記者站在孟家原址,瓦礫中仍可見殘破的家具,一個電飯煲被扔在路旁,里面還有未煮熟的一鍋米飯。

      變故發生后,孟鑫檢查了這棟屋子,家中的電視機、煤氣罐等物被搬出來,冰箱、空調等電器,被埋在廢墟下。年近七旬的孟母楊文華說:“什么都沒了。”

      當地派出所 會議室里住了孟家五口

      書院街派出所的民警至今還記得,10月18日下午,孟鑫一家在派出所做完筆錄后,沒有離開。他們很快運來了被褥和衣服,決定住在這里。

      孟鑫對記者說,“是因為害怕,覺得自己人身安全沒有保證”。

      留下來后,孟家人在派出所值班室打地鋪,睡了一夜。第二天,一家5口被請到派出所二樓會議室,“說是為了不影響派出所正常工作”。

      會議室大約20多平方米,一家人開始時自己買盒飯來吃,而后,孟鑫的妹妹孟霞從家里帶來了一個電飯煲,一家人偶爾在這里煮粥喝。

      書院街派出所負責人曾數次找到孟家人談心,“動之以情,曉之以理”,但孟鑫堅稱“無處可去,在這里最安全”。書院街道辦事處也提出,在外為其開房或是租房,均遭到拒絕。

      “事實上,他們長期滯留在派出所,本身就是一種違法行為。”派出所負責人有些無奈地表示,“但考慮到他們是受害人,不好對他們采取強硬措施。”有一次,警方要在會議室里召開視頻會議,不得不先把住在這里的一家人清場,被褥整理干凈,再召開會議。

      直到11月4日,孝南區公安分局治安大隊隊長蔡志軍勸說孟家人離開時,已經準備好了對他們進行行政拘留的文書。不過當日的勸說起到了效果,孟家人終于搬出派出所,處罰也未執行。

      拆遷公司 強拆事件涉案兩人被刑拘

      孟鑫家的房子遭強拆當天,孝南警方對此進行立案調查,并將此事件定性為“性質惡劣,案值巨大”。

      10月19日,孝南警方在書院街抓獲28歲的孝南區三汊鎮人徐某,隨后,另一名犯罪嫌疑人鄒某歸案。警方調查得知,鄒某系拆遷公司副總,徐某則是拆遷承包方。

      孟家所屬的永新片區舊城改造項目,開發商是湖北同升鵬祥置業有限公司(下稱同升鵬祥公司)。該公司永新項目部沈姓經理透露,永新片區的拆遷工程,他們承包給了當地的湖北華洲房屋拆遷有限公司(下稱華洲拆遷公司)。同升鵬祥公司與華洲拆遷公司簽訂的拆遷合同中,約定的拆遷最后期限為10月30日。

      華洲拆遷法定代表人魯少華告訴記者,永新片區確實是華洲在負責拆遷。但是今年8月份,他因為身體欠佳,到武漢進行治療,因而將永新片區最后一家未拆樓,也就是孟鑫家,轉包給了徐某。“他沒有什么事做,想做點事,我就包給他了。”魯少華說。而鄒某,則為華洲拆遷公司的副總。

      孝南警方查明,10月18日12時許,犯罪嫌疑人徐某、鄒某糾集20余名社會人員,竄至書院街永新路永建巷22號孟鑫家中,強行將孟鑫一家五口用面包車帶離至孝漢大道三汊鎮路段,并趁機將孟鑫家一棟3層樓房強行拆除,涉案價值100余萬元。目前,徐某、鄒某二人已被刑事拘留,案件在進一步偵辦中。

      轄區街辦 孟家拆遷難成了一塊心病

      談起孟家的強拆事件,孝南區書院街道辦事處工作人員拿出厚厚一沓材料。負責協調該區域拆遷的書院街辦副書記彭連成說,為這個事,已經頭疼了一兩年。

      永新片區屬老舊城區,房屋密集,通道狹窄,在2011年納入舊城改造項目。一期涉及的170戶居民,至今已有169戶簽訂了拆遷協議,只剩孟鑫一家對拆遷補償標準有異議,一直不愿簽協議。

      根據統一的《書院街永新片區綜合改造城西八組拆遷安置補償方案》,樓房第一層按照1:1.2還建,2樓以上以1:1.1還建。項目用地是宅基地的,以250元每平方米補償。彭連成說,根據該方案,孟鑫家拆遷計算面積為590.84平方米,應還建面積為609.16平方米,補償款12萬余元。然而孟家提出的補償標準卻是,10套房子(總計1200平方米),兩個車庫,150萬元補償款。

      差距太大,雙方一直僵持不下。

      彭連成說,孟家成了片區拆遷“釘子戶”后,他們曾多次組織工作人員上門協調,可屢屢碰壁,孟家房子的拆遷問題幾乎成了街道辦的一塊心病。

      因為孟家的拆遷未能完成,該區域的還建房也遲遲無法動工。其他已經外遷的居民眼看回遷一拖再拖,多次前往街道辦上訪,他們要求“街道領導出面協調,采取強有力的措施解決孟鑫家的拆遷問題,早日拆除后動工建設還建樓。”這給街辦帶來巨大壓力。

      強拆事件發生時,彭連成正在武漢開會,當晚他連夜趕回孝感,第二天就組織了街道辦與社區的工作人員去派出所里和孟鑫商談,可孟鑫一家并沒有馬上搬出派出所。此后的十余天,街道辦成立專班,工作人員多次前往書院派出所和孟家人商談,他們一直勸說和安撫孟家人,希望他們早日搬出派出所。

      一起拆遷糾紛何以演變成刑事案件,這起強拆事件又給我們帶來什么樣的教訓與思考?連日來,記者與孟鑫一家、書院街道辦事處、書院街派出所、拆遷公司、開發商多次對話,他們都有各自的說辭。通過多方采訪,記者發現矛盾之所以愈積愈深,源于一個共同的原因:拆遷與被拆遷方之間缺乏足夠的相互理解與尊重,缺乏有效的溝通,缺乏真正坐下來商談的誠意。這個極端案例值得各方深思。

      拆遷戶:開出補償條件后無人商談

      這起強拆事件的最終癥結在于拆遷補償標準雙方談不攏。在采訪中,孟鑫的母親楊文華一直在說,“從來都沒有一個能‘說得上話’的人,來跟我們談判。”

      記者:為何你家對該區域統一的拆遷補償標準有異議呢?

      楊:我們家跟這里其他人家不一樣。他們原來就是這里的居民,我家是在上世紀80年代在這里買地做的房子。平時村里賣地分錢,從來也不會分給我們,我們要價高一點,自認為也是合理的。而且,我們還有一個這么大的院子。

      記者:為什么不跟開發商好好坐下來談談?

      楊:不是我們不愿意坐下來談,無論是政府部門還是拆遷公司,只要有一個說得上話的人來跟我們談,我們還是愿意談的。但是在我們提出補償條件后,就一直沒有下文。到最后就只剩我家未拆,我家電線一度被人剪斷,家里養的大狼狗也被人用毒鏢射死,還經常有一些不明身份的人上門騷擾,說一些威脅的話,這也讓我們更不愿意拆。

      記者:房子被強拆之后,你們為什么會想到搬到派出所去住?

      楊:我們沒地方去了。而且,派出所里更安全。以前發生了這么多事,我們也害怕。

      記者:你們是不是也想借用這種方式,向政府部門和派出所施加壓力?

      楊:也有這個因素在內。

      街道辦:沒想到會發生強拆這種事

      書院街街道辦副書記彭連成負責協調該區域拆遷工作,對于孟鑫家被強拆一事,他表示很震驚。

      記者:街道辦之前有沒有處理過強行拆遷之類的事情?

      彭:沒有,這起強拆事件是書院街街道辦轄區內的第一例,我們也沒想到會發生強拆這種事。我們一直強調,拆遷必須依法依規進行,嚴禁強拆。

      記者:強拆事件前后,街道辦做了哪些工作?

      彭:我們之前就拆遷補償問題,專門到孟家去了很多趟,但孟家提出的拆遷補償要求,大大高于轄區統一的補償標準。我們從中做了大量工作,也一直未果。

      記者:這件事發生后你們是怎么處理的?

      彭:強拆事件發生后次日,我和幾個街道辦、社區的工作人員一早就趕到派出所。街道辦還成立專班,對這件事進行調查。我們支持孟家要求派出所立案調查的請求,街道辦還安排好了賓館,他們暫時無處可住的話可以住賓館。我們當時還說好調個挖掘機過來,看看廢墟里還有什么財物能幫他們取出來。

      記者:街道辦接下來還準備做哪些方面的工作?

      彭:肯定要把事情弄清楚,目前還在等待公安機關的調查。不管怎么說,強拆都是違法的,我們必須維護轄區居民的合法權益。同時我們還在孟家與開發商之間協調,希望能盡快將他們的拆遷補償問題落實。

      派出所:如此這般向警方施壓不妥

      “拆遷補償不是我們能管的,強拆事件發生了,我們第一時間立了案,現在也抓了兩名嫌疑人。我們是公安機關,只能負責辦案。”說這句話的時候,書院街派出所負責人的臉上,寫著“無奈”兩個字。

      記者:孟鑫一家人當時住在這里,對你們工作影響大么?

      警方:我們從來沒有碰到過這種事,影響肯定是很大的。他們住進派出所的會議室后,很多會議不得不擠在辦公室開。

      記者:聽說后來是孝南區公安局治安大隊民警把他們勸走的?

      警方:是的。他們住進來后,我們派出所不方便出面處理這件事。在這起強拆事件中,他們畢竟也是受害者,而且無家可歸,我們也一直未采取強制措施。不過,這不是長久之計,對我們工作有影響,他們的行為也涉嫌違反治安管理處罰法,所以,我們交由治安大隊出面處理。

      記者:對這件事,警方有什么看法?

      警方:雖然他們的遭遇值得同情,可是這種做法很不可取。如果所有的報案人,為了督促警方辦案,都住進來,那派出所不是成了大雜院?我們還怎么辦案?如此這般向警方施壓不妥。我們希望孟鑫一家,還有所有的報案人,都應該相信公安機關。

      拆遷公司:孟家拆遷轉包給了他人

      記者在孝感市工商局查詢得知,承包該區域拆遷的湖北華洲房屋拆遷有限公司成立于2007年12月,注冊資本80萬元,法定代表人為魯少華,其經營范圍是憑資質證書從事房屋拆遷,公司登記地址為孝感市漢孟路。然而,記者多方尋找,詢問多名當地人,均不知道漢孟路在何處。隨后,記者通過其他途徑,輾轉打聽到該公司法人代表魯少華的聯系電話。

      記者:孟鑫家是不是你們公司的人強拆的?

      魯:這一片區確實是我們公司在負責拆遷。但是今年8月,我身體不好就到武漢治療,就將永新片區最后一家未拆樓,也就是孟鑫家,轉包給了徐某。我還跟徐某簽有合同。

      記者:我能否看一下這份合同?

      魯:我正在外面釣魚,沒有時間。

      記者:你們公司登記地址為漢孟路,孝感市好像沒有漢孟路啊?

      魯:我們公司在寶成路附近西大菜場那一塊,公司是租的房子,平時沒有人在。(記者事后前往其所說的位置,多方尋找,依然沒有找到這家公司。)

      記者:孟鑫家與你們談過拆遷補償的事么?

      魯:我現在很忙,沒時間答復你。(掛斷了電話,再打就無人接聽。)

      開發商:工期一拖再拖損失很大

      被拆遷區域的開發商為湖北同升鵬祥置業有限公司,正在該地塊開發名為“永新世家”的房地產項目。該項目一期房價為每平方米3800元起,目前已經部分建成,有現房出售。除了該公司負責永新片區的沈姓項目經理跟記者有過短暫電話交流外,湖北同升鵬祥置業有限公司其他人員均直接拒絕了采訪要求。

      記者:開發商與這起強拆事件有無關聯?

      沈:因為拆遷很繁瑣,拆遷事宜全部承包給湖北華洲房屋拆遷有限公司,開發商與他們簽訂了合同,至于拆遷具體事項,開發商就沒有過問。

      記者:你怎么看你們開發的項目出現了強行拆遷事件?

      沈:永新世家由于拆遷一直沒有完成,工期一拖再拖,損失很大,加之已經拆遷住戶在外的食宿、銀行利息等問題,對開發商壓力也很大。拆遷戶遲遲住不上還建房,生活也受到影響。

    ?

    相關鏈接:

    海口城管從下令至強拆僅7天“民告官”2審獲勝
    業主看中巨大"商機"頂風違建?瓊山城管強拆
    陜西一男子房子遭強拆 家中孕婦被強行拉到房外

    ?

    相關鏈接:
    陜西一男子房子遭強拆 家中孕婦被強行拉到房外
    業主看中巨大"商機"頂風違建 瓊山城管強拆
    海口城管從下令至強拆僅7天“民告官”2審獲勝
    [來源:荊楚網 ] [作者:] [編輯:覃業偉]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圖解海口一周熱聞:海口日報海口網入駐“新京號”
    圖解海口一周熱聞|多彩節目,點亮繽紛假期!
    圖解海口一周熱聞:海口新年音樂會將于2024年1月1日舉辦
    圖解海口一周熱聞:海口招才引智專場誠意攬才受熱捧
    圖解海口一周熱聞:海口獲評國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
    災后重建看變化·復工復產
    圓滿中秋
    勇立潮頭踏浪行
    “發現海口之美”攝影大賽
         
         
         
    排行
     
    旅客注意!海口美蘭機場T2值機柜臺17日起調整
    尋舊日時光 海口部分年輕人熱衷“淘”老物件
    海口:云洞襯晚霞 美景入眼中
    嗨游活力海口 樂享多彩假日
    海口:城市升騰煙火氣 夜間消費活力足
    海口:長假不停歇 工地建設忙
    市民游客在海口度過美好假期
    2023“海口杯”帆船賽(精英賽)活力開賽
    海口天空之山驛站:晚照醉人
    千年福地尋玉兔 共慶海口最中秋
     
    |
    |
     
         www.yinhu3.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海口網版權所有 未經書面許可不得復制或轉載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6120210010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 0898—66822333  舉報郵箱:jb66822333@163.com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

    瓊公網安備 46010602000160號

      瓊ICP備2023008284號-1
    中國互聯網舉報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