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6日上午,北京人民大會堂金色大廳,身穿黑色有西裝,胸前佩戴著大紅藥的王明奎老人安靜坐在椅子上,他的身后及兩旁是400多名跟他一樣來自全國各地的離退休干部。為了參加本次全國離退休干部先進集體和先進個人表彰大會,王明奎特地買了這身新西裝。
“沒想到習近平總書記會來看望我們,并跟我們握手,合影留念。”做為我省3名榮獲“全國離退休干部先進個人”榮譽稱號之一的王明奎,從北京載譽歸來后,回想起習總書記跟自己握手的情景,心里依然還很激動。
今年已85歲高齡的王明奎,本應在家頤養天年,但他在離休后20多年里,始終熱心于教育、慈善等公益事業。在他心里,看到那些貧困學子學有所成,是令他最為開心的事。
父子攜手為臨高學校引進海外基金
王明奎是臨高縣商務局的離休干部,1991年,他辦理了離休手續。在別人眼里,干了一輩子的革命工作,也該歇歇,安享天年啦。但王明奎沒這樣想,當地落后的教育,青少年的生活學習狀況,時刻牽動著他的心。
1998年,王明奎的兒子王龍來從美國回來探親。在跟兒子聊起美國的教育時,他獲悉美國科技協會有一個能夠扶持鄉村困難學生的基金項目,心里一動,“如果能爭取到這樣的項目扶持,許多學生就不會因為貧困而輟學了。”
于是,王明奎不顧自己年事已高及親朋好友的勸阻,毅然自遠赴美國。在美國半年的時間里,他無暇去游山玩水,而是通過兒子和當地華人的牽線,多次跟美國科技協會相關負責人接觸。在多方努力和支持下,美國科技協會相關負責人被這位來自遙遠東方的老人所感動,特批海外教育基金在臨高縣成立運行。
從1999年開始,海外教育基金每年都劃撥3至8萬元人民幣不等的經費在臨高縣開展中小學生夏令營、救助貧困生等活動,另外還分別給5所學校各550美元購買圖書。至今,海外教育基金共贊助了臨高縣83所學校,捐贈了13萬多冊書籍。
20余年幫過170多名青年學生
從舊社會過來的王明奎深知教育的重要。因此,從參加工作到現在,他不但積極捐款助學,他還把一些家庭困難的學子安排在家里免費吃住。20多年來,王明奎共為170多名學生提供住宿,資助資金10萬余元。他的善舉,徹底改變了這些貧困學子的人生軌跡,來自臨高農村的陳奇就是其一名學生。
陳奇小學起就得到王明奎的幫助。2004年年初,王明奎發現已讀高三的陳奇無心上學。他便找陳奇談心。原來陳奇認為家里太窮,即使自己考上大學也沒錢去讀。每每想到這,情緒就會變得很低落,無心學習。
王明奎用自身經歷來鼓勵陳奇要增強自信心。在他的鼓勵和支持下,陳奇考上了湖南大學。如今已是深圳一家公司部門經理的陳奇,每年都向老人問好并匯報自己的工作情況。“我一生的幸運就是能認識王爺爺,沒有他老人家的無私資助和親切教誨,就沒有我現在的美好人生。”陳奇動情地說。
受老人影響最大的還有鄧義雄。第一次高考落榜后,他灰心喪氣,王明奎找他談心,叫他不要放棄。在王明奎的幫助和鼓勵下,鄧義雄復讀,第二年考上了海南大學。
每年寒暑假,受資助的學生都要到王老家里舉行“座談會”,互相交流學習經驗,向王老匯報學習情況和計劃。如今,看到一個個學生健康成長,王明奎感到無比欣慰,“雖然累點苦點,但只要孩子們有前途,我就很開心。”
帶動老同志一起活到老學到老
除了幫助青少年學生,王明奎也幫助一些老同志,跟他們交流談心。現在,他每天仍堅持讀書看報,每周三至周五下午,都要參加養生班、書法班等學習。有些老同志離退休后,有的閑聊閑逛,有的迷上麻將,時間一長,影響身體健康和家庭和睦。2012年,臨高縣籌建老年大學,王明奎覺得成立老年大學不僅能讓老同志有學習的好機會。于是,王明奎主動找這些老同志交談,勸他們到老年大學學習。隨著課堂老師深入淺出的講解,他們漸漸地被迷住了。隨后,前來報名的老同志越來越多,他們高興地說:“原來我們可以在這里圓未完成的夢。”
去年底,臨高縣委老干部局建立了黨員干部現代遠程教育平臺,同時也為離退休干部設計干部夜校課程。現代遠程教育終端站點的開通,又讓王明奎開始忙碌了起來,他不辭辛苦組織老黨員到局里聽專家和教授講課,了解黨和國家的方針政策以及農村基層建設經驗。
無論是擔任臨高縣商務局離退休干部黨支部書記,還是就任離退休干部活動組組長,王明奎都會把宣傳活動搞得非常活躍,一些過去不愿意參加活動的老同志也成了組織骨干。對病臥在床的老黨員,他在上門看望時,他帶營養品的同時,還帶著報刊和學習資料。
一輛自行車為群眾排憂解難
王明奎自參加革命起就認為,為老區群眾辦事再難也要做。離休后,主動幫助老區群眾解決難題。
解放前,臨高縣和棉、博田、南堂等七個村莊在戰爭年代為革命做出了較大的貢獻,當地的群眾曾多次申請作為革命老區村莊,但由于申報資料不齊全沒能得到上級批準。為了解決這個問題,王明奎騎著一輛自行車深入各個村莊,積極協助老區辦對原來的堡壘戶、革命戶進行材料收集工作。最終,這七個村莊順利被批準成為革命老區村莊,群眾多年的心愿實現了。
“共產黨人永遠不能忘本,永遠不能忘了農民。”這是半輩子輾轉鄉村干革命的王明奎嘴里常說的一句話。離休后,他常帶領著幾名老同志到革命老區進行調研。在一次考察中,他發現有一條可以灌溉南堂村周邊幾百畝田地的水利渠道,因滲水嚴重,下游經常缺水,從而影響了當地的農業生產。于是他立即向縣有關部門反映,并配合村干部到有關部門反映情況。最終,省水利部門批撥了11萬元修建水渠。
?
相關鏈接:
海口20歲女大學生開微店 為父親治病幫助貧困地區?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