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向兒討房
將3套房產贈與兒子他癱瘓后與兒子打起了官司
父母將房產贈與兒女,家人彼此之間借住對方房屋,給愛人送車……
贈與,原應該是親人、愛人之間很美好的一種行為。可是,反目之后所引發的的爭執,甚至官司,卻讓人無限唏噓。與親密的人對簿公堂,怎么也不是一件愉快的事。那么,在贈與發生后,如何避免糾紛,希望案例中的他們能給予您一些借鑒和感悟……
幾年前,李博宏與妻子一起,將夫妻共有的3套房產贈送給了兒子。可是,當他騎車出車禍癱瘓后,卻將兒子起訴到法院,要求兒子將這3套房產返還給他與妻子。然而,妻子并不同意他的做法……□南國都市報記者何慧蓉
夫妻倆將3套房產贈與兒子
丈夫摔傷后想要回
2011年,李博宏、陳嵐夫妻二人跟兒子李杰簽訂《贈與合同》,將夫妻二人共有的3套房產無償贈與李杰。同日,3人就這份《贈與合同》辦理公證。之后,其中2套房產過戶到了李杰名下。2013年7月中旬的一天,李博宏騎車不慎摔傷,造成高位截癱。在醫院治療幾個月,花去10多萬。其中,13萬多元是李博宏的哥哥墊付。之后,因這筆醫療費的問題,哥哥曾將李博宏夫婦及侄子李杰起訴到法院。法院判決李博宏夫婦共同償還這13萬多元的醫療費。
在背負哥哥這筆債務后,李博宏將兒子李杰起訴到法院,要求撤銷他們夫妻與兒子簽訂的《贈與合同》無效,李杰將3套房產返還給自己,并要求法院確認他享有這3套房產一半的產權。李博宏稱,之所以會要求撤銷贈與,是因他癱瘓在床后,李杰不愿變賣一間半間房屋讓其治療。甚至在他欠下哥哥13萬元后,妻子和兒子還是拒絕賣房,這讓他傷心絕望。他認為,李杰未履行對其的贍養義務。
妻子陳嵐不同意丈夫撤銷贈與合同。她說,雖丈夫曾與他人同居,對家庭造成極大傷害,但丈夫出事后,兒子還是給丈夫請了護工,并每個月給丈夫卡里打生活費,已盡到贍養義務。而丈夫出院后,李杰曾表示要把他接回家住,但丈夫希望回到她的住處,在她拒絕的情況下,李博宏搬回父親家后,遷怒于兒子,將夫妻矛盾轉嫁到兒子身上,對外聲稱兒子不管他。至于那筆13萬元債務,陳嵐表示自己有能力也愿承擔。
李杰表示自己已盡到贍養義務,至于那筆債務,李杰認為是父親與母親的共同債務,父母有能力償還。
法院認定
兒子已盡贍養義務駁回父親討房請求
法院認為,該案的爭議焦點在于贈與合同能否撤銷。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于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若干問題的意見(試行)第128條的規定:“公民之間贈與關系的成立,以贈與物的交付為準。贈與房屋,如根據書面贈與合同辦理了過戶手續的,應當認定贈與關系成立;未辦理過戶手續,但贈與人根據書面贈與合同已將產權證書交與受贈人,受贈人根據贈與合同已占有、使用該房屋的,可以認定贈與有效,但應令其補辦過戶手續。”本案中,李博宏夫婦與李杰簽訂的《贈與合同》,系對自己財產的處分,符合贈與的相關要件,應視為贈與。該贈與合同簽訂經公證后,其中兩套房產已辦理過戶手續,故應當認定合同中該部分贈與行為已完成。另一套雖至今未辦理變更登記,但簽訂《贈與合同》后,李杰一直占有和使用該房屋,應認定該贈與行為有效。
法院審理查明,李博宏受傷后,李杰一直為李博宏聘請護工,并支付部分護工費,每月還給李博宏2千元生活費。李博宏住院期間,李杰每天探望,并給父親送飯。
法院認定,李杰已對李博宏盡到了扶養義務,李博宏主張李杰不履行對其的贍養義務,侵害其權益,要求撤銷《贈與合同》的理由不成立,法院駁回李博宏的訴訟請求。
贈與發生后
能不能反悔
律師說法:贈與合同撤銷分任意撤銷與法定撤銷夫妻共同贈與只能撤銷個人部分
海南瑞來律師事務所律師羅榮表示,所謂贈予合同,是贈與人將自己的財產無償給與受贈人,受贈人表示接受贈與的合同。我國合同法規定贈予人具有任意撤銷權和法定撤銷權。但這種任意撤銷權是有限制的:1.撤銷須在贈與財產交付之前,如果贈與人已將贈與的財產交付給受贈與人,贈與人就不能行使這種任意撤銷權。2.具有救災、扶貧等社會公益、道德義務性質的或者經過公證的贈與合同,不管贈與財產交付與否,贈與人均不得行使任意撤銷權。而法定撤銷,則是指當法律規定的事由出現時,贈與人可以撤銷贈與合同。只要具備法定事由,不論贈與合同采用哪種形式訂立,也不論贈與物是否已經交付登記,贈予人即可行使撤銷權。
贈與人可行使撤銷權的情形包括:嚴重侵害贈與人或者贈與人的近親屬;對贈與人有扶養義務而不履行;在附義務贈與中,受贈人不履行贈與合同約定的義務也構成撤銷事由。
針對本案,李博宏在贈予合同中并無其他約定義務,且贈予合同已履行完畢。同時,李杰在李博宏生病期間也盡到了贍養照料的義務,又不存在贈予合同法定撤銷條件的其他情形,李博宏要求撤銷贈予合同不符合法律規定。本案中,贈予合同贈予的是李博宏與妻子的夫妻共同財產,贈予財產中僅一部分屬于李博宏個人。即便李博宏可行使撤銷權,他也僅能撤銷自己那一部分財產的贈予,而不能撤銷他妻子贈予的那部分財產。
?
相關鏈接:
哈爾濱迎今冬最大降雪致交通癱瘓?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