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i id="0yokw"></li>
    <fieldset id="0yokw"><source id="0yokw"></source></fieldset>
    <tfoot id="0yokw"></tfoot>
  •    
     您當前的位置 : 社會新聞>

    艾滋男童被逐調查:村民稱本意讓男童獲更好照顧

    海口網 http://www.yinhu3.com 時間:2014-12-20 09:53

      19日下午,很多記者來采訪坤坤,這樣的情景最近他已經習慣,面對鏡頭,他只顧玩自己的,有時用簡短的詞含糊回答記者提問。

      坤坤在他簡陋的床上。

      爺爺給坤坤洗手,因為手上凍裂,沾水特別疼,坤坤哭著喊疼。

      坤坤在田野里搖動驅鳥的假人。

      村民回應聯名信風波,稱本意希望男童獲得更好照顧;報道此事件記者稱,“出于好意”

      新京報訊 (記者蕭輝實習生袁勇)近日有網絡媒體報道,四川省西充縣某村200余位村民寫“聯名信”,欲驅離村里一位患有艾滋病的8歲男童。昨日,該村村民向新京報記者表示,村民們寫聯名信“絕無驅逐之意,只是希望小孩得到更好的治療和教育”。

      12月17日,人民網報道,四川省西充縣某村,200余位村民用寫“聯名信”的方式,欲將村里一位患有艾滋病的8歲男童坤坤驅離出村。

      村民稱本意希望男童獲更好照顧

      “我本意并不想拋棄我的孫娃子。只是我和老伴身體不好,無力撫養,希望有能力的社會機構能夠收留我的孫娃子,讓他接受更好的教育和醫療。”昨天,坤坤的爺爺羅文輝說。

      據羅文輝介紹,坤坤自幼被自己的兒子兒媳拋棄,由他和老伴撫養。目前兒子和兒媳均已失去聯系近5年。羅文輝今年69歲,患有心臟病,老伴李秀瓊68歲,患有白內障,僅靠著羅文輝種一畝田、養三頭豬和政府補助過日子。而坤坤比較調皮,老兩口深感無力照管。

      為此羅文輝曾寫了坤坤的情況說明,希望能有社會機構或者個人收養坤坤。羅文輝將此情況說明提交給村委會和鄉政府,但一直沒得到相關部門回應。

      根據《收養法》規定,查找不到生父母的棄嬰和兒童;生父母有特殊困難無力撫養的子女,未滿14歲,可以被收養。

      為艾滋病人群提供服務的NGO組織“中國愛之關懷”工作人員邱磊稱:如果接收坤坤是以托管的名義,而不是收養,孩子的監護權不變。NGO組織將給孩子創造更好的教育、生活、醫療條件,如果將來孩子的監護人希望孩子回去,他們會很支持。

      今年12月1日,艾滋病日,成都電視臺報道了坤坤的遭遇,稱其受到村民的“漠視”。

      羅文輝說,12月7日,有兩名自稱是“成都記者”的人找到他,羅文輝向兩人提及希望坤坤能獲得收養的意愿,“他們說能幫我想辦法讓坤坤得到外界關注,達成心愿。”

      羅文輝和村主任何正棋說,這兩名“記者”建議村里召開村民代表會議,寫聯名信,一致要求讓坤坤離開村莊。何正棋讓羅文輝通知20多名村民代表在小組長家中開會,村長、村支書、紀檢委員都參與會議。

      會上何正棋執筆寫了聯名信:“坤坤,經南充市人民醫院和縣防疫站化驗,因母嬰傳播患有艾滋病,對當地群眾及兒童造成恐懼感,通過召開群眾會,大家一致要求有關部門對坤坤進行隔離防治,離開這個村莊,保障全村群眾及兒童的健康。”

      “村民對艾滋病很恐懼,大部分村民都躲著坤坤,這是事實。他家中和村中條件有限,大家希望把他送出去能得到更好的照顧。”何正棋說,當場有20多名村民按手印表示同意。

      羅文輝說,會議第二天,他帶著聯名信找群眾按手印,最終收到203個手印同意讓坤坤離開村莊。

      記者昨日在村中走訪按手印的村民,這些村民均表示,他們按手印是同意坤坤離開,并不是主動“驅趕”坤坤。

      但九成以上受訪村民也都表示,“希望坤坤有更好的去處。”

      當事人稱“出于好意,希望能引起關注”

      據新京報記者了解,報道該事件的兩人一名是某網絡媒體的“記者”,但沒有記者證。另一名是某視頻網站的“拍客”。

      某網絡媒體“記者”說:“我們的本意是希望能幫助坤坤找到合適的收養機構,完成他爺爺的愿望。”

      該“記者”稱,他們在村中調查了解到,坤坤在村中遭到“冷暴力”,村民對坤坤非常恐懼,避之不及,而坤坤的爺爺羅文輝無力撫養他,強烈希望能把坤坤送給有撫養能力的社會機構或個人。

      “他爺爺想把他送走的愿望非常強烈,多次找相關部門反映情況,但沒有如愿。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在言語上或許暗示過他爺爺寫聯名信。”該“記者”向新京報記者承認在方式上欠妥當,“但完全出于一片好心,希望坤坤能引起關注。”

      艾滋病男童坤坤生存之困

      爺爺:無力撫養可憐的孫娃

      爺爺羅文輝眼中的坤坤是個“可憐的孫娃”:坤坤1個月時,父親離家打工;10個月大時,母親離家。從此父母在坤坤生活中消失了,他由爺爺奶奶拉扯大。

      2012年7月,坤坤摔了一跤,摔破右眼上方,到縣城醫院抽血化驗后,羅文輝被告知,坤坤體內攜帶艾滋病毒,醫生推測是母親傳染的。

      羅文輝當時“心涼了半截”。雖然不清楚艾滋病具體是什么,但他模糊知道“這個病治不好,而且會傳染。”但他沒有嫌棄坤坤,“畢竟是自己養大的孫娃,也是一條命。”

      然而這一消息傳開,村民對待坤坤的態度逆轉,大人們不再逗弄坤坤,同齡的小孩看到坤坤就“躲得遠遠”的。不僅村民們躲避,羅文輝最擔心的事也是“坤坤可能抓傷別的小孩。”

      坤坤曾經很困惑地問爺爺,為什么小朋友不跟他玩了,羅文輝沒吭聲。有天,坤坤回家反復把“艾滋病”三個字當歌唱。坤坤說,是從小朋友那學來的,小伙伴們指著他喊:“艾滋病”。

      坤坤家離高速公路很近,坤坤愛搭車去鎮上玩。此前,經常有路過的巴士停下來載他,艾滋病的消息傳出后,巴士看到他招手,都不停車。坤坤就會從地上撿起石頭砸開過的巴士。

      羅文輝眼中,坤坤有些“匪氣”,比一般小孩調皮些。他喜歡玩打火機,曾經把自家點燃過兩次,把自己的小床燒了2個。

      “我們越來越老,坤坤越來越調皮,想管教他,他就跑了,追也追不上。我們真的無力撫養他了。”羅文輝說。他最大的愿望就是坤坤能被有能力的社會機構或個人收養。“我也沒有幾年可以活了,他有個好去處,我才能放心。”

      【對話】

      新京報:坤坤患病后,家里其他人同意你繼續撫養坤坤嗎?

      羅文輝:我二兒子和兒媳婦離婚了,主要原因就是兒媳婦不同意坤坤呆在我們家。我的兩個親孫娃也從來不來我們家。他們說,只有坤坤走了,才能到我們家來。

      我聯系過他的父親,坤坤生病前,他父親還往家里寄錢,聽說坤坤生病后,干脆把手機換號,再也不和家里聯系。我不養坤坤,誰來養?

      新京報:村里人是怎么得知坤坤患病的?

      羅文輝:是我老伴在擺龍門陣時主動和人說的。小孩子在一起玩,容易抓著、碰著,容易出血了,艾滋病毒能通過血液可以傳染,萬一傳染給別的小孩,我們承擔不起這個責任。我們告訴大家,讓大家有意識做好準備,不能害了人家。

      新京報:你在“驅逐”坤坤的聯名信上按手印的時候,心里是怎樣想的?

      羅文輝:我這么做就是想給他找個好去處,但不是趕他走。他若過得不好,還可以回來。

      村民:我們不怕坤坤,怕艾滋病

      坤坤患艾滋病的消息傳開,“害怕”是村民最真實的感受:“小孩子之間玩鬧,萬一抓破了出血了,感染艾滋病,那就沒救了。”

      村中多數與坤坤同齡的孩子都被送到鎮上讀書,平時住在鎮上,有的連周末也不回村。“就是怕被傳染艾滋病。”68歲的黃姓老人說。

      村里小賣部店主羅先生曾經看到兒子和坤坤共吃一包豆腐干,“萬一通過唾沫傳染了怎么辦?”羅先生嚇得把兒子送到鎮上讀書租房子住,只有周末才回家。

      大人不許小孩跟坤坤玩,坤坤剛開始會主動跟在小孩后面,但大人們看見了會呵斥坤坤,小孩見了坤坤也會躲進家門。

      村民認為坤坤是“多動的野孩子”。他喜歡把鄰居的東西搬來搬去,曾把羅先生家的翻斗車推跑;他喜歡在田地里把成群的鴨子趕得到處跑。坤坤有時還會潛入村民家里拿錢,羅文輝曾在他衣兜里找到過村民丟失兩百多元錢。

      在采訪中,多數村民認為坤坤是村里的“包袱”,“如果沒有他,一切將不一樣,我們希望他走。”

      但村民們都會補一句,“但不會強迫他走。”

      【對話】

      新京報:知道艾滋病會通過什么途徑傳染嗎?

      羅先生:會通過血液、性和唾沫傳染。衛生防疫站在村里宣傳過,還有母嬰傳染,坤坤據說是屬于這種。

      新京報:你是怎么告訴小孩坤坤的病?

      羅先生:我告訴兒子,坤坤得了治不好的病,還會傳染人,不能和他玩。看到兒子和他玩,我會把兒子拽回家。

      新京報:在聯名信上簽字時,你猶豫過嗎?

      羅先生:簽字時沒有猶豫。坤坤沒有爹媽,爺爺奶奶身體不好,是很可憐。但他體內的病更可怕。我們不是怕坤坤,是怕艾滋病。坤坤如果能得到專業愛心人士幫助,對他個人、對他家庭以及對村里來說都是件好事。

      村主任:政府沒有想要“甩包袱”

      村主任何正棋承認,對村里來說,坤坤是個負擔,“但我們沒有想過要拋棄他。”

      何正棋介紹,2012年坤坤確診攜帶艾滋病毒后,村委會曾叮囑家屬不要外傳病情,但坤坤奶奶善意告知了村民。隨后村委會專門做了群眾的工作,介紹艾滋病知識,動員村民不要歧視坤坤。“群眾害怕是難免的,這個可以理解。”何正棋說。

      據鄉黨委書記李輝介紹,政府負擔了坤坤的醫藥費,并由縣防疫站定期給坤坤做身體檢查。

      自2013年起,西充縣民政局每月給坤坤補助生活費678元,今年11月,補助費提高到1130元每月。羅文輝享受低保,每月補助150元。鄉政府每年還給予坤坤救助金2000元。鄉黨委書記李輝每月上門走訪羅文輝家,了解坤坤情況。

      “政府并沒有想要甩包袱。” 何正棋說。

      “驅逐事件”發生后,李輝表示,從縣到鄉鎮各級政府都關心坤坤的情況,“沒有任何人可以驅趕坤坤,坤坤就是這個村的村民。”

      據李輝介紹,西充縣正在研究一套綜合方案幫助坤坤身心健康生產。包括教育部門將安排坤坤盡快入學讀書;公安部門加大尋找坤坤父母的力度,督促監護人落實責任等。“如果坤坤繼續留在村里,我們希望他能融入到生活中,雖然有一定困難。”

      另據李輝透露,目前已有7家公益慈善組織與當地政府接觸,表達想幫助坤坤的意愿。但坤坤的監護人為其父母,目前均聯系不上,相關程序正在磋商中。“我們地方小,資源和能力有限,如果有條件更好的專業機構愿意照顧坤坤,未嘗不是好事。”

      【對話】

      新京報:村委會如何看待聯名信事件?

      何正棋:我們本意不是想“驅逐”坤坤。大家本來是要羅本輝寫聯名信,但羅本輝不會寫,大家就推薦我寫。我在聯名信中建議有關部門把坤坤帶走隔離治療,這反映的是村民們普遍愿望。但不是強制性的要求。

      新京報:你在簽名時沒有猶豫嗎?

      何正棋:有過猶豫。我看著坤坤長大,他生病后,我是赤腳醫生,每月去他家幾次給他檢查病情。我并不害怕他,反而可憐他,想關懷他。

      新京報:坤坤為何沒有上學?

      何正棋:據我了解,坤坤上了2年半幼兒園,但他成績不好,不愛學習,基本的數數都數不好。后來又查出來他生病,他家里就不送他讀書了。坤坤很調皮與缺少教育有關系,最近教育部門正在做學生家長工作,將安排坤坤盡快入學。

      坤坤:他們不和我玩

      坤坤很少和人說話,他只愛喊“爺爺奶奶”,爺爺奶奶是少數對他好的人。

      坤坤看到陌生人不會打招呼,他經常斜著眼睛看人,帶著某種敵意。

      坤坤行動特別快,在田野間跑的時候,像只兔子,一眨眼就不見了。他喜歡搖稻田里的稻草人。

      坤坤其實是喜歡和人玩的。“驅逐”事件后,記者來看他,他一開始躲在灶臺后面陰暗的角落里,側身觀望外面。和記者混熟了,坤坤會領著記者去田間玩。他走得很快,不時停下來回頭來拉記者的衣袖。

      新京報記者和坤坤告別時,他眼睛紅了,但并不哭出聲來,爺爺讓他說再見,但他就是不肯揮手說再見。

      但記者走上了馬路,他又從家里追過來,遠遠地看著,終于揮了揮手。

      NGO“中國愛之關懷”工作人員邱磊告訴新京報記者,坤坤爺爺奶奶也沒有能力照顧他,在坤坤進行抗病毒治療后,不能保證良好的抗病毒治療依從性。在這種情況下,坤坤的爺爺申請把坤坤寄養在專業的服務機構效果會比較好。

      邱磊介紹,中國愛之關懷是為艾滋病患者提供服務的社會組織,會對寄養的兒童進行24小時不間斷防護照顧。并且開展心理支持,幫助兒童減少心靈創傷。

      【對話】

      新京報:爸爸媽媽在哪里?

      坤坤:廣州。

      新京報:想他們嗎?

      坤坤:不。

      新京報:記得他們長什么樣子嗎?

      坤坤:不。

      新京報:想和小伙伴玩嗎?

      坤坤:他們不和我玩。

      新京報:爺爺跟你說過,你要離開這兒嗎?

      坤坤:說過。

      新京報:想離開這兒嗎?

      坤坤搖搖頭,跑開,去追趕前方田野里的鴨子。

      攝影/新京報首席記者 陳杰 攝

    ?

    ?

    相關鏈接:

    200余村民寫聯名信 欲將8歲患艾滋男童驅離(圖)

    ?

    相關鏈接:
    200余村民寫聯名信 欲將8歲患艾滋男童驅離(圖)
    [來源:新京報] [作者:] [編輯:楊雨霞]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圖解海口一周熱聞:海口日報海口網入駐“新京號”
    圖解海口一周熱聞|多彩節目,點亮繽紛假期!
    圖解海口一周熱聞:海口新年音樂會將于2024年1月1日舉辦
    圖解海口一周熱聞:海口招才引智專場誠意攬才受熱捧
    圖解海口一周熱聞:海口獲評國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
    災后重建看變化·復工復產
    圓滿中秋
    勇立潮頭踏浪行
    “發現海口之美”攝影大賽
         
         
         
    排行
     
    旅客注意!海口美蘭機場T2值機柜臺17日起調整
    尋舊日時光 海口部分年輕人熱衷“淘”老物件
    海口:云洞襯晚霞 美景入眼中
    嗨游活力海口 樂享多彩假日
    海口:城市升騰煙火氣 夜間消費活力足
    海口:長假不停歇 工地建設忙
    市民游客在海口度過美好假期
    2023“海口杯”帆船賽(精英賽)活力開賽
    海口天空之山驛站:晚照醉人
    千年福地尋玉兔 共慶海口最中秋
     
    |
    |
     
         www.yinhu3.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海口網版權所有 未經書面許可不得復制或轉載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6120210010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 0898—66822333  舉報郵箱:jb66822333@163.com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

    瓊公網安備 46010602000160號

      瓊ICP備2023008284號-1
    中國互聯網舉報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