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新區GDP“副班長”
全球性的金融危機過后,東莞以外貿為主導的傳統經濟模式也遭遇了前所未有的重創。尤其到了2009年,東莞市的GDP增速驟降至5.3%。
2009年至2011年,東莞GDP增長率連續3年在廣東省排名墊底,2012年數據也仍顯慘淡,排名倒數第二。
雖然,20世紀80年代的東莞已經形成了獨具特色的產業集群,以電子加工業為例,鼠標、鍵盤、顯示器全部在同一工業區內,可以提供一條龍式的配套服務。
為了方便企業進駐,東莞政府曾一度特設了“來料加工辦”,以更好地與企業對接。在這種行政審批制度和服務環境下,不少制造業落戶東莞,甚至有臺灣、日本、歐美的企業。
據東莞市統計局統計顯示,2002年至2004年,東莞市連續3年GDP增 長 率 超20%,2008年金融危機以前連續多年增長率都在18%以上。
但在東莞市2002年的政府報告中,就提到經濟結構正處在優化轉型的關鍵時期。“資金和技術密集的高新技術產業不多,現代服務業還很薄弱,民 營 經 濟 綜 合 實 力 不 強,對外資依賴程度過高等,經濟結構的優化轉型非常迫切。”
該報告還明確提出了要完成松山湖科技產業園首期開發工程,并表示,松山湖是未來東莞的經濟科技中心。
然而,一直發展到2012年,在東莞其他鎮區的GDP都達到300億元時,松山湖的GDP始終未超過200億元,與廣州高新區相差1061.7億元,甚至在東莞市的排名都是最后一位。
重慶青年報記者在松山湖管委會辦公室了解到其在2014年9月制定的“趕超戰略”。其中指出了招商引資陷入困境的問題所在——“外資”僅來源于港臺,跨國企業占比低;并且,政府獨干,難適應發展形勢。
“固定資產投資下滑,工業增加率、單位土地產值不高,部分規上企業經營狀況不佳,尤其是創新能力和輻射帶動作用沒有發揮出來。”這是園區剛剛整理出的年度總結。
“產業升級后,20多個產業園沒有什么起色。”肖功俊了解到,“ 比如政府拿錢扶持松山湖產業園,但是其依然空置率高。”
重慶青年報記者在松山湖管委會的總結中看見,其購地項目中確實仍有38個項目、56宗土地未動工建設,土地效益沒發揮。
一名當地政府官員表示,去年掃黃之后沒有收到立竿見影的效果,其他產業起色不明顯,但政府財政收入還是有比較大的增長,就是靠對企業查稅、補稅。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