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惠普的如意算盤:把華三變成“中資控股”
?
一條任命狀何以引發如此軒然大波!這要從華三的背景說起。
華三英文名H3C,來自華為與3Com的縮寫,這曾是一家華為與3Com成立的合資公司。2006年底,華為將華三49.5%的股權出售給3Com。2008年4月,64歲的毛渝南被任命為3Com的CEO。2010年4月,惠普宣布以27億美元完成對3Com的總體收購。據悉,在惠普公司對3Com進行收購時,毛渝南為惠普的整體業務提供戰略咨詢,并在之后擔任惠普高級顧問。
毛渝南有“臺灣電信教父”的美譽,在加入3Com之前先后在亞洲和美國擔任過阿爾卡特和國際電話電報公司(ITT)的管理職位。
《致全體員工的信》稱:“2010年公司股權變化時,毛渝南作為當時華三的董事長,攫取了2650萬美元的巨大利益,員工一無所獲。2015年毛渝南又回來了,準備再搞一把,我們能接受嗎?”
王鵬(化名)是華三市場部的一名銷售人員,已經在華三工作了5年,在接受《中國經濟周刊》采訪時說:“毛渝南擅長的是資本運作,根本不懂管理,他都70歲的人了,3Com時賣了一次華三,現在,華三又要出賣,他就再回來,幫著惠普把我們再賣一次。”
據外媒報道,惠普一直在物色中國國內的買家,希望出售華三的大部分股權。
惠普收購華三后,將服務器、存儲、安全等產品打包融入華三的網絡產品體系為其海外銷售鋪平了道路。華三借助惠普的國際渠道迅速拓展海外市場,成長為僅次于思科的網絡設備商。據Gartner統計,2009年之后,惠普連續多個季度在全球網絡設備市場排名第二,以收入統計,其市場份額超過8%,接近第三名Juniper的3倍。
現在,惠普選擇出售華三部分股權也是應勢而為。自2013年轟動全球的斯諾登事件爆發后,網絡信息安全問題引起世界各國的關注。2014年初,中央網絡安全和信息化領導小組宣告成立。2014年,在工信部組織的各項與科技企業的溝通座談會中,都把實現“信息安全產品國產化”作為首要議題。而在企業層面,由阿里巴巴發起的去IOE化(針對外國IT設備,特別是美國產品的“嚴打”,減少甚至不再購買IBM、ORACLE、EMC等企業的產品)也愈演愈烈。這些都讓華三這家位于本土的外資企業倍覺尷尬。
在美國市場研究公司Forrester Research分析師安德烈·金德尼斯看來,現在網絡設備行業正在上演重大轉型,各大企業都在重新專注核心業務。而對于分拆后的惠普來說,中國的H3C可能有些難于管理。此外,惠普在亞太地區的營收也在降低。“如果惠普能夠在中國找到H3C的賣家,就可以既卸下運營的責任,并依然不影響其獲得部分利益。”
“我們當然希望華三有國資背景,這樣對未來的市場拓展與研發合作都有益。其實,華三的人才、稅收、知識產權、產品,全部在中國,只要有一個中資控股的身份,我們就不再被動。”王鵬說。
這是雙方共贏的好事,可是為何會遭遇罷工呢?
?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