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i id="0yokw"></li>
    <fieldset id="0yokw"><source id="0yokw"></source></fieldset>
    <tfoot id="0yokw"></tfoot>
  • · 海口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 海南交通安全綜合服務管理平臺
    首頁   |  觀點PK  |  海口建言  |  評論  |  名人堂  |  社會長焦  |  椰風視點
    新聞搜索:
      廣告熱線:0898-66835635
     您當前的位置 : 草根酷評>評論>
    誰在綁架老環衛工的情感
    誰在綁架老環衛工的情感
    來源: 錢江晚報 作者:戎國強 時間:2015-02-06 10:16

      4日晚上在微博上看到一張圖片,一對大伯大媽,穿著環衛工橙色工作服,手持一塊裁剪成心形的“心愿卡”,對著鏡頭。紙板上寫著:“年輕人,少放點鞭炮,讓我老伴早回家過年!謝謝體諒!”這張圖片后來又在微信上傳開了。

      早點回家過年的心愿,當然應該得到理解、同情。但是,更值得同情的是:這么大年紀了,還在從事很辛苦、報酬很低的環衛工作。他們為什么只是希望能早點回家過年?為什么他們沒有表達這樣的心愿——可以在家頤養天年,等待在外工作的子女回家團聚?他們沒有這樣的心愿?還是不敢、或想不到自己還可以有這樣的心愿?

      這張“心愿卡”,不知是大伯大媽的原創,還是別人塞給他們的。本來,過年放鞭炮,是古老的習俗,好像很難打情感分。但是,如果影響了環衛工回家過年,“放鞭炮”就有了負面色彩,但又不能打擊一大片時,選擇“年輕人”作為勸告對象,就有了文化優勢——中國人有尊老的傳統,放鞭炮影響了環衛工回家過年,你于心何忍?人家都那么大年紀了,你不該體諒一點?這時,“年輕人”還能說什么呢?

      “年輕人”是放鞭炮的,不是制造鞭炮的。如果真是放鞭炮影響了環衛工回家過年,控制鞭炮的產量和銷售就是了,直接從源頭上解決問題,要比勸告“年輕人”效果要好得多。但是,環衛工人會去找鞭炮生產廠家交涉嗎?估計他們想都不會這樣想。即使想到了,他們憑什么跟鞭炮廠家說話?他們有這個底氣嗎?人家會理睬他們嗎?有必要理睬他們嗎?你什么時候回家過年,跟我有什么關系?有些地方還指望鞭炮產業提供就業崗位,貢獻GDP,放鞭炮跟環衛工回家過年的關系,根本不可能進入決策者的考慮范圍。于是,無姓無名,沒有特定對象的“年輕人”被挑選出來作為環衛工的反面,環衛工真正的困境,就被“年輕人”遮擋了。

      “年輕人”其實是個符號,用來跟環衛工形成對立。“心愿卡”照片上的環衛工,其實也是一個符號,被賦予了正面的意義。把人符號化,就把某種正義絕對化、抽象化了,結果是遮蔽了相關人群面臨的現實問題。

      肯定有上年紀的環衛工想早點回家過年,但肯定也有希望過年能加班的環衛工,過年加班能拿幾倍于平時的加班工資。這個心愿,跟兩年前河南新鄭市一批70歲以上的環衛工人的心愿相同。當時,屬于新鄭市城市管理執法局管轄的環衛工有193人,60歲以上的比例占了50%。2013年8月,一名老年環衛工不堪高溫作業,死于熱射病。新鄭市城市管理執法局辭退了7名70歲以上的環衛工人,讓他們回家“享受天倫之樂”。但是他們都希望繼續干下去,哪怕工資很低,哪怕沒有各種保障,干下去“還有饅頭吃”!生活的現實,讓他們不敢把“享受天倫之樂”當作自己“心愿”!這才是應該正視的現實問題。

      后來,又一張圖片,與“心愿卡”圖片捆綁在一起,在微信上熱傳,圖片上是一個賣鞭炮的老人,他說:“都不買鞭炮我咋辦?我也是老頭。”“早點回家”的心愿是正當的,“多賣點鞭炮”的心愿也是正當的。把正當性符號化、絕對化,兩種正當性就掐了起來。人們在兩種正當性之間左右為難,而環衛工真正的、應該實現的心愿,很容易被遺忘。

    ?

    ?

    (編輯:林婧)

    網友回帖

           www.yinhu3.com AllRights Reserved      
    海口網版權所有 未經書面許可不得復制或轉載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6120210010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 0898—66822333
    舉報郵箱:jb66822333@163.com
    瓊ICP備2023008284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