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GDP總量大,工資水平未必高
影響地區工資水平的因素是多方面的,《薪酬報告》主要分析了勞動生產率和GDP工資占比對地區工資水平的影響。
勞動生產率是衡量地區經濟效益的主要指標,地區勞動生產率水平的高低直接影響地區的工資水平。通常情況下,地區勞動生產率越高,工資水平越高,反之則低。《薪酬報告》顯示,全國約77%的地區實際工資增長高于實際勞動生產率增長。其中,實際工資增速超過勞動生產率增速較多的有黑龍江、江西、山西、甘肅、北京、廣東等地。這表明,全國大部分地區堅持了“勞動報酬增長和勞動生產率提高同步”的原則。分區域看,實際工資水平最高的東部地區超過實際勞動生產率的幅度最大,二者相差2.91個百分點,其次為東北地區。
地區工資總額在地區生產總值中占比,表明地區生產總量中用于工資分配的比例。這一指標的變化直接影響地區工資水平的高低。《薪酬報告》顯示,各地區GDP工資占比大多集中在10%—14%之間,但高低占比相差較大。考察2012年的數據,工資占比最高的北京市,達到33.63%,高出全國平均水平數倍;而工資占比最低的江蘇省,連續幾年工資占比都在8%以下,2012年僅為7.78%。分析認為,北京市工資占比高,主要是由于高素質人才的大量存在使北京市的工資總額較高,而北京市的GDP總量并不算高。江蘇省工資占比自2006年以來一直排名居末,一方面是因為江蘇省GDP總量大,在全國位居前三,導致基數較大,另一方面與江蘇省并沒有因GDP創造多而過多分配有關。
中西部地區工資水平有較大提升空間
合理的地區工資關系有利于區域經濟的健康協調可持續發展,也有利于人才的合理流動和生產要素的轉移。《薪酬報告》認為,目前地區間工資差距雖然出現積極變化,但總體差距仍然比較大。近幾年東西部的差距有所下降,但下降幅度有限,在增速最低的省份里,中西部地區所占比例大。地區工資總體格局未有大的改變,依然是東部工資水平高,中、西、東部地區較低。考察工資增長與勞動生產率增長狀況,雖然全國多數地區做到了同步提高,但仍有少數省份實際工資增速低于勞動生產率的增速,而這些省份主要分布在中西部和東北,并且平均工資水平排名在全國15名之后,表明這些地區的工資還有較大的提升空間。
人社部勞動工資研究所所長劉學民認為,地區工資差距今后應進一步縮小,這需要政府加大宏觀調控力度,通過地區產業結構的調整和完善,逐步引導勞動密集型產業向中西部地區合理轉移,在加大對中西部地區投資的同時加大持續力度,促進形成合理的經濟布局,促使地區間工資水平從非均衡性向均衡性方向發展。
他表示,黨的十八大報告提出“努力實現勞動報酬增長和勞動生產率提高同步”和“提高勞動報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這應當成為縮小地區間工資收入差距的具體路徑。
?
?
?
?
?
相關鏈接:
6地區上調最低工資標準 深圳首次超過2000元
人社部薪酬報告:地區間工資差距逐步相對縮小(圖)
調查稱7成受訪者過年最怕被問工資和對象
海南省政協委員吳波:預防和解決建筑業企業拖欠農民工工資
海口男子取錢后隨手放車上 車窗被砸7.3萬元工資沒了
?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