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i id="0yokw"></li>
    <fieldset id="0yokw"><source id="0yokw"></source></fieldset>
    <tfoot id="0yokw"></tfoot>
  •    
     您當前的位置 : 國際新聞>

    日本大地震四周年 攝影師回訪核污染村

    海口網 http://www.yinhu3.com 時間:2015-03-11 19:01

      2015年3月11日消息,2011年3月11日,日本東北部海域發生里氏9.0級地震并引發海嘯,造成15884人遇難,財產損失慘重。同時,地震造成日本福島第一核電站1-4號機組發生核泄漏事故。大量放射性物質泄漏到外部,此次核泄漏事故被定為最高級7級,對日本社會造成極大震動。在日本大地震發生4周年之際,攝影師回訪了當時受到核污染的村子。圖為2015年2月22日,日本福島福岡,路邊豎起了受害者的紀念碑和一個地藏菩薩的雕像,背后荒棄的沙灘上堆滿了裝有核輻射廢物的垃圾袋。

      2015年是日本“3·11”大地震后集中重建期的最后一年。日本政府計劃在核電站廢墟附近建設放射性廢物存儲設施,此計劃引起了當地原居民的爭議。圖為當地居民木村在自己家附近的一個廟里整理留下的舊物。

      木村今年49歲,在3·11日本大地震中失去了父親、妻子和女兒,而現在,他面臨著失去自己土地的問題。“我不能接受他們決定將廢料倒在這片承載著我們悲傷記憶的土地上”,木村說。圖為木村身穿防護服走向自己曾經的家,地震后的大浪卷走了他的房屋,如今只是一片廢墟。

      木村拿著女兒的照片。地震和海嘯發生幾個月后,他發現了他妻子和父親的遺體,但女兒的遺體一直沒有被發現,這讓木村始終不能釋懷。

      一件繡著女兒名字的球衣被木村珍藏著,這是他找到的與女兒有關的少數物件之一。球衣上寫著熊町小學一年級二班,木村汐風。

      女兒曾經就讀的熊町小學,字典還擺放在課桌上。災難發生四年后,木村仍然時常回到曾經的家鄉,在一片殘骸的荒涼沙灘上尋找女兒。為了保證安全,他每次只被允許在被輻射地區待五個小時。

      日本政府撥款150億作為專項資金,以降低福島附近城鎮的輻射。每天都有工作人員在輻射區內用水沖洗路面、房屋,砍除被污染農田上的植被。圖為日本福岡,工作人員將受輻射土壤和葉子從樹林中清理出來。

      清理工人在使用高壓水清洗裝置沖洗路面。

      被核輻射污染的廢物被裝進了藍色和黑子的大塑料袋中,堆砌在廢棄的稻田、停車場甚至居民曾經的后院中。在日本政府表示將為福島縣提供25億美元津貼,并承諾將在30年后把核垃圾轉移到該縣以外地區之后,福島縣政府同意讓日本政府在縣內建造核廢料儲存設施。圖為工人將被核輻射污染的垃圾裝袋后堆疊起來。

      日本政府計劃在福島核電站附近廢棄的鎮上建造更多永久的核廢物存放設施,但很多當地居民和木村一樣,對于政府將3千萬噸核廢料放置在他們曾經的家門前感到氣憤。圖為海邊堆滿了裝著受核輻射的土壤、殘骸等的黑色垃圾袋。

      大熊町和雙葉町政府已同意,讓日本中央政府在該地建造占地16平方公里的設施。該設施將環繞福島核電站,同時設有多個焚化爐。政府有意征用的地段,屬于大熊町和雙葉町的約2300個居民所有。政府只要租賃或者買到了足夠的土地,儲存設施就會開工建設。但這對擁有土地的居民來說是兩難的選擇,大熊町一個居民組織的負責人門馬浩二說:“這片土地有我們的血汗,我沒法就這樣放棄它。”圖為曾經的農田上堆放著裝有受核輻射的土壤、殘骸等的黑色垃圾袋。

      日本環境部2014年舉辦了10多次見面會,要同地主協商征地事宜,但只有半數的地主出席了會議,至今也沒有任何地主同政府達成協議。很多居民表示不相信政府30年能處置好這些設施。“我們理解居民的心情,但我們一定會在盡全力守住我們的承諾”日本環境署的官員稱。環境署已經雇傭了140名土地經紀人與業主進行單獨談判。圖為從日本大熊町撤離出的居民在臨時安置區召開市政會議。

      在家附近的一個小山坡后,木村祭拜在海嘯中遇難的家人。木村知道,政府來敲他的門是遲早的事,但他發誓絕不接受這筆交易。

      2015年3月11日消息,2011年3月11日,日本東北部海域發生里氏9.0級地震并引發海嘯,造成15884人遇難,財產損失慘重。同時,地震造成日本福島第一核電站1-4號機組發生核泄漏事故。大量放射性物質泄漏到外部,此次核泄漏事故被定為最高級7級,對日本社會造成極大震動。在日本大地震發生4周年之際,攝影師回訪了當時受到核污染的村子。圖為2015年2月22日,日本福島福岡,路邊豎起了受害者的紀念碑和一個地藏菩薩的雕像,背后荒棄的沙灘上堆滿了裝有核輻射廢物的垃圾袋。

    [來源:網易新聞] [作者:] [編輯:覃業偉]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圖解海口一周熱聞:海口日報海口網入駐“新京號”
    圖解海口一周熱聞|多彩節目,點亮繽紛假期!
    圖解海口一周熱聞:海口新年音樂會將于2024年1月1日舉辦
    圖解海口一周熱聞:海口招才引智專場誠意攬才受熱捧
    圖解海口一周熱聞:海口獲評國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
    災后重建看變化·復工復產
    圓滿中秋
    勇立潮頭踏浪行
    “發現海口之美”攝影大賽
         
         
         
    排行
     
    旅客注意!海口美蘭機場T2值機柜臺17日起調整
    尋舊日時光 海口部分年輕人熱衷“淘”老物件
    海口:云洞襯晚霞 美景入眼中
    嗨游活力海口 樂享多彩假日
    海口:城市升騰煙火氣 夜間消費活力足
    海口:長假不停歇 工地建設忙
    市民游客在海口度過美好假期
    2023“海口杯”帆船賽(精英賽)活力開賽
    海口天空之山驛站:晚照醉人
    千年福地尋玉兔 共慶海口最中秋
     
    |
    |
     
         www.yinhu3.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海口網版權所有 未經書面許可不得復制或轉載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6120210010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 0898—66822333  舉報郵箱:jb66822333@163.com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

    瓊公網安備 46010602000160號

      瓊ICP備2023008284號-1
    中國互聯網舉報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