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i id="0yokw"></li>
    <fieldset id="0yokw"><source id="0yokw"></source></fieldset>
    <tfoot id="0yokw"></tfoot>
  •  一條羊腸小道,彎彎曲曲,高高低低,在兩旁綠韻汩汩的山林和丘陵簇擁下,向著母瑞山最高峰南牛嶺的山腳延伸。
       
     您當前的位置 : 海南新聞>

    星火燎原母瑞山 母瑞山革命根據地保存瓊崖革命火種

    ??诰W http://www.yinhu3.com 時間:2015-04-19 08:57

      紀念海南解放65周年系列報道——

      1928年至1933年,母瑞山革命根據地兩次保存瓊崖革命火種

      星火燎原母瑞山

      舊

      母瑞山革命根據地紅軍操場遺址。海南日報記者李英挺翻拍

      新

      位于定安縣的母瑞山革命根據地紀念園。海南日報記者李英挺攝

      -海南日報記者胡續發

      一條羊腸小道,彎彎曲曲,高高低低,在兩旁綠韻汩汩的山林和丘陵簇擁下,向著母瑞山最高峰南牛嶺的山腳延伸。

      這青山邈邈蔥蘢染翠的地方,誰曾想,80多年前竟是個“紅”透了的世界。瓊崖特委、瓊崖蘇維埃政府、瓊崖獨立師師部等瓊崖黨政軍三大機關先后遷進此地,把溪流潺潺的滑溝一帶變成了當局眼中釘肉中刺的“共產黨‘大窩’”。

      遙想當年,這條紅色小道一定熱鬧非凡,南來北往的革命者川流不息,到此傳達指示、匯報工作、分析形勢。他們帶著一顆紅心來,帶著一份希望去。

      這樣的紅色小道何止一條、兩條,在方圓上百平方華里的母瑞山,在80多年前兩個特殊時間段內,一條條紅色小道星羅棋布、互聯互通,成為共產黨人與敵周旋戰勝艱難險阻的生命通道,兩次保存了瓊崖革命的火種。這些火種越燒越旺、越燒越大,直至湮滅黑暗,照亮全瓊。

      巍巍青山銘記不朽英魂

      落日西沉,當蒼茫疊嶂的母瑞山披上夜色,山中深林卻有一處燈火通明。遠遠傳來鏗鏗鏘鏘的鑼鼓聲,咿咿呀呀的唱腔,以及時不時的叫好聲和掌聲。

      這林海深處的快樂時光,來自紅軍大禮堂,一間茅草搭建的簡陋棚子,紅軍劇團的10多名演職人員自編自演,常常在這里為根據地軍政民烹制瓊劇大餐。

      “在緊張的軍事斗爭之余,根據地的建設有條不紊?!倍ò部h委黨史研究室主任、副研究員崔開勇說,母瑞山根據地辦了軍械廠、醫院、印刷所、糧食加工組、縫紉組、商店、劇團等,因陋就簡,滿足軍民物質精神需求。

      中瑞農場母瑞區第三隊退休職工馬志文家,距離紅軍大禮堂不足百米,老人沒事的時候常去看看,可是靜靜的遺址上種滿了莊稼,“只有一塊紀念碑,什么都沒有了。”

      回望前塵,蹤影難尋。風過處,林木蕭蕭作響,驚起飛鳥數行。

      然而縱然歲月流逝,那一段鐵馬金戈的歷史,已永遠地定格在這片紅色的土地。

      這邊,根據地剛剛獲得片刻休整,劇團的樂器余音未了,那邊,國民黨當局的飛機和大炮迫不及待,輪番上陣,妄想攻進母瑞山,端掉共產黨的“大窩”。

      那是1928年,廣東國民黨蔡廷鍇師和譚啟秀獨立團對瓊崖蘇區進行第一次“圍剿”。是年冬,土地革命轉入低潮,瓊崖上空烏云密布。瓊蘇領導人王文明率領紅軍及革命群眾數百人,冒著敵人的槍林彈雨,向母瑞山轉移,開辟革命根據地,第一次保存了瓊崖革命的火種。

      紅軍得到發展壯大,引起了敵人的恐慌。1932年8月,國民黨對瓊崖蘇區展開了第二次“圍剿”。從此開始,直到1933年4月,在瓊崖革命最為艱苦的8個多月里,瓊崖特委書記馮白駒帶領紅軍隊伍輾轉母瑞山,創造了人類在極端環境中生存的奇跡,第二次保存了瓊崖革命的火種。

      聽,耳邊陣陣山風,那是紅軍在奔跑嗎?看,腳下山石殷紅,那是紅軍的鮮血染成的嗎?

      母瑞山有個叫青龍潭的地方,崖高石堅,水流淙淙。當年,紅軍戰士經常在這里淘米、洗澡、汲水。而這溫馨的生活場面沒有持續多久,便上演了一個如狼牙山五壯士一樣壯烈的故事。

      1932年秋,敵人攻入母瑞山后,10多名紅軍傷病員且戰且撤,最后彈盡糧絕,被步步逼退到潭邊。為了不被活捉受辱,勇士們懷抱鋼槍從石壁上縱身跳入潭中,壯烈犧牲。鮮血染紅了潭水,順流而下……

      此后,當地人把青龍潭叫做紅軍潭,流傳至今。

      巍巍青山,長埋錚錚忠骨,涓涓綠水,銘記不朽英魂。當我們無憂無慮享受幸福生活時,是否自問,幸福怎么來的?是用鮮血換得,是用生命換來!

      林海低吟為生命頑強而歌

      行走母瑞山,掛滿枝頭的野果隨處可見,上山干活的農民不時遇上。然而,把時光拉回80多年前, “當時的母瑞山基本設施已蕩然無存,戰士們完全與世隔絕。”崔開勇這樣判斷。

      在第二次“圍剿”中,國民黨軍隊對蘇區實行燒光、殺光、搶光的“三光”政策,將紅色村莊劃為“無人區”,對母瑞山進行層層包圍,還放出獵狗進行搜山。

      為了打破敵人的圍困,分散敵人的注意力,瓊崖特委決定,紅軍主力向樂會轉移;馮白駒和瓊蘇政府主席符明經帶領特委和瓊蘇政府機關以及警衛連100多人繼續留在母瑞山堅持斗爭。饑餓,是他們最大的敵人。

      餓到什么程度?餓到前胸貼后背,餓到走不動路,餓到坐下再也站不起來。

      在山上的8個月,100多人從來沒有吃過一頓飽飯,有時甚至10多天都吃不上一碗稀粥。

      很快,米飯就吃不上了。紅軍開始挖山薯、摸魚蝦、摘樹果,掏鳥蛋、采蘑菇、掘竹筍。當這樣的食物也不容易找到時,芭蕉心、百花菜、革命菜便成了基本口糧。

      營養嚴重缺乏。長期靠沒油鹽的野菜充饑,很多人患上了水腫、痢疾、瘧疾、夜盲癥,個個臉黃嘴尖,眼凹顴突,滿身長虱,長發披肩,形似山中野人。

      8個多月中,包括紅軍主力在內,有多少人是餓死的?沒有確切的統計。在中瑞農場水坡5隊22段的路邊,當年有棵大榕樹。就在這棵樹下,有9位饑餓的紅軍坐下休息,再也無力站起來。在紅軍軍械廠,50多名技工全部餓死,紅軍醫院的幾十名傷病員也難逃同樣的厄運。

      沒有地方住,今晚睡在石洞里,明晚又睡在密林之中。

      冷得睡不了,只好燒熱野芭蕉葉,一張鋪在地上當席子睡,一張蓋在身上當被子用。

      身上衣服爛了,只好穿樹葉、樹皮,遮擋住人的尊嚴。

      頭發長了,便躺在地上,將頭發放在樹根上用砍刀砍短。

      臺風來了,躲無處躲,便在雨中抱在一起互相取暖……

      這是一段怎樣艱苦的歲月?母瑞哀傷,林海低吟,為這群了不起的生命泣血而歌,為這些響當當的鐵骨卓爾不群。

      火種不滅母瑞山精神永駐

      艱苦卓絕的8個多月,200多個日日夜夜,因了同一個信仰、同一種追求,僅剩的20多位革命者沒有一個人逃跑,沒有一個人叛變。

      當1933年的春天到來,杜鵑花、山稔花、金銀花、木棉花、扶桑花和一些不知名的野花開得漫山遍野時,4月初,馮白駒帶領這支25人的隊伍,經過三天三夜的晝伏夜行,終于回到他的家鄉瓊山長泰村。

      “母瑞山艱苦卓絕的斗爭歲月,在瓊崖堅持孤島奮戰二十三年紅旗不倒的戰斗歷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蔽沂↑h史專家邢詒孔認為,在瓊崖革命處于最艱辛、最危險的時刻,它保存了中共瓊崖黨政領導核心和骨干,使革命火種不滅、紅旗不倒。

      如此頑強的生命力、如此堅強的意志、如此堅定的信念,世所罕見,可歌可泣,成為激勵瓊崖共產黨人和革命軍民繼續前進的巨大精神動力。

      從此,瓊崖革命有了新的轉機。首要任務是加強黨的領導,組建瓊崖特委新的領導核心,召開特委臨時會議,分析經驗教訓,研究部署新的武裝斗爭。

      在瓊文地區,特委秘密開展恢復工作,打擊反革命囂張氣焰。在瓊西南新區,成立瓊崖西南臨委,恢復瓊西南革命工作。在東部地區,恢復了以六連嶺根據地為中心的革命工作……至1937年7月,全瓊13個縣已恢復和建立了7個縣委、3個縣工委和西南臨委。

      母瑞山保存的革命火種,在全島又熊熊燃燒起來!

      母瑞山革命根據地紀念園有三株綠植,長勢很好,園長王學廣把它們看做紀念園的活教材,精心培育。

      摘下一片葉子咬一口,一股苦澀頓時溢滿舌頭。王學廣一遍遍告訴來訪者,這是革命菜,救了很多人,功勞很大。

      王學廣在母瑞山地區工作了50多年,先是當老師,再當校長,退休后志愿到紀念園當義務講解員,至今已14個年頭?!拔覍@里的一草一木都充滿感情,因為母瑞山是一片紅色熱土,讓我留戀,讓我敬重。”他說。

      每有參觀者到來,王學廣都熱情講解,聲情并茂,繪聲繪色,深深感染打動了一批又一批參觀者。有人流下熱淚,有人使勁鼓掌——

      “眼淚和掌聲說明,母瑞山精神永不褪色、永放光芒。只要身體允許,我就要一直講,把母瑞山火種傳遞下去?!蓖鯇W廣動情地說。

      母瑞山革命根據地紀念園內的紅軍潭景色。海南日報記者李英挺攝

     

    ?

      紅色名片

      母瑞山革命根據地紀念園

      母瑞山革命根據地紀念園于1996年落成于定安縣國營中瑞農場場部西南,原址為瓊崖紅軍操場司令臺遺址,總建筑面積5394.6平方米。紀念園中央聳立著母瑞山革命根據地創建人——王文明主席、馮白駒將軍的兩尊身穿紅軍服、佩帶手槍的銅像,高3.5米。母瑞山根據地曾兩度保存了瓊崖革命的火種,為瓊崖人民堅持武裝斗爭23年紅旗不倒做出了重大的貢獻,被譽為瓊崖革命的搖籃。紀念園被定為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全國100個紅色旅游經典景區之一。

      專家連線

      海南省委黨史研究室原主任、研究員邢詒孔:

      母瑞山是海南的“井岡山”

      母瑞山,是革命的山,英雄的山。在土地革命戰爭時期,兩次革命低潮為瓊崖革命保存了革命火種,被譽稱瓊崖革命搖籃,海南“井岡山”。

      母瑞山,位于定安縣南端,方園一百多公里,是五指山向東北伸延的一座山脈。這里山嶺連綿、古樹參天,峽谷急流,地勢險要,易守難攻,有很大的回旋余地。周圍有漢、黎、苗族雜居的二十余個村莊,居民千余人。九月暴動前后,王文明等在母瑞山附近的定七區活動過,打下了一定的群眾基礎。同時,這里又是定安、瓊東、樂會的交界處,國民黨的統治力量比較薄弱,是建立革命根據地,開展游擊戰爭的天然戰場。

      王文明、馮白駒領導紅軍兩次上母瑞山堅持艱苦卓絕的斗爭,兩度保存革命火種,確保了瓊崖革命紅旗不倒,鑄就了母瑞山革命精神,這就是堅定信念、堅忍不拔、實事求是、依靠群眾、艱苦奮斗。母瑞山精神和井岡山精神一樣,是革命先輩給我們留下的寶貴精神財富。在戰爭年代,無數革命先輩拋頭顱、灑熱血,建立了新中國,新海南,靠的就是這種精神。今天,我們進行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建設,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美麗中國海南篇章,仍然需要發揚這種精神。讓母瑞山精神的光輝照耀千秋萬代!

      紅色遺址

      母瑞山革命根據地紀念園定安縣中瑞農場

      留言簿

      無愧革命“搖籃”

      我從事黨史工作數十年,半輩子投入母瑞山革命根據地的研究,隨著研究的深入,我為有母瑞山這塊紅色熱土而深感驕傲和自豪。

      這塊根據地是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中共瓊崖特委創建的中心革命根據地,曾兩度保存了瓊崖革命的火種,為瓊崖人民堅持武裝斗爭23年紅旗不倒做出了重大的貢獻,無愧為瓊崖革命的搖籃。

      ——定安黨史研究室主任、副研究員崔開勇

      為母瑞山一直講下去

      退休至今,我在紀念園義務講解已14年,不記得為多少人講解母瑞山光輝歷史了。最多一次是有一天講了16場,雖然口干舌燥、疲勞之極,但是為了傳播母瑞山火種,傳遞母瑞山精神,這點辛勞不算什么。

      讓我印象深刻的是,參觀者聽得都很投入,看得很認真,很多人真情外露,淚流滿面。他們深深地感染了我,因此我也講得分外投入。只要身體允許,我愿意一直講下去。

      ——母瑞山革命根據地紀念園園長王學廣

      母瑞山精神不能忘

      我很崇拜紅軍,那么艱苦的年代居然堅持了8個多月,沒有一個人逃跑,沒有一個人叛變,值得現在的人好好學習。

      現在時代好了,日子越過越好,但是千萬不能忘記革命,不能忘記母瑞山精神,應該繼續努力,把工作做好,讓老百姓的生活更加幸福。

      ——中瑞農場母瑞區第三隊退休職工馬志文

     

    [來源:海南日報] [作者:] [編輯:覃業偉]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诰W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
    圖解??谝恢軣崧劊汉?谌請蠛?诰W入駐“新京號”
    圖解??谝恢軣崧剕多彩節目,點亮繽紛假期!
    圖解??谝恢軣崧劊汉?谛履暌魳窌⒂?024年1月1日舉辦
    圖解海口一周熱聞:??谡胁乓菍稣\意攬才受熱捧
    圖解海口一周熱聞:??讷@評國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
    災后重建看變化·復工復產
    圓滿中秋
    勇立潮頭踏浪行
    “發現海口之美”攝影大賽
         
         
         
    排行
     
    旅客注意!海口美蘭機場T2值機柜臺17日起調整
    尋舊日時光 ??诓糠帜贻p人熱衷“淘”老物件
    ??冢涸贫匆r晚霞 美景入眼中
    嗨游活力海口 樂享多彩假日
    ??冢撼鞘猩v煙火氣 夜間消費活力足
    ??冢洪L假不停歇 工地建設忙
    市民游客在??诙冗^美好假期
    2023“??诒狈悾ň①悾┗盍﹂_賽
    ??谔炜罩襟A站:晚照醉人
    千年福地尋玉兔 共慶海口最中秋
     
    |
    |
     
         www.yinhu3.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诰W版權所有 未經書面許可不得復制或轉載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6120210010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 0898—66822333  舉報郵箱:jb66822333@163.com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

    瓊公網安備 46010602000160號

      瓊ICP備2023008284號-1
    中國互聯網舉報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