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情歲月燃火種
烽火遠去,浩氣長存。雖然當年美合根據地周邊的蒼莽原始叢林已被郁郁蔥蔥的橡膠林取代,但紀念碑前仍未完全凋萎的花束和清明祭品告訴人們,那一段風云歲月的不朽,那一股民族骨氣的剛強,那一種軍民感情的恒久。
同行的西達農場黨政辦公室主任鄭義亮冒著4月午后毒辣的太陽,給記者深情講述革命先輩當年在美合的崢嶸歲月。他說,附近鄉鎮和農場常在“七一”或清明前后組織青年學生和黨員干部、入黨積極分子前來祭掃和憑吊先烈,瓊崖縱隊老戰士的后人也常常踏訪根據地遺址,緬懷先輩們的斗爭故事……
美合根據地建立以后,中共瓊崖特委遵照中共中央關于“應作長期堅持計劃”,“絲毫也不要依賴國民黨發餉,(要)依靠人民籌給,可求助于華僑,中央不能撥款”,“一切要自力更生”的指示,號召根據地軍民充分利用美合地區有利的自然條件,自己動手,發展農副業生產,增加經濟收入。
戰士們和鄉親們一起在這片山林里開荒種地,建立了醫院、報社、學校、機械廠……短短的幾個月時間內,這里由一片荒蠻的山林,變成了一個熱烈、平等的“紅色世界”。馮白駒、王白倫、黃魂、王業熹等領導同志與干部戰士一起開荒種菜,整個根據地的大生產運動開展得熱火朝天。在根據地里,推行了三七減租的土地政策,減輕農民負擔,發揮佃農的積極性。瓊崖特委還發動群眾在根據地里辦起消費合作社,辦起美合軍械廠。
在根據地生產建設時,獨立總隊也在積極尋找戰機,打擊日本侵略者,不斷取得勝利。依托抗日根據地,中共瓊崖特委成立了軍政委員會,統一領導了美合地區的黨政工作,并積極向周邊村莊傳播革命思想。
歲月流逝,那一段紅色激情歲月,已永遠地定格在這片青山邁嶺中。行走山間,聽到陣陣風吹林響,彷佛是瓊崖戰士們奔跑的腳步,吶喊的呼聲。
盡管僅有短短的一年時間,但美合根據地的建設,在瓊崖革命這份榮耀的歷史上畫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美合根據地的建設,為當時正處在黑暗時期的瓊崖革命斗爭保存了火種,爭取了贏得勝利的時機。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