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瑞雪溺亡后,父母留下了她的照片、醫保卡等作為紀念。新京報記者 涂重航攝
陳瑞雪和7歲的弟弟。
6月14日,河南鄧州市一名12歲女童為救落水的弟弟溺水身亡。這對姐弟是“留守兒童”。他們的父母在江蘇打工,他們在奶奶照料下,在城里上學。
鄧州市的“留守兒童”數量龐大,粗略估算,父母雙方常年在外務工的留守兒童約13萬人,占當地總人口的近十三分之一。
留守女童溺亡事件背后,凸顯的是 “留守兒童”群體因溺水、交通事故、中毒等意外傷害而亡故的事件日益增多的現實。據統計,中國每年有近5萬名兒童死于意外傷害,其中大部分是留守兒童。
對于留守兒童的家庭、學校還有地方政府來說,如何采取有效措施進行應對和防范,改善留守兒童的安全狀況,已成為一個亟待解決的社會問題。
6月30日上午,小雨。距離孫女陳瑞雪溺亡已有15天。這天鄰村有人去世,陳克金和老伴聽到哭聲,又想起離世的孫女,也跟著哭起來。
陳瑞雪溺亡的地點位于河南鄧州市湍河小劉營段。此河段曾采過砂子,水深且急。岸邊豎立著水深危險的紅字警示牌。
陳克金說,孫女死后,他去河邊、孫女的同學家、親戚那里了解一遍情況后,他決定自家承擔這個責任,哪兒也不再找了。
12歲女童:喊著不會游泳仍救弟
63歲的奶奶帶著孫子孫女在鄧州市已住了4年多。多數時間都是她一個人帶孩子。丈夫陳克金平時要在30公里外的老家忙農活。
4年前,與很多外出打工者一樣,陳瑞雪的爸媽選在鄧州市區購置了一套80多平方米的住房。這套房的周邊有鄧州一高、二高、湍河一初中、13小等,買房的目的也是為了讓兒女在城里上學方便。
陳瑞雪出事的6月14日是星期天。對于她來說,每周也只有這天可以出去玩,上小學四年級的她,周六還要去上輔導班。
陳瑞雪留給爸媽的記憶是她特別愛出去玩。
但平時在家,他們住在五樓。奶奶患有嚴重的風濕病,上樓下樓都是難事,也無法帶著姐弟倆外出。陳瑞雪就自己出去玩。出事的當天也是這樣,陳瑞雪對奶奶說下樓玩會兒就上來。
“雙手拽都拽不住。”奶奶說,孫女和孫子平時都不怕她。說得多了,孫女還會跟她對吵,不讓她管。
實際上,當天陳瑞雪與同班的另一女生約好,一起帶著弟弟去湍河邊玩。
另一位女生的家庭與陳瑞雪一樣,父母在外打工,只有爺爺住在城里照看孫女。
從陳瑞雪居住的小區到事發地點有三四里路。當時正值中午,炎熱的河邊比較安靜。
據陳克金描述,那段河道此前曾經采過砂子,水很深,岸邊也豎著警示牌。他了解到的情況是:孩子們到河邊后,弟弟的玩具掉到水里,7歲的弟弟去撈時,滑進水里。姐姐陳瑞雪見狀,一邊喊著自己不會游泳,一邊還是跳進水里救弟弟。這一跳就再沒有上來。
同去的女生見狀,大喊救命,幾百米外的釣魚人陳雷(音)跑過來將弟弟救上來,又下水摸了幾遍,沒有發現陳瑞雪。
接到報警的鄧州消防官兵趕到,在河里找到陳瑞雪的遺體。
?
?
父母:到現在也不了解女兒的內心
“我們這一輩子都虧欠她了,怎么也彌補不回來了。”聞訊回家的小陳夫妻陷入到自責中。他們說,如果不出門打工,或許不會出事。
今年30歲出頭的小陳夫妻倆結婚后到江蘇江陰市打工,一去就是12年。他們干過紡織廠、電子廠、機械廠,從小工升到普工。如今一人一天平均掙150元工資。一個月倆人毛收入6000多元。
小陳每天在廠里12小時,早8點到晚8點。妻子早晚班每月輪流,上晚班時,凌晨1點下班,小陳要騎電動車去接她。
倆人在工廠里的生產線上為產品安裝零件。有時加班到夜里12點。
“下班回來,話都不想說,倒頭就睡。”小陳說,不僅平時與家里父母孩子溝通少,就是天天見面的夫妻話都很少說。
短則半月,多則一個月,他們會給家里打一次電話。電話里,女兒、兒子都會要玩具。
去年春節前,女兒在電話里要一套“芭比娃娃”,還想要一雙溜冰鞋。他們回家給她買了一套“芭比娃娃”,溜冰鞋原本打算今年春節回去再買。
他們多數春節回家都不超過15天。小陳仔細回想,他甚至到現在也不了解12歲的女兒內心世界是什么樣。
最近幾年,孩子懂事后,才知道還是爸媽最親。以前兒子小的時候,夫妻倆回來,都不讓他們抱。
最近兩年,他們一回來,兒子都不跟奶奶睡,吵著要和爸媽睡一起。
每年過完年回江蘇打工,他們都會提前把孩子送到農村老家,買好玩具哄著,他們偷偷離開。否則兩個孩子會揪著衣服,哭喊著不讓走。
村莊:辦喪事都沒有年輕人抬棺
明知道子女由爺奶照顧有弊端,但在外打工的人大多數還是選擇把孩子留在家里。
小陳早就意識到爺奶隔代教育的問題,女兒陳瑞雪不怕奶奶,奶奶也管不住她。
女兒也跟小陳說過幾次,不愿意讓父母外出打工,平時很想他們。
但是打工也是他們無奈的選擇。
小陳說,他和妻子在江陰租住在一個舊廠房隔起來的小房間里,一個月300多元房租。如果要住好一些,租金更貴,即使是一個小區的地下室,也要500元一個月。
在江陰市打工十多年,小陳沒有見哪位工友把孩子接到當地照看。孩子要上幼兒園,上小學是最大的問題。
江陰當地的幼兒園一年要一萬多元。如要上小學,就需在當地買房。按他們的收入,省吃儉用十年,才存了16萬元,僅夠在老家鄧州市城區買一套沒有房產證的“小產權房”。
女兒出事后,小陳夫妻倆決定不再到外地打工了,陪著7歲的兒子在鄧州生活。
但是不出去打工,以后做什么呢?小陳并沒有想好,他說自己也很無奈。“想不了那么多了,反正再也不去打工了。”
他們家的八九畝地,爺爺陳克金在種著。這兩年花生收成不錯,一年能有近萬元的收入。陳克金在農閑時也去附近苗圃里鋤草,一天有50元工錢。
鄧州市是全國的糧食生產大縣,全國小麥的主產區。但當地廠礦企業少,大型勞動密集型企業也并不多。
“回來收入肯定要減少一半。”小陳說,他和妻子都是初中畢業,沒有技術。回來即使能找到工廠上班,一個月也只有1000多元工資。
記者注意到,在小陳的老家,距離鄧州市30多公里的高集鄉任崗村,除了孕婦,哺乳期的女子外,再剩下就是老人和兒童。一對老人帶四五個孫子、孫女的情況比比皆是,村民說,村里絕大多數的青壯年都在外地打工,現在村里辦喪事都找不到年輕人抬棺。
陳瑞雪的爺奶還有一位99歲的父親在農村,這也是爺爺無法長期留在城里照顧他們的原因。
在臨近鄉鎮中心小學的村莊,六十多歲老人每天早上六七點送孫輩上學,已成為當地農村的一景。
2010年,鄧州人梁鴻寫的《中國在梁莊》一書中提及了這一現狀。她書中提到一個案例:當地有老兩口照顧四個孫娃,夏天四個孫娃到河里洗澡全部淹死,最后老兩口也服毒自殺。
當地一位小學副校長說,指望老人擔負起孩子的安全責任實屬為難。一些老人不識字,連學校發的安全須知都看不懂,另外如果他們本身都患病,怎么能看護好孩子不出事?
?
?
學校:“留守兒童”催生民間托教班
陳瑞雪所在的鄧州市第十三小學,每個班都有30多名“留守兒童”。像陳瑞雪這種家長把房子買在城里,爺奶來照顧上學的學生并不多。
班里的“留守兒童”多數都在學校附近的托教班寄宿。據當地教育部門人士介紹,2000年以來,城市里逐漸出現專門寄宿“留守兒童”的托教班。這些托教班都是民辦以營利為目的的機構,沒有在教育部門備案,也不具備相關的安全資質。他們在學校附近居民區租民房,接收來自農村的學生到這里寄宿上學。托教班每月收費500元左右。
鄧州城區某小學副校長王偉(化名)說,這些應運而生的托教班,從一個側面反映了農村孩子選擇到城市或鄉鎮上學的大趨勢。
王偉透露,農村學生向鄉鎮、城市集中造成農村小學大量萎縮,即便是勉強開課的村辦小學也只有10-20多名學生。而城鎮學校則人滿為患,鄧州市城區有16所公辦小學和2所民辦小學。每個班多則100多名學生,最少的也有80多名學生,其中留守兒童占25%。
一位五年級班主任說,開學時每位學生填寫登記表,家長名字和緊急聯系人名字不一致的基本是“留守兒童”。
這位班主任說,90%的留守兒童成績差,極個別學習成績能跟上。另外,這些留守兒童普遍性格內向,因為父母不在身邊,學校一些課外活動他們基本都不參加。
而與主流學生群體脫離,無形當中也影響了孩子性格的培養,導致多數留守兒童性格內向,叛逆心強。
社會:各界仍在苦尋良策
陳瑞雪的事故發生在周末離校的時候,學校方面表示自己沒有責任。
鄧州市第十三小學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老師說,學校對安全方面很重視,每周都召開安全專題班會,教授學生防水、防電、防火等安全知識。
今年暑假前,學校專門印制了《致家長的一封信》,讓家長們在放假期間看好孩子,不要去危險的地方,不能單獨游泳等。
當地教育部門介紹,早在十多年前,各學校都為在校生購買了校內安全險,學生在校內出現的非第三方安全事故,學校會負責。但一旦學生離開學校,節假日在家里發生安全事故,學校的責任就很小了。學校也沒有辦法負責到底。
據鄧州市主管教育的負責人介紹,全市175萬人,每年外出務工人數在45萬人左右,粗略估算,父母雙方常年在外務工的留守兒童約13萬余人,留守兒童問題日益凸現。
為了應對留守兒童的問題,鄧州市已投入1.2億多元,改造了鄉鎮和村辦的近300所學校320余幢校舍,將97所初中、小學建成寄宿制學校。這位負責人表示,這些寄宿學校將會解決70%留守兒童無人管理的難題。
在鄧州市內,教育部門在一所公辦小學、兩所公辦初中開展了寄宿制試點學校建設。
鄧州市主管教育的負責人也坦承,由于農村學生向城市集中的現實,城里中小學建設擴建速度趕不上學生增長速度。如今,城區每個學校都處于超員狀態,若是全部實行寄宿制,還受到當地財力、教育設施、教師配備等多方面制約。因此,目前除了正在進行寄宿制試點的這三所學校外,尚沒有其他公立學校推行寄宿制。
鄧州當地一些鄉鎮干部也對留守兒童安全事故監管道出苦衷。他們說,一旦學生離開學校,依靠政府或社會力量,很難將留守兒童安全問題統管起來。作為基層政府,沒有財力,也沒有精力來管理這件事。目前仍依靠家長對孩子的安全負責。如何預防龐大的“留守兒童”群體不出安全事故,地方政府仍沒有良策。
記者在鄧州市采訪時,正值學生放暑假。鎮上的網吧、游戲廳擠滿了孩子。在托教班寄宿的孩子,放假了也回到爺奶那里,有些爺奶不識字,《致家長的一封信》就扔在教室里,沒有帶回去。
?
?
【爸爸媽媽給陳瑞雪的信】
我們一輩子都虧欠著你
小雪:
你在那邊好嗎?給你買的溜冰鞋你看到了嗎?你出事后,爸媽從江陰趕回來,去超市把你看中的那雙溜冰鞋買給你。
爸媽后悔春節時沒給你買。當時怕你穿著溜冰鞋在街上玩被車撞著。如果那時給你買了,或許你這次就不會去河邊玩了吧?
現在說什么都已經晚了。爸媽的好女兒,都是我們對不起你。就是再有一千個孩子,爸媽還是對你虧欠著,一輩子都虧欠著你。
你在世的時候,爸媽沒能在你身邊照顧,在你最需要爸媽陪伴的時候,我們在千里之外打工。但不是爸媽不愛你和弟弟,是爸媽實在沒有辦法,想去多掙些錢,供你和弟弟讀書。
爸爸媽媽小時候吃的用的都沒有你現在好,我們吃玉米飯長大,但是我們覺得我們比你幸福,每天都很快樂。爸媽到現在都不知道你內心在想什么。每年回家的幾天,光顧著叮囑你學習,親你,也沒有好好問你真正需要什么。
現在爸爸媽媽知道,你心里最想讓我們陪在你和弟弟身邊。每次你在電話里說很想念我們,讓我們不要去打工了,我們都覺得以后肯定會彌補回來的。這次你一走,我們才知道,虧欠你的永遠也彌補不回來了。
你知道嗎?爸爸媽媽在外地打工,也無時無刻不想念著你們。沒有閨女和兒子在身邊的爸爸媽媽也很空虛,每天都覺得自己精神上像一個乞丐。
你走后,爸媽決定再也不去打工了。我們守著你弟弟,再也不分離了。你走了,都是我們的責任,希望別的孩子爸媽看到,也希望他們能意識到,無論如何家庭是最重要的。
爸爸媽媽留下一張你的照片和你的學生卡。照片上的小瑞雪都快長成大姑娘了,眼睛笑起來那么好看。爸爸媽媽永遠記得農歷10月22日是你的生日,在你生日那天我們都會給你祭奠。
永遠愛你的爸爸媽媽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