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地下主管網設計使用年限不應低于50年
東風路大修改造距今約17年
2013年1月10日,東風路南陽路口向北附近塌方;
2014年9月6日,南陽路東風路口正中央的路面發生塌陷;2014年9月20日,東風路南陽路口東南角快車道路面突然塌陷,形成一個3米多的深坑;
2015年5月4日,東風路南陽路口北側100米路西的一處路面塌陷;
2015年5月15日,南陽路東風路口向北50米處,路面中間出現一處塌方……
近兩年來,僅東風路南陽路口,見諸報端的塌方已有6次。每次塌方,鄭州市市政工程管理處方面均解釋稱,是因污水管老化,管道腐蝕發生滲漏所致。
“每次都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難道就不能來個全面的排查?管道老化,到底這里的管道使用了多少年?”有附近居民質疑說。而記者查詢,南陽路修建的時間應該在1991年左右,距今24年。而東風路大修改造距今約17年。
污水管道到底有沒有設計使用年限呢?鄭州市市政設計院相關負責人表示,按照城鎮給水排水技術規范的有關規定,城鎮給排水設施中主要構筑物的主體結構和地下干管,其結構設計使用年限不應低于50年。
“路面出現塌方,除了與管網滲漏有關,也可能和路基回填不實以及相關技術標準不夠規范有關。”鄭州市市政設計院相關負責人表示。
[追責]“塌塌不休”引關注,政府部門表態要追責
記者向有關部門咨詢,至今仍無追責消息
去年,鄭州西三環“塌塌不休”,道路質量成為民眾關注的熱點問題,同時也引起鄭州市政府的重視。今年5月底,鄭州市委、市政府成立由主管副市長任組長的領導小組,表示今后再出現道路塌陷情況,要先處置,后追責。
這次表態后,鄭州市城北路東明路,航海路新鄭路,博頌路信息學院路,經二路緯四路……又接連出現塌方。可每次塌方后,路面都被匆匆填埋。記者向鄭州市有關部門咨詢,未獲得有人因塌方被追責的消息。
“塌方只要找原因,每次總會找出一大堆。另外,塌方是在地面之下,外人很難知根知底,必須有專家組鑒定。”鄭州大學公共管理學院一位專家表示。
記者還從穆林處了解到,鄭州市目前正對城區129公里的老舊管網進行排查,目前已排查出13處空洞區域并進行修補,“對老舊管網的排查從7月份開始,現在仍在抓緊進行。東風路南陽路的塌方點維修,工期預計需要7到10天左右。”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