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紹梧(后排右三)
房門開了,84歲的林紹梧帶著一抹微笑迎了出來。戰爭年代,他舍生忘死追尋光明的世界;和平年代,他傾盡全力成為送達光明的使者。“我的故事3天3夜也說不完。”有著一頭白發卻依然精神矍鑠的林紹梧笑著說。
通訊員邱宇見習記者賈磊/文通訊員李志杰代進葉姍娜/圖
少時赴泰國參加抗日義勇隊
1939年,林紹梧的家鄉文昌遭到日寇鐵蹄踐踏,林紹梧和村里一個小伙伴商量著去尋找在泰國打工的父親。不料剛走到海口,小伙伴就打起了退堂鼓。倔強的林紹梧誰也拉不住,孤身一人從海口坐船去了湛江,又從湛江坐船到曼谷。
在那里,林紹梧幾經輾轉,不僅找到了父親,也生平第一次看到了燈光。這燦爛的燈火,讓年幼的林紹梧心馳神往,更為他開啟了生命里的光亮。
當時,他的父親和大哥都在泰國一個碾米廠做工,他們介紹林紹梧進入曼谷機械廠,成為了一名學徒。在那里,林紹梧對什么都好奇,學什么都快,所學的電力與機械知識,為他日后從事電力工作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實際上,曼谷機械廠是由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進步工廠,在這里,我接受到抗日救國的啟蒙。”林紹梧說,那時他13歲,不久后被吸收進了由黨領導下的曼谷抗日義勇隊,黨組織安排他一邊在夜校學習文化知識,一邊參加革命斗爭。在抗日義勇隊里,林紹梧從不知害怕是何物。他曾在深山里為黨組織的兵工廠站崗放哨,也曾化妝成送餐員去偵察敵情,協助反奸。因表現突出,1945年4月,14歲的林紹梧便加入了中國共產黨。
林紹梧在革命斗爭中迅速成長。1949年,他在黨的安排下回到海南,投身于海南的社會主義建設大潮中。
榮歸故里,點亮瓊崖不滅燈
回國后,林紹梧先后當過軍事代表、澄邁土改隊長,1954年進入海南機械廠。當時的林紹梧雖然年紀輕,卻已擁有了夠硬的技術和管理能力。同年,他調任海口電廠擔任書記。從此,林紹梧投身于電力系統,一干就是41年,一輩子都沒有離開過。
早期的海口電廠,設備極其簡陋,生產環境落后,只擁有幾部日本人留下來的柴油發電機,發電量也只能勉強供應海口、瓊山地區。擔任海口電廠書記后沒多久,林紹梧便開始著手籌建海南第一臺汽輪發電機組,并于1958年投產發電。用他的話來說,這一臺汽輪發電機組是“萬國牌”的,也就是使用各個國家的零件,自己拼湊起來的發電機組,容量達到1000瓦,基本解決了海口地區的用電供應,但是煤質差、污染重等問題在初期一直難以得到妥善解決。
“萬國牌”汽輪發電機組成功投產發電之際,林紹梧又被調任海南潭口電廠籌建處主任,后來還擔任了潭口電廠黨支部書記兼廠長。“在潭口電廠的時候,那個艱苦啊,糧食非常緊張,我發動職工種植甘蔗來換吃的用的。”林紹梧談到潭口電廠籌備初期的情形時說,“找吃的成為工廠運轉的頭等大事。”1962年潭口電廠成功投產送電以后,和海口電廠初步形成了海府地區的供電系統。
1960年,海口電廠發生了一起重大事故,一場火災致使海口地區的供電近乎癱瘓。還在潭口電廠的林紹梧臨危受命,重新擔任海口電廠廠長,全力挽救危局。“有一臺鍋爐燒得很嚴重,(廣東)省里來的專家檢查過后一個勁地搖頭,稱沒有辦法修好了,我偏不信邪,帶領廠里的技術骨干爬進鍋爐,修復成功。”
由于火災過后廠里發電設備奇缺,為盡快復電,林紹梧甚至同前來檢查工作的上級領導拍過桌子,最終上級領導也拗不過這個愛崗如命又一身軍人膽魄的年輕人,終于答應從北京永定河工程局暫調一臺440瓦的捷克進口柴油發電機給海口電廠,以緩解海府地區的發電缺口。
?
?
相關鏈接:
開學日車多易堵 海口交警:出行最好坐公交
海口交警自創“交警style”引各方點贊 激情感染過往司機
海口:電動出租車的呼喚
海口三葉西路便民服務菜市場投入使用 居民不再“買菜難”
海口一網吧離瓊臺師范不到200米距離 市民家長意見大
養豬養羊,非常時期非常出路
相比海口電廠和潭口電廠,始建于1959年的叉河電廠,在設備上更為先進。在當時的海南電網規劃中,叉河電廠的地位舉足輕重,但因受“文革”破壞,生產經營陷入困境。由誰來帶領電廠走出這片泥沼呢?當時的水電局局長很自然地想到了林紹梧。于是林紹梧又一次臨危受命,擔任起叉河電廠廠長。
叉河電廠的難題首先是生活問題。在那個特殊年代,物資極其匱乏,廠里不僅嚴重缺乏食用油和各種副食,連肥皂都沒有,職工們每天灰頭土臉,精神面貌不佳。為了解決肥皂問題,林紹梧跑到各地去采購,終于用誠意打動了領導,利用電廠自產的橡膠從三亞商業局置換來一批肥皂,解決了燃眉之急。
“我從小在黨的隊伍里,受黨的教育成長,他們都說我天不怕地不怕。”為解決電廠的生活難題,林紹梧再一次顯現出“天不怕地不怕”的性格。他做出一個大膽決定:自力更生!林紹梧開始在廠區內“偷偷”組織職工飼養牲畜和種植農作物,最多時廠區豬圈里養了上百頭豬。當時經常有上級檢查組來檢查工作,甚至召開大會讓林紹梧“自我反省”,但林紹梧頂住壓力,堅持自力更生才有出路。林紹梧做的這一切不僅改善了職工生活,更獲得了職工的一致稱贊與擁護。
?? 向上級立軍令狀,造出變壓器
在林紹梧的帶領下,叉河電廠重新煥發了生產活力。“當時缺少變壓器,就連省電機廠也沒有足夠的技術能力制造出來,上級問我們能不能想辦法自行制造,我們就立下軍令狀,說啥也要造出變壓器!”
說干就干,林紹梧風風火火地在廠里召開動員大會。動員大會一散,參與設計制造的職工就再也沒有離開過電廠,吃住都在廠里,連洗澡的時間都沒有,全身奇癢無比,他們就擦藥止癢,在全廠職工的努力下,變壓器僅用15天就制造出來了。
8年叉河的工作經歷,林紹梧稱之為“8年抗戰”。從海南解放初期的海南行政公署電業局,到海南建省后海南省電力公司成立,林紹梧見證了海南電力的發展,他把自己的喜與憂交付其中,化為自己生命的一部分,“這輩子與光明打交道,值!”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