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i id="0yokw"></li>
    <fieldset id="0yokw"><source id="0yokw"></source></fieldset>
    <tfoot id="0yokw"></tfoot>
  • 建設美麗鄉村,離不開鄉村教育。新華社記者調研發現,雖然近年來鄉村教育進步巨大,但邊遠貧困地區鄉村學校建設中的短板問題仍十分嚴重,尤其是師資問題是“最痛的痛點”。
       
     您當前的位置 : 國內新聞>

    讓“師資”不再成為鄉村教育“最痛點”

    海口網 http://www.yinhu3.com 時間:2015-09-10 07:48

      新華網北京9月9日電題:

      新華社記者李亞楠、袁汝婷、劉奕湛、丁靜

      一方面是資金傾斜,投入增多,硬件加強;另一方面則是師資老化斷檔,結構性短缺……

      建設美麗鄉村,離不開鄉村教育。新華社記者調研發現,雖然近年來鄉村教育進步巨大,但邊遠貧困地區鄉村學校建設中的短板問題仍十分嚴重,尤其是師資問題是“最痛的痛點”。

      怎樣的鄉村教育才能托起農村明天的太陽?面對幾個月前出臺的《鄉村教師支持計劃》,人們普遍期盼,各項政策能精準發力,盡快落地,讓“漂亮的薄弱學校”不再薄弱。

      逐步告別“危房時代”

      “那樣的時代,以后就只能定格在圖片里了。”搬出危房那天,劉凱軍和學生們在教室前留了一張合影。

      甘肅會寧,地處干旱貧瘠的黃土高原,卻是基礎教育的強縣。劉凱軍是會寧縣楊崖集鄉罐峽小學校長。他經歷了鄉村教育的“窘迫”時代,“不僅在危房里上課,甚至連教具都沒有,上課就是粉筆加黑板。”

      如今,他和學生們搬進了寬敞明亮的新教室,還用上了“班班通”等先進的教學儀器。

      罐峽小學是鄉村義務教育階段學校基本辦學條件改善的縮影。近些年來,隨著國家及地方各級政府從政策、資金等方面加大投入力度,我國鄉村教育進入了發展“快車道”,在基礎設施等硬件方面同城市差距不斷縮小。

      據甘肅省教育廳廳長王嘉毅介紹,從2014年到2018年,甘肅規劃總投入214.16億元用于改善全省1.1萬多所農村義務教育薄弱學校的基本辦學條件,2014年已投入資金超過56億元,新建、維修校舍120多萬平方米,消除中小學D級危房151萬平方米,項目覆蓋了5400余所農村薄弱學校。

      “讓農村坐上教育發展的‘頭把交椅’。”去年通過國家義務教育發展均衡縣驗收的河南省濟源市教育局副局長原濤說,該市山區學校的“班班通”比例達到70%時,城區還不到60%。目前,該市所有農村學校、教學點都已實現“班班通”,并且所有上網費用全部由財政埋單。

      資金向鄉村教育傾斜已成各級政府的共識。河南省教育廳提供的數據顯示,2014年該省財政教育支出中,僅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學校支出就占到49.3%。湖南省教育廳統計,2014年該省農村學前教育、義務教育、高中階段教育學校共安排公共財政支出495.51億元,占全省的68.6%。

      在中央層面,據不完全統計,中央財政2014年全年安排教育支出近1600億元,其中安排農村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資金878.97億元,占比超過50%。2010年至2014年,中央財政還累計補助資金966.6億元,用于改造鄉村薄弱學校的基本辦學條件。

      截至目前,我國已有28個省份的757個縣(市、區)通過國家督導評估認定,成為國家義務教育發展均衡縣,占全國縣(市、區)總數的26%。

      “無論是基礎設施,還是教師隊伍、學生資助等,進步是很大的。”在基層從教近30年的十二屆全國人大代表、湖南省通道侗族自治縣第一完小校長蒙蘭鳳說。

      祛除“最痛的痛點”

      進步固然巨大,但短板依然明顯。

      地處武陵山區連片貧困地區,從湖南通道縣縣城驅車2個多小時,繞過7公里118道彎的盤山路,記者終于到達位于大山深處的金坑希望小學。校長楊國進充滿憂慮:“隨時可能請不到代課老師,根本沒有體、音、美老師,英語主要靠外面來的支教老師。”

      金坑小學有1至5年級127名學生,還有兩個學前班44個孩子,共171人,11名老師中有5個公辦老師、4個代課老師、2個支教老師。代課老師每月工資僅1200元。

      33歲的楊慶花2004年從懷化學院小學教育專業畢業后就在這里代課,她的兩個孩子一個6歲,一個8歲。“也想過出去打工,又不想讓自己的孩子成為留守兒童”,但因為工資太低,她“不知道自己還能在這兒堅持多久”。

      金坑小學的情況并非特例。記者調查發現,一方面,在一些地方,農村教師老齡化嚴重,部分學校甚至面臨教師“斷檔”之憂;另一方面,農村教師又存在嚴重的結構性短缺,很多地方只能實行包班教學,教非所學、學非所教情況較為普遍。

      今年4月1日,由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十一次會議指出,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基本實現教育現代化,薄弱環節和短板在鄉村,在中西部老少邊窮島等邊遠貧困地區。

      “然而,鄉村教育仍做不到讓每個鄉村孩子都能接受公平、有質量的教育,阻止貧困現象代際傳遞。”河南教育學院教授徐玉斌說,硬件的改善難掩教學質量上的鴻溝,質量差的關鍵在師資。“師資緊缺已成當前鄉村教育最痛的痛點。”

      記者在調研中了解到,在湖南省衡山縣,鄉村小學教師50歲以上的占41%,30歲以下的教師只占15%,少數鄉鎮找不到30歲以下的教師;河南省濟源市56歲以上的鄉村小學教師占20%;在一些農村教學點,退休返聘教師成為“主力軍”。

      作為農村教師重要補充渠道的特崗教師,也不能滿足缺口需要。湖南省通道縣去年計劃招聘120個特崗教師,最終只招到80多個;河南西華縣去年計劃招聘220名老師,報到的只有160多個;封丘縣非本地戶籍的特崗教師流失率約為50%。

      調研路上,記者看到、聽到的一些事例折射出部分地區農村教師的結構性短缺令人憂心。

      湖南省桑植縣橋自彎小學,語文課曾由炊事員“代班”;河南一些農村孩子的數學課由體育老師來教。更多農村孩子的語、數、音、體、美課程,全部由一位包班老師來完成。

      河南省濟源市一位教育界人士告訴記者,她曾在聽教時發現一所農村初中的生物課由音樂老師來教,上課時由于緊張,老師先帶著學生唱了一首歌。該市教育部門統計,山區小學新入崗的數學教師專業對口率不到60%,報考語文、計算機、音樂、體育、美術而改教小學數學的教師達45%。

      這些情況直接導致農村中小學的教學質量同城區中小學差距明顯。2014年冬,濟源市92所小學數學質量抽測,平均分85.2,城區小學全部超過平均分,農村小學僅有2所超過了平均分;2014年中招成績分析,22所農村初中只有2所超過全市平均及格率。

      “學生是根本,教師是關鍵,教學質量是公平核心,教師短缺導致質量無法保證,難阻學生外流,很多農村學校因此成了漂亮的薄弱學校。”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研究員儲朝暉認為,財政傾斜并沒有根本改變城鄉教育質量的剪刀差,某些地方甚至有所加劇。

      “漂亮的薄弱學校”怎么辦?

      “不怕賊偷,就怕來客。”采訪中一位鄉村教師如此描述自己的收入狀況。

      在湖南,農村教師人均月收入為2483元,遠遠低于同學歷、同年齡外出打工人員收入,甚至比當地農民聘請的木工、水泥工的收入還低。

      “收入少、地位低、前景差,鄉村教師崗位憑什么吸引優秀人才?”徐玉斌說,教師是最偉大、最美麗的職業,堅守在邊遠貧困地區的鄉村教師則是更偉大的一群人,但偏偏是這些人的收入得不到保證、價值得不到承認。

      記者走訪發現,一些鄉村教師為補貼家用不得不開發“第二職業”--有人晚上開出租車,有人暑假跟著建筑隊綁鋼筋,有人幫村里蓋房修路搬磚,有人到周邊工廠打零工。

      河南省封丘縣教育局一位干部說,外地來的男特崗老師找對象,當地種地的姑娘都不愿找他,“嫌他收入太低”。以往在村里受人尊敬的“老師”“先生”,現在成了連新房都蓋不起的“窮教書的”。

      “如果老師的待遇和地位在村里都是最低的,怎么能夠讓學生認識到知識的價值?”杜程楓是河南省封丘縣居廂鄉樹人中學業務主任,他和妻子都是鄉村教師。周圍外出打工的村民都建起了兩層小樓,而他全家仍住在上世紀80年代蓋的土坯房里,相比之下頗為寒酸。

      為解決這一問題,今年6月初,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鄉村教師支持計劃(2015-2020年)》,全面部署鄉村教師隊伍建設工作,要求多措并舉,定向施策,精準發力。

      目前,各部門、各地區都已開始積極落實計劃要求。新學期開學全面推開的中小學教師職稱改革的一個重要指向,就是要修訂評價標準,向農村和邊遠地區教師傾斜。有些地方,像湖北省已出臺支持計劃的地方實施辦法,從工資待遇、社會保險、教師補貼、職稱評聘等方面,切實提高鄉村教師的生活待遇。

      “對于目前處于嚴重困難的鄉村教育來說,這無疑是場‘及時雨’,對于改善鄉村教育現狀意義重大。”儲朝暉說。

      “鄉村教師的工資待遇必須讓別人羨慕。”蒙蘭鳳說,“同時還要拓展鄉村教師補充渠道、統一城鄉教職工編制標準、職稱評聘向鄉村學校傾斜,才能讓‘漂亮的薄弱學校’提高教育質量,阻止住生源的惡性流動。”

      受訪專家認為,鄉村教育是否公平、有質量,不僅關系老師、學生、家長,更關系新型城鎮化的基礎和全局。沒有好的鄉村教育,就不會有美麗鄉村,也不會有城鄉統籌發展,全面小康的短板就難以補齊。

      儲朝暉說,從根本上建立城鄉教育的良性生態,就必須真正確立城鄉居民平等享受義務教育權利的理念,然后通過資金投入、人員配置、政策調整等全方位的措施提升鄉村教育水平。

      “解決鄉村教師問題,是提升鄉村教育的重要支點,但必須看到,僅靠這個支點是不夠的。讓城市和農村的孩子擁有享受教育公共服務的均等權利,我們要做的還有很多。”他說。

    ?

    相關鏈接:

    第六期國家殘疾人體育健身指導員師資培訓班在京舉辦
    農村校辦園發展調查:辦園師資何以低水平徘徊
    粵早教機構摸底調查:過半早教機構師資不足十人
    藥師資格考試現大規模作弊 因執業藥師荒引起
    海南學校應保障足球場地和師資 彌補校園足球“缺項”
    國學教材遭“冷遇”:師資、升學壓力影響推廣
    瓊山中學優秀師資團隊俯首甘為孺子牛 化作春泥育紅花

    ?

    相關鏈接:
    瓊山中學優秀師資團隊俯首甘為孺子牛 化作春泥育紅花
    國學教材遭“冷遇”:師資、升學壓力影響推廣
    海南學校應保障足球場地和師資 彌補校園足球“缺項”
    粵早教機構摸底調查:過半早教機構師資不足十人
    農村校辦園發展調查:辦園師資何以低水平徘徊
    第六期國家殘疾人體育健身指導員師資培訓班在京舉辦
    [來源:新華網] [作者:丁峰] [編輯:林明洋]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
    圖解海口一周熱聞:海口日報海口網入駐“新京號”
    圖解海口一周熱聞|多彩節目,點亮繽紛假期!
    圖解海口一周熱聞:海口新年音樂會將于2024年1月1日舉辦
    圖解海口一周熱聞:海口招才引智專場誠意攬才受熱捧
    圖解海口一周熱聞:海口獲評國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
    災后重建看變化·復工復產
    圓滿中秋
    勇立潮頭踏浪行
    “發現海口之美”攝影大賽
         
         
         
    排行
     
    旅客注意!海口美蘭機場T2值機柜臺17日起調整
    尋舊日時光 海口部分年輕人熱衷“淘”老物件
    海口:云洞襯晚霞 美景入眼中
    嗨游活力海口 樂享多彩假日
    海口:城市升騰煙火氣 夜間消費活力足
    海口:長假不停歇 工地建設忙
    市民游客在海口度過美好假期
    2023“海口杯”帆船賽(精英賽)活力開賽
    海口天空之山驛站:晚照醉人
    千年福地尋玉兔 共慶海口最中秋
     
    |
    |
     
         www.yinhu3.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海口網版權所有 未經書面許可不得復制或轉載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6120210010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 0898—66822333  舉報郵箱:jb66822333@163.com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

    瓊公網安備 46010602000160號

      瓊ICP備2023008284號-1
    中國互聯網舉報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