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村務監督委】
村監委趕走污染廠
大到工程建設、財務審核,小到村屋冷氣機水管脫落漏水,村務監督委員會都不放過
證照統一保管并不能從根本上解決村官腐敗問題,如何讓村民有效監督村官的權力運行過程,才是關鍵。
2008年以前,番禺區東環街甘棠村是一個遠近聞名的問題村,村民對當時的村兩委干部極度不信任,導致上訪不斷。然而,該村現在的上訪記錄為零。這個巨大的轉變全賴一年半前建立的村務監督委員會。
“村兩委的所有村務會議,村監委都要列席,村干部就覺得‘多只香爐多只鬼’,比較反感;加之村監委成員的補貼有一半來源于村,讓他們覺得‘吃人嘴軟,拿人手短’,”東環街黨工委副書記、紀工委書記石志偉坦陳,“村監委成立之初,確實不太敢監督。”
面對監督困局,東環街黨工委、紀工委力挺甘棠村村監委,責成村委要全力配合好村監委的監督工作;同時鼓勵村監委成員,“你們拿的補貼不是村干部給的,而是村民的錢,就要為村民服務”。很快,大到工程建設、財務審核,小到村屋冷氣機水管脫落漏水,村務監督委員會都不放過。
“村民的利益大過天”,甘棠村村監委主任蘇志彬說,村里一家電鍍廠離住宅區僅30米,大家怨聲載道。去年8月,該廠十幾年的合同快要到期,村里準備跟他們續租,村監委堅決不同意,“當時招租不景氣,然而大家的健康更無價”,最終使這家污染廠遷出甘棠村。
雖然,村監委不時會讓村干部變成“大頭佛”(粵語,形容給人帶來很多麻煩事),最終換來的卻是“一年多來,甘棠村干部實現零違法違紀”,“村民年分紅從2008年的不到500元到現在每年1萬多元”。
據悉,截至去年8月底,廣州1144個行政村均建立了村務監督委員會,實現100%全覆蓋。
兩把鑰匙管一個章
村監委辦公室的鐵柜柜門鑰匙由村監委掌管,里面抽屜的鑰匙由村委、各經濟社掌管
在黃埔區九龍鎮鳳尾村村務監督委員會的辦公室內,擺放著一個特殊的鐵柜。打開柜門,里面又擺著十幾個上著鎖的抽屜,每個抽屜上貼有村委會或“××經濟合作社”的標簽,各村委會、經濟社的公章、印章就放在對應的抽屜里。
鳳尾村村務監督委員會主任郭坤棠告訴記者,柜門的鑰匙由村監委掌管,里面抽屜的鑰匙則由村委、各經濟社掌管。村里和經濟社需要蓋章的事務,必須先填表申請,經監委會認定符合程序和規范才能開門取章。“對于不合乎要求的申請,就算村書記、村長簽了名也會給退回去”。如果需要帶章外出辦公的,村監委派人跟章。
“‘公章掛在村干部的褲腰帶上’是農村的普遍問題。村干部手握公章,誰跟他關系好就隨時給誰蓋,村民的利益毫無保障。”鎮紀委書記余銀星說,現在行不通了,公章全部收歸村監委,專柜保管。兩把鑰匙管一個章,這一做法已在九龍鎮28個行政村全面推廣。
在鳳尾村村委辦公樓一樓的觸摸屏上,是“廣州市農村廉情預警防控信息系統”的主頁,記者點進“財務公開”欄目,小到村巡邏隊員用油、義務獻血補貼項目都十分清晰。村民湯創興說:“以前征地、承包合同等都是村干部話事,村民根本不知情,現在有了村監委,村里的‘三資’交易都上了平臺,可以動態查詢到。”
據悉,廣州去年制定了市級村務監督工作實施細則,在全市1144個行政村全面啟動監督委員會選舉,通過完善農村監督制度,防止村官大權獨攬。
【村民議事廳】
從村官自治到村民自治
石灘鎮下圍村是原增城市經濟技術開發區的所在地。由于缺乏科學民主管理,以征地拆遷、物業出租及工程建設為核心的村務財務管理混亂。然而,近一兩年來,下圍村風清氣正,發展加快,村容變美,昔日讓人頭疼的“問題村”蝶變成“廣州文明示范村”,在這場突圍背后,實行“民主商議、一事一議”的村民議事廳功不可沒。
在下圍村村委會二樓,記者看到一間300多平方米的會議室,墻上張貼著的《石灘鎮下圍村村民代表議事制度》十分醒目。村莊建設規劃、村集體競技項目承包方案、大額資金使用,村公益事業的籌資方案,征地補償費的分配和使用……議事內容涵蓋了村中大小七方面事務。
下圍村村委會主任郭慶東介紹,對于公示后無異議的議題,村民代表悉數來到議事廳,先用大屏幕演示議題,然后代表逐個發言,有不同意見的可公開辯論。經過充分協商后,再由69名村民投票表決。表決通過就按方案執行。不到一年,下圍村的歷史遺留問題通過“村民議事廳”一一解決。去年全年,下圍村共召開村民代表會議16次,對34個議題進行了民主商議,表決通過事項33項,否決1項。
目前,“民主議事廳”的下圍模式在增城推廣,284個行政村已建成115個村民議事廳。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