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i id="0yokw"></li>
    <fieldset id="0yokw"><source id="0yokw"></source></fieldset>
    <tfoot id="0yokw"></tfoot>
  • 1000個手機號碼,全都是房屋“黑中介”的,用黑色顏料涂在白墻上,涂滿了一間20平方米的小屋——這是一個展覽,也是一次“復仇”。
       
     您當前的位置 : 社會新聞>

    一場被“逼”出來的展示:“復仇”黑中介!(圖)

    海口網 http://www.yinhu3.com 時間:2015-11-05 15:57

    “堅果兄弟”把“黑中介”的號碼涂在墻上。

      1000個手機號碼,全都是房屋“黑中介”的,用黑色顏料涂在白墻上,涂滿了一間20平方米的小屋——這是一個展覽,也是一次“復仇”。

      觀眾可以隨意撥打墻上的號碼,與“黑中介”進行愉快或不愉快的交談。如果吵起來,還會有獎。發起人“堅果兄弟”說,他的展覽名叫“北京黑話”,但來參觀的人更愿意稱它“復仇黑中介”。一個年輕的參觀者,剛走進這間小屋,就感嘆:“我剛到北京的時候,就是這個樣啊。”那時,年輕人舉目無親,就想先找個住處。他在網上發帖租房,鋪天蓋地的電話就打來了,全都是“黑中介”。年輕人說,就像陷入了“黑中介”的汪洋大海……

      被騙后的另類表達

      這就是發起人“堅果兄弟”想表達的。他是一個34歲的男子,“堅果兄弟”是他曾經的網名,現在的藝名。他曾是湖北的大學生、深圳的廣告人,后來辭職想做個藝術家。每隔一、兩年,他就會來北京住上一段時間。他租過三次房子,被騙了兩次。

      第一次,一個“798”旁邊的隔斷間。住進去之后,他才發現劣質的隔斷墻,有濃重的甲醛味。他整夜睡不著覺,臉上起大包。住了沒幾天,他就去找中介理論,但根本沒用。押一付三的2000元,再也要不回來。

      第二次,今年7月。他想租個平房,就在網上找了個房子。中介帶他看了房,他挺滿意,就付了1000元押金。只見了那一次面之后,中介的電話就再也打不通了。1000元,只換來了一張收條。

      兩次被騙3000元,他覺得,騙人的中介真黑啊!他決定為“黑中介”做點事情,這個主意就冒出來了。他決定收集1000個“黑中介”的電話號碼,涂在一間屋子里。收集號碼的過程,并不太難。通過各種各樣的“曬黑中介帖”、“被騙QQ群”,他很快找到了1000個“黑中介”的手機號。接下來,就是找展覽的地方。他聯系到了設在中國人民大學一棟老樓內一處展室,策展人叫Jerome。

      巧的是,Jerome也有被“黑中介”欺騙的經歷。Jerome說,那個中介總是找麻煩,想把他趕走。只要趕走了,招來新租戶就能再黑一次。更巧的是,這間20平方米的展室,就曾經被“黑中介”控制。

      這太好了!遠比普通的展室更真實。開始布展,三天時間,“堅果兄弟”在四面墻和天花板上,寫滿了1000個電話號碼。墻壁的拐角縫隙里,也寫滿了號碼——黑中介無孔不入。

      有一點很可惜。“堅果兄弟”和Jerome親身遇到的“黑中介”,并沒有寫到墻上。不是他們不想寫,而是早把“黑中介”的號碼刪掉了。“那感覺,就像是扔垃圾,想快扔掉,不想再看見。”

    “堅果兄弟”把“黑中介”的號碼涂在墻上。

      只為激怒“黑中介”

      在寫滿“黑中介”電話的屋子里,聽著“黑中介”說話,這就是“黑話”。“堅果兄弟”設計了撥打“黑中介”電話的環節,如果電話里“黑中介”破口大罵,參與者就能領取大獎。

      起初以為很容易,但其實跟想象的不太一樣。接電話的“黑中介”都很客氣,客氣地問:“您需要哪里的房子?……這里您不滿意,還有其他的……價格都好商量。”撥電話的參觀者挺多,但沒有一個“黑中介”發火謾罵。

      甚至有兩位參觀者,各自撥打了一個“黑中介”號碼,然后把電話對在一起,打開免提。兩個“黑中介”就隔空聊了起來。還有的參觀者撥了電話后,并不說話。對方可能以為是找麻煩的,也就不說話,雙方就僵持了一分多鐘,一句話都沒說。

      “就是這樣,大獎沒發出去。”Jerome說,他后來想明白了,“黑中介”并不是一開始就是丑惡面孔的。“開始總是笑的,直到你交了錢。”

      “這1000個號碼?你能保證全都是‘黑中介’嗎?會不會有誤傷?”“也不敢保證,我也不是做的社會調查,”“堅果兄弟”承認,可能有的租房糾紛,中介并不是故意騙人。即使這樣,他還是更愿意相信提供手機號的租客。“因為租客是弱者。”

      至今,還沒有“黑中介”找他的麻煩。他也知道,“黑中介”有各種各樣報復的手段,比如“呼死你”之類的騷擾軟件,但他不怕。他期待著跟“黑中介”的正面交鋒,他想把“黑中介”的聲音都錄下來,在展廳里反復播放。

      在被騙得最慘的時候,“堅果兄弟”也曾問過北京的朋友,為什么北京的“黑中介”這么多。朋友說他“傻”,說他不懂得“斗智斗勇”。已經34歲的“堅果兄弟”,也只好承認自己能力不行,有點傻。“可是傻,就該被欺騙嗎?”

      有意思的“無意義”

      昨天一早,“堅果兄弟”和Jerome開始刷墻。過幾天要辦個畫展,他們要把墻壁恢復成白色。他倆已經連刷了三天,但還是蓋不住“黑中介”的號碼。寫滿1000個號碼只用了三天,但三天卻根本沒法抹掉這些“黑中介”。

      他們也曾想過徹底鏟掉,但那樣墻面就會坑坑洼洼。如果沒人幫助,僅憑這兩個北漂的“藝術家”,根本不可能恢復原狀。妥協之后,他們還是一層又一層地刷白。他們說,看來還是涂黑比較爽,刷白太難了。

      最近半年,“堅果兄弟”一直生活在北京。雖然這個城市的問題挺多,但他喜歡這里。因為這里,有意思的人多,他也想做有意思的人。

      下午,“堅果兄弟”推著一臺吸塵器出門了,這是他接下來的藝術,一個關于“霧霾”的。他要連續用100天的時間,每天開動吸塵器,在北京大街小巷的空氣中吸塵。昨天是永恒胡同,前天是北溝沿胡同,大前天是靈光胡同,至今已經81天。

      到100天的時候,他要打開吸塵器,把里面的塵土、霧霾取出來。燒成一塊磚,再砌進房子,就像塵埃消失在成千上萬塊磚里。

      推著吸塵器走在路上,很多人覺得好奇,就問他。他說:“我是北京的空氣清潔員。”有個年輕人就說,“北京真是先進,還有專門清潔空氣的人。”他就笑笑。“堅果兄弟”說,他愿意做這樣有意思的事情,比如吸塵,比如1000個號碼,雖然很多時候,好像看起來無意義。

      “堅果兄弟”曾在深圳成立過一個公司,名字就叫“無意義公司”,專門做些類似的事情。他只希望這個世界能變得更好。

    ?

    ?

    ?

    相關鏈接:

    黑中介網上發布虛假招聘騙錢 26人被刑事拘留
    研發新款兼職APP 告別黑中介
    韓國整形黑中介專坑中國人 女子整容失敗自殺3次
    “黑中介”中天置地再遭北京市住建委曝光
    韓國整形利益鏈曝光:國內美容院是黑中介主角
    黑中介寄血香港驗胎兒性別 粵衛計委:將取消指標

    ?

    相關鏈接:
    黑中介寄血香港驗胎兒性別 粵衛計委:將取消指標
    “黑中介”中天置地再遭北京市住建委曝光
    韓國整形黑中介專坑中國人 女子整容失敗自殺3次
    研發新款兼職APP 告別黑中介
    黑中介網上發布虛假招聘騙錢 26人被刑事拘留
    [來源:北京晚報] [作者:李嘉瑞] [編輯:王善棟]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
    圖解海口一周熱聞:海口日報海口網入駐“新京號”
    圖解海口一周熱聞|多彩節目,點亮繽紛假期!
    圖解海口一周熱聞:海口新年音樂會將于2024年1月1日舉辦
    圖解海口一周熱聞:海口招才引智專場誠意攬才受熱捧
    圖解海口一周熱聞:海口獲評國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
    災后重建看變化·復工復產
    圓滿中秋
    勇立潮頭踏浪行
    “發現海口之美”攝影大賽
         
         
         
    排行
     
    旅客注意!海口美蘭機場T2值機柜臺17日起調整
    尋舊日時光 海口部分年輕人熱衷“淘”老物件
    海口:云洞襯晚霞 美景入眼中
    嗨游活力海口 樂享多彩假日
    海口:城市升騰煙火氣 夜間消費活力足
    海口:長假不停歇 工地建設忙
    市民游客在海口度過美好假期
    2023“海口杯”帆船賽(精英賽)活力開賽
    海口天空之山驛站:晚照醉人
    千年福地尋玉兔 共慶海口最中秋
     
    |
    |
     
         www.yinhu3.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海口網版權所有 未經書面許可不得復制或轉載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6120210010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 0898—66822333  舉報郵箱:jb66822333@163.com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

    瓊公網安備 46010602000160號

      瓊ICP備2023008284號-1
    中國互聯網舉報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