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日上午,交匯點記者接到市民報料稱,有村民在南京六合區方山地質公園附近挖土時,發現一個“神罐”,記者趕往現場時,這個被村民挖出來的神罐已經被當地橫梁雨花石館的一名老板高價收購走,記者隨即趕到橫梁雨花石館,一探究竟。
記者在橫梁雨花石館交易市場的三樓電梯口,看到了這個剛剛被眾人弄上樓的石疙瘩。記者發現,這個石疙瘩又像個大石罐,石罐身上粘連著許多大大小小不同規格和顏色的雨花石,令人惋惜的是,石罐上方有一個人為損壞的口子。據收購石罐的主人葉某回憶,有村民在附近方山地質公園附近的廢棄砂礦挖土時,無意間在地下1米深的地方挖到一個“石疙瘩”,并沒有在意,后來,越往下挖越挖不動,這位村民便告訴了平時常來收購雨花石的葉某。
葉某得知消息后,立馬趕到現場,仔細查看后感覺這個石疙瘩可能是個寶貝,便找來一臺挖掘機挖取,可駕駛員是個新手,作業時不小心將石疙瘩上方的一塊碰碎了。石疙瘩弄上地面后,收藏雨花石多年的葉某立即將石疙瘩身上包裹的泥土清理掉,石疙瘩立馬露出芳容。葉某不由大吃一驚,一眼就認出這個眼前這個石疙瘩可能是“金陵神罐”。葉某說,以前他在南京雨花石館看到過類似的金陵神罐,號稱“金陵第一神罐”,但體積和重量都只有這個的一半,19日出土的這個才是真正算得上“第一神罐”。
經協商,葉某從村民手里收購了這個罐子,并將其運回了橫梁雨花石館,準備把它奉為鎮館之寶。當著記者面,葉某拿來尺子量了一下, “神罐”長110厘米、高70厘米,葉某喊來雨花石館四個朋友一起幫忙抬,都沒有抬起來,估計石罐重500公斤以上。記者發現“金陵第一神罐”身上粘著大大小小的五顏六色的雨花石,就像鑲嵌在石罐上的一顆顆“寶石珍珠”。葉某希望有專家能到現場勘察一下,看看砂礦地底下還有沒有類似的“神罐”,如果有的話,能否組織專門的技術人員進行挖掘,以免這些“神罐”遭到人為損壞或盜挖。
記者帶著現場拍攝的視頻請教了南京雨花石鑒賞專家、六合區旅游局副局長王曉鐘。王曉鐘在仔細看完了視頻后,很興奮。他告訴記者,2009年,在六合橫山山腳下,有村民在砂石里首次發現一個雞蛋大的神罐,不久,央視十套《科技之光》欄目聞訊趕到六合,聚焦“金陵神罐”。中國地科院火山礦產研究中心首席科學家陶奎元曾在現場揭秘:“石罐是由火山爆發、河流搬運過程中無數個巧合拼湊而成。它的生成,需要特殊的河床、漫長的風化以及深厚的巖層。”這種圓石球前幾年剛剛從六合地下被發現,由于外形像罐子,罐體上粘滿了許許多多的雨花石,不但數量少,而且其他地方還沒有發現,經文物部門考證只有南京才有。說其‘神’,是因為它形成的玄妙過程讓人費解,‘罐’是說它的肚子是空的。”陶奎元認為,“金陵神罐”的研究價值不亞于雨花石。
“在一些沒有完成最后風化的石罐內,我們發現了玄武巖,謎底隨之揭開。”陶奎元說,玄武巖是火山爆發時生成的一種富含鐵的巖石,經過風化成為碎塊,在河床里與其他卵石形成砂巖。其間,玄武巖碎塊經過河水的過濾,一些不穩定的元素如氧化錳、氧化鈣、氧化鈉等被遷移走了,形成空腔;剩下相對穩定的元素如二氧化硅、氧化鐵,成為罐壁。
“整個過程,充滿巧合。”專家說,首先是玄武巖的生成,接著要有特殊的河床,水流速度不能太急,否則會把玄武巖沖走,風化過程相當漫長,最后‘藏身’的雨花石砂礫巖層厚度不下10米。這種大自然的作品鬼斧神工,數量極少。據他推測,“金陵神罐”與六合的石柱林產生于同一時代,距今至少有一千萬年。
王曉鐘分析后認為,“金陵神罐”形成,是地地道道的六合特產,在一萬年前,六合這個地方是一片洼水平地,很多的砂石匯聚在六合這個地方。一千萬年之前,我們六合橫梁方山率先火山噴發,照這么推算,這個罐子至少“一千萬歲”了,火山噴發時把匯聚在這里的雨花石石層得到抬升,所以形成了六合地區現在的24座火山口。王副局長告訴記者,六合地下埋藏著許多雨花石、鵝卵石、瑪瑙石、白土、紅砂等礦產資源,“金陵神罐”過去幾年偶然也發現過,但都是一些很小很小的石罐,小的只有雞蛋大,最大的也只有水桶那么大,但從來沒有出土過像這么大的“神罐”,這在全國范圍內也極為罕見。
?
?
?
相關鏈接:
南昌西漢海昏侯墓出土青銅雁魚燈 可調節燈光亮度?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