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遲退休備受大家關注,據報道,近日,網上瘋傳一份退休事件表格,人社部社會保障研究所所長金維剛表示,這份表不是真的。據悉,延遲退休是每3年延遲1歲。
網傳表格
網傳表格近來一份名為《人社部漸進式延遲退休年齡時間表》在微信朋友圈內熱傳,很多人開始對照這份表計算自己的退休時間。人社部社會保障研究所所長金維剛表示,這份表不是真的。
金維剛9日在清華大學舉辦的一個論壇上表示,人社部正在制定的延遲退休政策是一份比較穩妥的方案,大約每三年提高一歲。該方案的基本原則是:小步慢走,逐步延長退休年齡,同時在延長退休年齡之前建立緩沖的機制,盡量減少退休政策調整帶來的影響。
按照人社部部長尹蔚民今年初對外公開的時間表,人社部會爭取2015年完成延遲退休方案制訂,2016年報經中央同意后征求社會意見,2017年正式推出。方案推出至少五年后再漸進式實施。這意味著中國最早將在2022年首次延長退休年齡。
延遲退休是中國當前最受爭議的公共政策之一,無論是網絡調查還是高校課題組的問卷調查,均是反對者眾,贊成者寡。從應對人口老齡化的角度來看,學界普遍認為延遲退休是中國應該走的一條路,但也有很多學者擔憂延遲退休會將中低收入的藍領工人陷于更加困難的境地。
雖然在延遲退休這一問題上大家眾說紛紜,不同機構提出了不同的方案,但有一點是達成共識的,那就是“要彈性不要剛性”。金維剛也表示,會適時引入彈性退休政策,不實施一刀切,注重運用經濟手段形成調節退休年齡的激勵和約束機制。
民眾不贊成延遲退休
人社部新聞發言人李忠表示,制定延遲退休政策總的考慮是根據人口老齡化的趨勢和勞動力狀況,把握調整的節點和節奏,“小步慢走,漸進到位”,即每年只會延長幾個月的退休年齡,同時提前向社會預告,給公眾以心理預期。
雖然政府時不時就會發出“安民告示”,但每一次關于延遲退休的話題都會引起社會的關注爭議,而且反對者遠遠多于支持者。
清華大學9日發布的《2015中國居民退休準備指數調研報告》對2000名人士所做的調查顯示,有39%的受訪者認為退休年齡應該保持不變,30%的受訪者認為退休年齡可以延遲,但必須要有一個限度。在中國,只有10%的受訪者認為退休年齡可以隨著預期壽命的延長而延長。
報告還顯示,不同年齡段的受訪者對于延遲退休年齡給出了截然相反的答案。多數受訪者退休前反對延遲退休,退休以后卻轉而支持,51%的中年(33~44歲)受訪者反對延遲退休,可能因為工作壓力比較大,但是77%的退休后受訪者轉而支持延遲退休,可能是考慮到養老金的收支問題,希望增加繳費人口,減少與自己一樣的退休人口。
民眾反對延遲退休根本原因在于退休是一種福利,福利的剛性原則決定了一旦下調就會遭受非議。不僅僅是在中國,延遲退休年齡在世界各國都會受到民眾不同程度的反對,但中國情況又與發達國家有所不同。
中國社科院社會學系研究員唐鈞表示,中國和很多發達國家的不同在于階層結構的不同,發達國家是以中產階級為主、以白領為主的,相對而言他們比較容易接受延遲退休。而中國70%的勞動者是藍領工人。
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副教授章錚表示,在中國人口趨于老齡化的情況下,延遲退休是合情合理的。但同時也應關注到,受到延遲退休影響的一大批藍領勞動者對失業與低收入就業的擔憂。
收支矛盾倒逼延遲退休
最近幾年,養老保險基金收支不平衡加劇迫使政府加快了養老保險制度改革的步伐。從基金運行的情況來看,收支不平衡的一個重要原因是制度的撫養比上升:退休人員迅速增加,承擔繳費在職的人員所占比重相對減小。
撫養比是基本養老保險收支中最敏感的因素之一,城鎮職工退休年齡過低是制度撫養比上升的重要原因。
李珍對本報稱中國人民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教授李珍表示,延遲退休年齡既可以增加保費收入,又可以減少退休金支出,能做到雙向正面影響制度的財務狀況,在人口老齡化的情況下是必然的選擇。
中國的退休年齡(女職工50歲,女干部55歲,男60歲)已經有60多年沒有修改過了。上世紀50年代規定退休年齡時中國人口平均預期壽命只有40多歲,到改革開放之初時,勞動保險法下的退休制度是37個人工作,一個人退休。到今天,中國人口的預期壽命達到73.8歲,養老保險的贍養比為3∶1,但退休年齡卻一直沒有改變。
不僅如此,提前退休的問題也非常嚴重。除了國企改革時數以千萬的提前退休人員以外,還有一些特種工種是政策允許提前退休的,很多地方提前退休的人數在增加。金維剛說,當前“未老先退”的問題特別突出,有的地區提前退休的人員占到當年退休人員的30%。目前中國實際的平均退休年齡只有54歲。
最近幾年,養老保險基金收支不平衡加劇迫使政府加快了養老保險制度改革的步伐。從基金運行的情況來看,收支不平衡的一個重要原因是制度的撫養比上升:退休人員迅速增加,承擔繳費在職的人員所占比重相對減小。
鏈接
[美國]
自己權衡自己定 67歲是個偽說法
美國人67歲退休,其實是個偽說法。七老八十還在發揮余熱的美國人多的是。實際上,美國并沒有嚴格的退休年齡,只要你還干得動、老板也愿意雇你,就可以繼續工作。但是對于關于享受社會保障福利,美國確實有年齡的規定。
美國的退休政策分三個層次。
提前退休:年滿62歲就可以開始領退休金,但要打7折,每推遲一個月領取,打的折扣就少一些。
正常退休:根據出生日期的不同,美國社會保障局設定了不同的正常退休年齡,比如1937年和1937年以前出生者,退休年齡是65歲,1943年到1954年間出生者,退休年齡是66歲,1960年和1960年后出生的人,退休年齡是67歲。在正常退休年齡內退休的人,可以領取全額退休金。
延遲退休:選擇延遲退休的人在原有的退休金基礎上還能獲得獎勵性的收益。
這種以自愿為原則、漸進式的退休制度設計,讓人們可以根據自身情況進行選擇,而拉開檔次的退休金獲得比例,特別是對于延遲退休的獎勵性收益,一定程度上鼓勵了美國人延遲退休。
[新加坡]
退休年齡與公積金掛鉤 老人樂于繼續發揮余熱
新加坡采用的是公積金的養老方式,繳納的公積金的數額和工資是掛鉤的,工資越高公積金越多。公積金又分為幾部分,最重要的是養老、保健和住房。
新加坡人從開始工作就要繳納公積金,等到退休的時候,政府一次性給付絕大部分的公積金。
新加坡的公積金繳交率基本穩定在40%,其中雇主需繳17%,雇員需繳23%。原規定55歲退休時就能領取公積金,后來退休年齡從55歲延長至60歲,現在又延長至62歲(男女退休年齡相同)。
另外政府鼓勵已達退休年齡但身體健康的員工繼續工作,給予60歲以上的員工更多的就業入息補助。以一名月薪5000新元的62歲普通員工為例,他獲得的就業入息補助款項為每月1000新元,其中支付的現金占總金額的30%,其余撥入公積金個人戶頭。
繼續工作可以給老員工帶來很多好處,可以累積更多的養老金,由于法律規定雇主可以重新雇用年滿62歲的員工,因而新加坡老人樂于繼續發揮余熱也是情理之中,因為這樣就能享受越來越長久的夕陽紅。
[日本]
社保最少要繳25年 65歲也不一定退休
上世紀70年代,日本規定的退休年齡為55歲,到了80年代,退休年齡被延長到60歲,而今則進一步延長到65歲。
2013年4月1日,日本“高齡者雇用安定法”修正法正式實施,該法規定企業有義務繼續雇用面臨退休但有工作意愿的65歲以下員工,受此影響,日本的實際退休年齡線可能將推遲5歲。這一法案出臺的背景,則是養老金領取年齡的推遲。男性可領取養老金的年齡從60歲提高至61歲,2025年還將提高至65歲;女性則比男性晚五年實施。
目前,日本養老金的最低繳納年限為25年,支付開始年齡為65歲。日本對低收入群體有免交養老保險的制度。低收入群體可以申請免交養老保險,養老保險局根據申請人的家庭收入情況,決定是否給予免除,或免除多少。
現實生活中,能夠持續工作到退休年齡的女性很少。大多數日本女性會選擇在結婚、生育之后,辭掉工作回歸家庭;承擔養家糊口重任的男人們則很多選擇“退而不休”。
[瑞士]
高福利下的延遲退休 67歲退休正在討論
被認為是全球最適合養老國家的瑞士是最早實行65歲退休的發達國家之一。
瑞士的退休年齡與人們的平均壽命有關。瑞士是歐洲壽命最長的國家,在世界上也排在前幾位。
瑞士的退休年齡還與社會福利有關。瑞士是一個高福利國家,他們擁有完善的社會保障體系和養老體系。婦女享有一年的產假和免費產前檢查、生產住院、產后護理等權利,如若有8歲以下的孩子,還擁有每天工作6小時的權利;失業人員也可以領取較為豐厚的救濟金,不用工作就有飯吃。
如此龐大的經費支出,肯定需要人去創造,延遲退休年齡無疑是緩解國家財政壓力最直接有效的辦法。
盡管如此,瑞士人民仍然強烈要求將退休年齡下調至62歲,或實現“彈性退休制度”,但這一呼吁并未得到國會的通過,相反,瑞士政府面對日益增長的失業率和財政赤字,打算將退休年齡再延遲兩歲,即67歲退休。
[英國]
取消強制退休年齡 允許工作更長時間
根據英國廣播公司1月13日消息,從今年4月6日到10月1日期間,英國政府將逐步取消65歲法定退休年齡的限制,國民將獲得自由選擇退休年齡的權利。英國商務部表示,允許國民工作更長時間有利于英國的經濟繁榮。
根據法定退休年齡政策,過去英國公司一般會強制員工65歲退休。而今年4月6日到10月1日期間,只有那些已經被告知4月6日前退休,或者本人已經提出申請確定在10月1日前退休的員工可以被強制退休。10月1日以后,用人單位將不能再援引法定退休年齡政策來強制任何員工退休。
三問延遲退休改革 小步慢走 一舉數得
我國的延遲退休究竟會有哪些政策上的考量?在諸多制度設計和政策跟進中如何興利除弊,避免一刀切,并且更加切實可行地回應公眾關切?
一問:為何要延遲退休?
老齡化加劇是主因 養老金收支欠平衡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的壽命在延長,工作年限相應應該提高。”國家行政學院教授竹立家認為,老齡化加劇是延遲退休主要原因,其次勞動力供給總量也在逐步減少。漸進式延退也與勞動力資源總量的下降趨勢相適應。
中國社會保障研究中心主任褚福靈也表示,人們的壽命在提高是延遲退休的重要因素。他提出,目前,社保繳費年限與退休后的領取年限的比例有些失衡。
二問:為何要“漸進式”延退?
給大家一個心理預期 與國際接軌
“延遲退休關系到每個人的利益,能夠順利推行十分重要。”褚福靈舉例說,美國,從65歲延遲到67歲用了15年左右時間。同樣是延遲兩歲,德國則用了17年。漸進式延退給大家一個長期的心理預期。一年延長幾個月,比較容易被人接受。這樣既與國際接軌,又能獲得更多的認可和接受,對社會造成的震動更小。
褚福靈表示,從方案制定到公布再到實施,還要經歷一段很長的時間,小步慢走,讓大家充分認識,政策才能更好地執行下去。
三問:延遲到多少歲比較合理?
65歲是趨勢 按工種分類更合理
“到2020~2025年左右,退休年齡延長至65歲左右是一個大趨勢。”褚福靈認為,男女退休的年齡,國際上看還是普遍存在一定差異,有三分之二的國家是男高女低,僅有三分之一為同齡。就目前看,現階段我國退休年齡的男女差異是5~10年,若要男女同齡,難免會出現女性退休年齡提高到太快的情況。他認為,第一步先達到男性65歲,女性60歲,之后保持這個參數,未來實現自動調節。
此外,上述兩位專家同時認為,按工種分類制定退休年齡更為科學。褚福靈表示,應借鑒一些國際經驗,指定退休年齡區間,在一個年齡段內,根據勞動性質和工作愿望自行選擇。尤其對待特殊工種,要有一個特殊的政策。
有媒體還指出,除了職業差異外,制定延遲退休政策,還應考慮到勞動人群的地區差異、壽命差異、收入差異等因素。
撫養比是基本養老保險收支中最敏感的因素之一,城鎮職工退休年齡過低是制度撫養比上升的重要原因。
李珍對本報稱中國人民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教授李珍表示,延遲退休年齡既可以增加保費收入,又可以減少退休金支出,能做到雙向正面影響制度的財務狀況,在人口老齡化的情況下是必然的選擇。
中國的退休年齡(女職工50歲,女干部55歲,男60歲)已經有60多年沒有修改過了。上世紀50年代規定退休年齡時中國人口平均預期壽命只有40多歲,到改革開放之初時,勞動保險法下的退休制度是37個人工作,一個人退休。到今天,中國人口的預期壽命達到73.8歲,養老保險的贍養比為3∶1,但退休年齡卻一直沒有改變。
不僅如此,提前退休的問題也非常嚴重。除了國企改革時數以千萬的提前退休人員以外,還有一些特種工種是政策允許提前退休的,很多地方提前退休的人數在增加。金維剛說,當前“未老先退”的問題特別突出,有的地區提前退休的人員占到當年退休人員的30%。目前中國實際的平均退休年齡只有54歲。
有地方社保局長也向本報記者表示,由于養老金11連調,退休人員和在職職工的工資已經出現了“倒掛”,退休的比在職的每個月還要多拿幾百元,所以以各種方式要求提前退休的人員大增,凡是與特殊工種有一點關系的都會來申請提前退休。
提前退休加劇了基金收支的不平衡,因此有一些專家也認為,當前首先堵住“提前退休”的口子,之后再延遲退休年齡。從目前一些機構制定的方案來看,延遲退休年齡將是一個一攬子的計劃,在所有人都會延遲的前提下,分人群來制定不同步驟的延退方案,用很長的過渡期來實現同齡退休。
中國社科院人口與勞動經濟研究所上周公布了“社科院版”的延退方案,建議職工養老保險的退休年齡改革方案分兩步走。
第一步:2017年完成養老金制度并軌時,取消女干部和女工人的身份區別,將職工養老保險的女性退休年齡統一規定為55歲。第二步:從2018年開始,女性退休年齡每3年延遲1歲,男性退休年齡每6年延遲1歲,直至2045年同時達到65歲。
金維剛說,延遲退休是我國借鑒國際上應對老齡化通行的做法,以促進養老保障制度長期可持續發展。這是一個緩慢過渡的政策,不會對社會造成很大的負面影響。
?
?
?
?
?
相關鏈接:
報告建議2018年開始延遲退休 到2045年延遲至65歲?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