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一位媽媽在北京的地鐵上哺乳引發爭議。據記者調查,濟南目前面向公眾開放的哺乳室僅有40余家。孩子“吃飯”不方便,讓簡單的日常出行成了不少哺乳期媽媽面臨的難題。公共場所設立更多哺乳室也成了這些媽媽們的共同愿望。
人前喂奶太尷尬廁所充當哺乳室
“有了孩子以后,一想到出門就頭疼。”市民王女士今年剛剛有了小寶寶,以前愛逛街的她現在卻很少出門了。其中的原因,除了帶著孩子出門要多帶很多東西,更重要的原因是王女士是母乳喂養,但很難在公共場所找到哺乳室。
王女士說,雖然出門會開車,很多時候能在車里喂孩子,但更多時候車內的環境實在太差。“夏天熱得像蒸籠,孩子沒吃兩口奶就先熱出一頭汗。”王女士說,要是逛街走得遠了,臨時回到車里喂奶也不現實。
王女士介紹,比如有一次是在公園的游船上。一個小時的路程對大人來說不算什么,但才走了三分之一,孩子就不干了。“游船上還有其他乘客,我堅持了十幾分鐘,孩子哭得越來越厲害,最后沒辦法用隨身帶的小毯子罩在外面,這才喂了奶。”王女士說。和王女士一樣為喂奶頭疼的哺乳期媽媽還有不少。市民李女士有時會在商場的衛生間給孩子喂奶,但仍擺脫不了尷尬的感覺。“別人或多或少會投來異樣的眼光,每次都是匆匆喂孩子幾口就趕緊走。”李女士說。
而且,不光是在商場、公園等公共場所,很多職場媽媽也面臨工作場所沒有哺乳室的尷尬。上班族楊女士稱,由于單位離家太遠,中午不能回家,她只能把多余的奶水擠出來,裝到專門的保鮮袋中帶回家。但在辦公場所找個私密的地方卻不容易。“唯一私密點的地方恐怕就是衛生間了,可這樣的環境里,衛生條件實在太差。”楊女士說,在廁所里擠的奶,總擔心會滋生細菌,給孩子吃也不放心。
整個城市哺乳室僅40余個,太少了
據了解,濟南多數商場、公園、超市等公共場所都沒有配備專門的哺乳室,只有火車站、少數新建的商場設哺乳室。比如在恒隆廣場,就有獨立的育嬰室,里面有寬大的沙發、洗手池、可供孩子躺在上面的軟墊等。
此外,一些具備條件的商家也設立了哺乳室,并面向公眾開放。“濟南約有40多家母乳喂養室,基本是對外開放的。”濟南簡單愛母乳哺育中心負責人周羽說。周羽是“母愛10平方”項目的推廣者,據她介紹,“母愛10平方”是聯合國兒童基金會和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婦幼保健中心聯合推出的,為的就是幫助媽媽們方便快捷地找到身邊的母乳喂養室。
加入到這個項目中的既有火車站這樣的大型場站,也包括一些母嬰機構、餐廳等商家。“需要喂孩子的媽媽可以就近去周圍對外開放的哺乳室。”周羽說,這無疑為哺乳期的媽媽們提供了很大的方便。但周羽坦言,對濟南這么大的一個城市來說,40多家哺乳室實在太少了,而且很多孩子聚集的地方仍然缺少哺乳室。“比如動物園,孩子這么多的地方,理應有個哺乳室的。”周羽說。
而除了這些面向公眾的哺乳室,一些企業單位則針對員工設立哺乳室。據了解,今年8月份,濟南第二機床集團公司就啟用了“愛心媽媽小屋”,借此關愛職場媽媽,支持母乳喂養。山東省總工會的工作人員介紹,年底前全省將建設400個愛心媽媽小屋。
“濟南市目前有五六家愛心媽媽小屋,多是事業、企業單位根據自己的情況建的。”濟南市總工會的一名工作人員介紹。高新區總工會工作人員馮女士說,企業只要有需求、有場地,就可以申請。
有哺乳室更需要友愛的社會態度
公共場所哺乳室數量有限,一定程度上是因為商家難免考慮到成本問題,寸土寸金的情況下并不愿意單獨劃出一片區域來做哺乳室。
而現有的哺乳室使用中也存在一些問題。比如恒隆廣場的育嬰室,只有周末是全天開放的,工作日門則是鎖著的,使用時需要聯系女洗手間的清潔員。據一名清潔員介紹,鎖門并不是要擋住喂奶的媽媽們,而是迫于無奈。“一直開著時,有的人會進去抽煙。”該清潔員說。
周羽則表示,有的哺乳室衛生狀況堪憂,還有的商家雖然愿意加入“母愛10平方”,但違背了母乳喂養的初衷。“比如有的商家本身是銷售配方奶粉的,有大量的廣告,甚至標志本身就是個奶瓶,但哺乳室設立的初衷是為鼓勵母乳喂養。”周羽說,因此這樣的環境里設立哺乳室也并不合適。
周羽說,公共場所提供哺乳室是對媽媽和寶寶的關愛,是社會對這個群體的一種態度。在成本方面,其實哺乳室并不需要太大的地方。它的臨時性決定了一個試衣間甚至一個可以拉上簾子的座位就可以。“很多商家都是臨時設的,辦公室、員工休息室、餐廳小單間等都能為有需要的媽媽們提供方便。”周羽說。
周羽希望,未來所有臨街店鋪都能提供這個方便。“比如泉城路上有一些志愿者小屋,如果這些地方可以提供做哺乳室,年輕媽媽們逛街的時候不是會很方便嗎?”
此外,在她看來,哺乳是很自然的事情。“大家都說孩子是祖國的未來,你給‘未來’吃點飯有什么問題嗎?”周羽說,現在喂養率這么低,很大程度是因為大家成長過程中沒有見過別人喂奶。而如果人人都能從觀念上改變,哺乳的媽媽也會更加放松。
?
?
?
相關鏈接:
黃曉明帥照被PS成為小孩喂奶 回應:要這樣嘛(圖)?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