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中國經濟正式開啟了以三大戰略為引領的區域協同發展“大棋局”。中央近日公布的“十三五”規劃建議(下稱《建議》)指出,未來五年,我國將繼續以區域發展總體戰略為基礎,以三大戰略為引領,發揮城市群輻射帶動作用。近日,各地陸續公布本省“十三五”規劃建議,梳理各地規劃建議可見,在秉承中央區域發展思路的同時,各地均制定了各具特色、各有側重的區域發展之策。
四大區域板塊發展各有側重 東部率先小康 西部深入開發
(四大區域板塊包含省份一覽。 制表/馬麗婭)
“十三五”的五年,是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五年,全面小康,重在“全面”,四大區域板塊協調發展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重大戰略任務之一。《建議》緊緊圍繞這一任務制定區域發展戰略,地方在謀劃各自“十三五”區域發展時也各有側重。
——東部率先
《建議》提出,支持東部地區率先發展,更好輻射帶動其他地區。從各省表述來看,東部省份對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感到輕松,多個省份均提出要提前實現地區生產總值和城鄉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
江蘇提出,今后五年,要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蘇南有條件的地方在探索基本實現現代化的路子上邁出堅實步伐;山東也表示,將圍繞提前實現“兩個翻番”,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程中走在前列,堅持東部提升、中部崛起、西部跨越,縱深推進“兩區一圈一帶”建設。
——中部崛起
《建議》提出,促進中部地區崛起,加大國家支持力度,加快市場取向改革。中部省份在各自“十三五”規劃建議中大多都表示要全面對接促進中部崛起等國家戰略,加快形成區域協調的發展新格局。
江西提出,要深入實施“龍頭昂起、兩翼齊飛、蘇區振興、綠色崛起”區域發展戰略,推動形成各具優勢、融合互動、多點支撐、競相發展的區域經濟板塊;山西提出,落實國家促進中部崛起戰略,強化與中部省份協同發展。
——西部開發
《建議》提出,深入實施西部大開發,支持西部地區改善基礎設施,發展特色優勢產業,強化生態環境保護。西部各省份在制定未來五年經濟社會發展時,格外強調生態保護,多個省份表示要將生態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
青海強調,要以生態保護優先理念協調推進經濟社會發展,重點推進東部城市群建設,加快壯大格爾木、德令哈、玉樹等區域性城市,集中打造一批基礎條件較好、區位優勢突出、產城融合的美麗城鎮;云南提出,統籌實施區域發展戰略,支持民族地區、邊境地區、集中連片貧困地區改善基礎設施,強化生態環境保護。
——東北振興
《建議》提出,推動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振興,加大國家支持力度,加快市場取向改革。東北三省的“十三五”規劃建議均明確提出要認真貫徹實施中央東北老工業基地振興戰略,優化區域發展空間。
遼寧提出,推動遼中南城市群建設,加快東北東部經濟帶建設;吉林提出,要堅持對外開放與對內合作協調并重,將吉林省打造成為中蒙俄經濟走廊陸海聯運和面向東北亞開放的核心區;黑龍江則提出,要打造以哈爾濱為核心的“哈牡雞七雙佳”東環城市圈,努力建設“哈大齊北綏”西環城市圈。
各地主動對接三大戰略 引領全國區域協同“大棋局”
(三大國家戰略覆蓋省份、相關指導文件及未來主要發展目標。 制表/馬麗婭)
“一帶一路”、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三大戰略所覆蓋的省份在空間上均有交疊,促進了我國東、中、西部區域之間的合縱連橫:“京津冀”地處政治文化中心,國土面積約為12萬平方公里,覆蓋人口約1億;長江經濟帶橫跨東中西三大區域板塊,人口和地區生產總值超過全國的40%;“一帶一路”則更是牽動了幾乎所有省份,甚至沿線周邊國家。這三大戰略的實施,實現了我國全境乃至“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經濟互聯互通。
“以區域發展總體戰略為基礎,以‘一帶一路’建設、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建設為引領,形成沿海沿江沿線經濟帶為主的縱向橫向經濟軸帶。”《建議》進一步強調推進三大戰略,并指明未來五年的發展路徑:推進“一帶一路”建設,堅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則,完善雙邊和多邊合作機制,以企業為主體,實行市場化運作,推進同有關國家和地區多領域互利共贏的務實合作;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優化城市空間布局和產業結構,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推進交通一體化,擴大環境容量和生態空間;推進長江經濟帶建設,改善長江流域生態環境,高起點建設綜合立體交通走廊,引導產業優化布局和分工協作。
近兩年,各地紛紛主動對接三大國家戰略,未來五年,貫徹實施三大戰略更成為各地謀篇布局的重頭戲,在各地“十三五”規劃建議中多有提及。
作為國家兩大戰略均覆蓋的省份,安徽提出,要充分發揮安徽省處于“一帶一路”和長江經濟帶重要節點的優勢,加快形成東西雙向互動、對內對外聯動的全面開放新格局;天津表示,要把握京津冀協同發展、自由貿易試驗區建設、自主創新示范區建設、“一帶一路”建設、濱海新區開發開放這五大國家戰略機遇,把戰略機遇期轉化為調結構轉方式的突破期、持續發展的黃金期;湖南指出,“一帶一路”倡議實施,長三角、珠三角、中三角“三角聯動”,湖南省由內陸“洼地”變為開放高地,長江經濟帶和長江中游城市群建設全面推進,湖南省由上下游連通、江河湖聯動的重要節點變為戰略支點;重慶則表示,要全面融入國家“一帶一路”和長江經濟帶戰略,依托渝新歐大通道、長江黃金水道和渝昆泛亞鐵路大通道,充分發揮戰略連接點的樞紐作用,增強在西部開發開放中的聚集輻射能力。
今年9月,國家發改委副主任連維良曾表示,“三大戰略”向縱深推進,國家級新區、產業轉移示范區加快發展,對區域發展的輻射帶動作用日益明顯。有學者認為,三大戰略不僅可以解決區域協同發展問題,還被賦予諸如進一步提高對外開放水平、推動中國經濟發展實現新跨越等更加重要的使命和更加豐富的內涵。
城市群成各地區域發展主抓手 八大城市群為重點
(《建議》中明確提出未來重點建設的八大城市群。制表/馬麗婭)
更多城市群分布請點擊查看:[網連中國]20城市群覆蓋29省區市 浙皖等6省份"左右逢源"
“要發揮城市群輻射帶動作用,優化發展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三大城市群,形成東北地區、中原地區、長江中游、成渝地區、關中平原等城市群。”《建議》明確提出了要重點發展的八大城市群。各地的“十三五”規劃建議中大多也提到了城市群、城市圈的建設,城市群已成為各地區域發展的主抓手。
北京表態稱,要立足建設以首都為核心的世界級城市群,加強與津冀規劃對接,強化京津雙城聯動,打造現代化新型首都圈;上海提出,要主動呼應長三角地區發展需求,積極促進長三角地區規劃對接、功能對接,共同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和競爭力的城市群;廣東表示,要強化廣州國家中心城市和深圳全國性經濟中心城市的作用,提升珠三角城市群發展質量,攜手港澳打造珠三角世界級城市群;陜西則強調要實施關中協同創新、陜北轉型持續、陜南綠色循環的區域發展總體戰略,深化板塊開發、強化區域聯動。
除了《建議》中明確提出的重點發展的八大城市群以外,其他省份也將建設區域性城市群、城市圈寫進各自的“十三五”規劃建議中。
貴州的發展思路是:進一步增強貴陽城市功能,提高省會城市首位度,加快貴安新區開放開發,推進貴安新區與貴陽、安順同城化發展,加快構建黔中城市群;海南提出,將積極謀劃“海澄文”一體化省會經濟圈、“大三亞”旅游經濟圈,加快瓊東、瓊西兩翼發展,保育中部生態核心區。
“中國出現世界上少有的特大型城市原因之一就是面向全國的服務性功能過度集中在一兩個城市,而解決大城市病就是再拓展類似北京這樣的中心城市,形成城市群連片發展。”中共中央財經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楊偉民日前在智庫重慶論壇上表示,“十三五”期間,我國將加速發展一批中心城市,承擔全國性的功能,帶動區域協調發展,形成經濟發展新的增長節點。
后記:2015年,我國區域協同發展脈絡更加清晰,政策支持更加完善,各區域板塊間協調性進一步增強,多個中心城市支撐全國經濟發展的格局正在形成。《建議》為未來五年的區域發展指明了方向,各省區市各自的規劃建議也詳盡謀劃了本省區域發展的新路徑。明天,2015年即將翻過最后一頁,作為十三五開局之年的2016年,被賦予更多期待。2016年初,被視為觀察地方改革窗口的地方兩會即將陸續召開,更多地方發展的有關信息將被披露。十二五收官之年各地取得了什么成績?十三五開局年之各地又將怎么干?我們拭目以待。記者馬麗婭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