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優惠像圈套學生上當誰主謀
上周末,西安幾十所小學給學生發放某部電影的優惠券,還要求孩子們寫觀后感。為看該電影,不少家長帶孩子頂著寒風在指定的劇院門口長時間排隊。面對兩人觀影要花60元,很多家長抱怨“上當了”。
這事怎么看都像是,商家聯合眾學校對學生與家長實施“強買強賣”。所謂的“優惠券”一方面寫明學生看完后要寫作文或畫畫,另一方面又沒標明看電影要花錢,這種“用心”像不像“圈套”?就算到劇院后知道“上當了”,為使孩子完成作業,家長也得“入甕”。這種“吃定你”,讓人氣憤又無奈。
涉及幾十所小學,此事是否屬于“統一部署”?目前,記者只了解到這個活動是某傳媒公司搞的。該傳媒公司在網上搜索不到,怎么會有讓幾十所小學發優惠券的能量?當地教育部門有沒有卷入其中,雙方是否存在如“指定教輔書”那樣的幕后交易?對此,理應調查。若有違紀,更當懲處。
北京霧霾賴河北專家雷語要警惕
經濟學家王福重在某衛視節目中聲稱,工業生產是霧霾的第一大來源,河北正在工業化前期這個階段,如果想讓北京消滅霧霾,河北省的工業生產就要停頓。“北京倒霉就倒霉在生活在窮人中間”。此番言論隨即引發爭議。
把霧霾與經濟發展的矛盾掰開了、揉碎了,用大白話講出來確實利于傳播,但用語淺顯不等于就要語帶譏誚,更不應滑向地域、人群歧視。這會令人疑惑,這位經濟學家到底是在分析霧霾成因,還是在表達對“窮人”的鄙夷?學者在公共表達中,讓情緒遮蔽了真問題,得不償失。學者更不是段子手,切不可把“語不驚人死不休”當成了追求。
治霾是系統工程,我們是命運共同體。必須避免甲地將污染責任“皮球”踢給乙地,乙地又“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相互扯皮,卻不干正事。在京津冀協同發展的大背景下,三地須齊心協力,在產業升級、工業減排等方面相互協助,共擔責任。
?
?
?
相關鏈接:
北京教育考試院:隨遷子女考中職須有本市學籍?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