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掉窮帽子,過上好日子,這是習總書記對7000多萬貧困人口的承諾,也是對各級干部的要求。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如何精準利用扶貧資金,這是一門大學問。貴州省江口縣創新的一套辦法值得很多貧困地區借鑒。
“精準”——交通扶貧
圖為村民陳港 中國經濟網記者年巍/攝
“脫貧攻堅看貴州網絡媒體走轉改”一行人來到了貴州省江口縣。
梵凈山如意大道項目,2013年11月28日開工,2015年9月28日建成通車,總投資11400萬元。“該路的建成對深入推進精準扶貧工作起到了良好的促進作用。沿線5個村,共有貧困戶318戶580人,利用該路修通后的交通區位優勢,沿線村民大力發展鄉村旅游等產業,實現了37戶138人脫貧。”貴州省江口縣交通運輸局局長候云對中國經濟網記者說道。
村民陳港一家人因此而脫貧致富。“他家的房子是用臭豆腐堆起來的!”旁邊的村民說道。“臭豆腐之家”是陳港開的小店。“沒修路之前,我們生活很困難,每年也就兩萬左右收入。”陳港對中國經濟網記者說道,現在每年能達到15萬左右。旅游旺季的時候,一天能接待50多桌人。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