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馬鐵蹄
“馬掌”原指馬的角質皮。為了延緩馬蹄的磨損人們往往會在上面釘上一層C形或者U形的金屬(一般為鐵)用于保護,故又稱“馬蹄鐵”。
保護原理
馬的蹄子有兩層構成,和地接觸的一層是大約2-3厘米厚的堅硬角質,上面一層是活體角質。馬蹄和地面接觸,受地面的摩擦,積水的腐蝕,會很快的脫落,釘馬掌主要是為了延緩馬蹄的磨損。馬蹄鐵的使用不僅保護了馬蹄,還使馬蹄更堅實地抓牢地面,對騎乘和駕乘都很有利。
馬掌起源
馬掌最早在公元前一世紀左右由古羅馬人發明,直到元代才在中原地區廣泛使用。馬蹄鐵,聽起來似乎很生硬很冰冷,但在古羅馬卻有個很休閑很浪漫的名字叫“馬涼鞋”。馬涼鞋的樣子很俏皮,雖然是鐵制的,但重量相當輕,邊緣輪廓是波狀的,套在馬蹄上,馬兒走起來神態十分優雅,老遠聽上去 “嗒嗒”的響聲,很有節奏感。
馬掌的重要性
1485年,英國國王理查三世與亨利伯爵在波斯沃斯展開決戰,國王戰馬的第四個馬掌少了一顆釘子,戰斗中,他的坐騎因突然掉了一只馬掌而“馬失前蹄”,國王栽倒在地,驚恐的戰馬脫韁而去,士氣大衰,潰不成軍。絕望中,國王揮劍長嘆:“上帝,我的國家就毀在了這匹馬上!” 戰后,民間傳出一首歌謠:少了一枚鐵釘,掉了一只馬掌;掉了一只馬掌,失去一匹戰馬;失去一匹戰馬,失去了一位國王;失去了一位國王,敗了一場戰役;敗了一場戰役,毀了一個王朝。
·凡注明來源為“??诰W”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