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新科學家》周刊網站2月15日報道】題:敘利亞和利比亞走向滅絕的野生動植物,包括隱鹮
中東地區的隱鹮正在面臨滅絕。意大利生物學家詹盧卡·塞拉曾長期跟蹤生活在敘利亞的隱鹮家族的最后一名成員———一只名叫“澤諾比婭”的雌性隱鹮。塞拉說,澤諾比婭2014年在敘利亞的巴爾米拉最后一次被人看到,幾個月后,這個地區出現了“伊斯蘭國”組織的武裝分子。從那以后,這只隱鹮就消失了。
由于沒有伴侶,就算恐怖分子不加侵擾,這只鳥的命運也可想而知。澤諾比婭的遭遇是生活在戰亂地區的野生動植物命運的縮影。最近敘利亞發生了一系列人間悲劇,歷史文化遺產遭到摧毀,如今自然界似乎也在劫難逃。
在中東地區和北非部分地區,內戰頻發導致槍支泛濫,難民對食物和柴火的需求正在剝奪野生動植物的地盤,把它們推向滅絕的邊緣。
熟悉利比亞的生態學者格斯·金茨布格爾說,瞪羚一度在利南部的沙漠地區繁衍生息,但最近已難覓蹤影。
金茨布格爾說,卡扎菲政權垮臺后,人們為了娛樂或者食物,在這片沒有法律約束的荒地大肆獵殺野生動物。他說:“如今利比亞沒有進口的肉制品,當地牧民把自己的駱駝、綿羊和山羊當做硬通貨囤積,因為他們不信任銀行。因此人們把目光轉向野生動物。”
世界自然保護聯盟把利比亞的細角瞪羚列為瀕危物種,因為最近幾年這種動物的數量“急劇下降”。
據利比亞野生動物基金會稱,從歐洲遷徙來的一些鳥類,如鶴、火烈鳥、大鴇以及蒼鷺等,在海濱濕地遭到大量射殺。
澳大利亞珀斯一家植物園的專家本·米勒說,利比亞海邊珍貴的刺柏樹林遭到毀壞。2011年利比亞沖突爆發前,米勒與位于利比亞貝達的一所大學合作開展一個保護當地森林的項目,這片區域靠近班加西,擁有豐富的物種。
米勒說,武裝組織利用2011年以來的混亂局勢大肆砍伐森林,開辟耕地。利比亞的保護區本來就不多,少數僅存的保護區也面臨嚴重威脅。
金茨布格爾說,2008年他在利比亞靠近突尼斯邊境的一處地方用柵欄圈了一塊70公頃的林地,用于為南飛的遷徙鳥類提供棲息地。他說:“最近我得到的消息說這里現在已經完全向盜獵者和武裝人員開放了,他們用沖鋒槍射殺野鴨、蒼鷺和鶴類,同時也互相殘殺。”
利比亞的沖突也危及鄰近地區的野生動植物。聯合國觀察人士表示,最近馬里北部一個珍稀的沙漠象群遭到屠殺,武器就來自利比亞。
有報告稱,生活在馬里的大象可能在3年內完全滅絕。象牙交易獲得的資金可能用于資助利比亞和撒哈拉地區其他地方的武裝組織。
陷入內戰的也門局勢也不樂觀。動物保護組織擔心,阿拉伯豹可能成為下一個世界最瀕危貓科動物。
敘利亞的隱鹮可能已經滅絕,然而更多動物身陷險境。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官員哈桑·巴托說:“現在的一個大問題是海濱山區不受控制的森林砍伐問題。”
敘利亞國家生物科技委員會的生態學者阿魯卜·馬斯里說,超過100萬人逃離了阿勒頗省周邊沖突地區,涌入海濱地區和叢林。“這些人需要滿足自己的基本需求,如食物、電力、燃料和水。他們在保護區里別無選擇,只能做些破壞生態的事情。”
馬斯里說,護林員仍在嘗試對這些地方進行巡邏,但是違法行為層出不窮。他說:“保護區的隊伍每天都在向當地人做工作,試圖把破壞降到最低,但是沒人能阻止砍伐樹木的行為。”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