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國家外匯管理局公布了2015年外匯收支形勢和國際收支狀況的數據。為何我國跨境資金流動呈現凈流出態勢?外匯儲備還會下降嗎?人民幣匯率將怎樣波動?就社會普遍關注的熱點問題,本報記者采訪了有關專家。
國際收支轉為“一順一逆”,跨境資金流動風險總體可控
數據顯示,2015年,我國跨境資金流動總體呈現凈流出態勢。按美元計價,銀行結售匯逆差4659億美元,銀行涉外外匯收付款逆差2538億美元。
清華大學經濟學研究所所長劉濤雄分析,長期因素和短期因素兩個層面的相互疊加導致了2015年我國跨境資金的流出態勢。
從中長期因素看,中國經濟進入新常態和結構調整期,企業利潤下降,增長放緩,自然會導致境外資本流入減緩,境內資本流出加快。同時,隨著經濟發展,中國企業“走出去”步伐和對外投資會明顯加快,老百姓個人購置境外資產、海外置業、境外旅游消費、出國留學等需求都明顯增強,這些都增加了資金流出的速度。
從短期因素看,去年美聯儲加息的靴子一直沒有落定,市場上存在人民幣貶值預期,加之國內股市等金融市場動蕩風險加大,造成一部分投資者減持人民幣資產,增持境外資產,包括一些企業提前購匯歸還外幣債務。同時,去年8月進行的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改革,人民幣貶值的壓力得到一次集中釋放,也使得跨境資本流出短時間內有明顯增加。
中國民生銀行首席研究員溫彬認為,總的來講,當前我國資本凈流出是對外資產由儲備資產向民間部門轉移,是“藏匯于民”的具體體現。
國際收支方面,我國正在從過去的經常和資本項目“雙順差”向“經常項目順差、資本項目逆差”的新常態轉變,溫彬預計,2016年我國資本項目繼續呈現凈流出狀態。其中,隨著我國企業對外直接投資擴大,直接投資凈流入規模會繼續下降;居民和企業部門資產負債表幣種的重構還會進行;證券投資雙向流動的規模還會擴大。“總的來看,我國跨境資金流動風險總體可控。”
外匯儲備形勢仍然安全,可滿足正常國際收支需要
2015年,我國經常性項目順差近3000億美元,但資本項目逆差擴大,導致外匯儲備下降3000多億美元。劉濤雄認為,由此來看,外匯儲備下降主要是資本項目逆差造成的。
需要注意的是,自2015年初以來,美聯儲加息預期不斷強化,美元指數連續走高,包括人民幣在內的非美元貨幣走弱,特別是去年8月11日人民幣中間價報價機制改革以后,離岸人民幣呈現貶值走勢,引發在岸人民幣貶值預期,導致企業和居民部門資產負債表幣種結構調整,結匯減少、購匯增加,引起外匯儲備下降。溫彬認為,這些都是對外資產由儲備資產向民間部門轉移的過程,不應過度解讀。
衡量一國外匯儲備是否充足通常采用兩個指標:一是滿足3個月進口支付需要;二是外匯儲備余額能夠覆蓋短期外債余額。靜態看,2015年末,我國外匯儲備3.3萬億美元,約是3個月平均進口額的8倍、短期外債的3倍。溫彬表示,即使考慮2016年我國外匯儲備有進一步減少的可能,我國外匯儲備形勢仍然安全,可以滿足正常國際收支需要,抵御跨境資本流動沖擊。
“外匯儲備屬于國家主權財富,其投資特點是低風險低收益,因此持有過多的外匯儲備對國家來講并不經濟。”劉濤雄認為,我國外匯儲備的逐步下降是發展中的一個必然過程,巨額外匯儲備是過去我國長期國際收支不平衡的結果,維持那么高的巨額外匯儲備既不合算也沒有必要。外匯儲備的下降實際上也意味著對外資產的持有由中央銀行逐步地轉向了社會和民間。
劉濤雄分析,從未來看,我國外匯儲備進一步下降是個大概率事件。因為保有外匯儲備的最主要目的,在于應對外匯市場和國際收支的過度波動,目前外匯儲備量還有足夠的下降空間。
對正常的匯率波動應予理解,人民幣不存在長期貶值基礎
年初以來,人民幣兌美元匯率波動加劇,從春節前的貶值走勢到春節后的企穩回升,溫彬認為,這主要是受美聯儲繼續加息預期減弱的影響。
“總的來看,到目前為止,近期人民幣匯率的下跌都還屬于外匯市場的正常調整。”劉濤雄認為,外匯市場幣值確定的根本是投資者對不同幣種資產收益的預期。
劉濤雄強調,我們對于基于市場規律發生的正常匯率波動應予以理解,匯率正常波動恰恰是市場自我調整,促進外匯市場均衡和國際收支平衡的基本手段。但正因為這樣,基于對中國經濟長期增長潛力的基本判斷,隨著中國經濟結構調整的深入和經濟增長的逐步穩定,對人民幣資產的需求會逐步恢復和走強。
“從中國實體經濟情況來判斷,溫和的貿易順差還會繼續保持,短期內也不會有太大的通脹壓力。”劉濤雄認為,這些都說明對人民幣資產不存在持續長期走弱的基礎,也就是說人民幣不存在長期持續貶值的基礎。
溫彬表示,今年是“十三五”開局之年,在一系列穩增長措施的作用下,中國經濟將繼續保持平穩增長,經常項目順差以及外匯儲備充足,有助于人民幣匯率指數總體穩定。
?
?
相關鏈接:
專家建議已建成小區可70年土地使用權到期后再開放?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