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3月1日起,四川省《養老院建筑設計規范》將正式實施。這是我省第一部針對全省范圍內新建、改建及擴建的養老機構(院)的建筑設計標準,首次把對養老機構建設的硬件要求提上臺面,進一步優化社會化養老環境。
養老機構建設有哪些“硬規定”?四條強制性標準寫入《規范》,不達要求不予批準開工建設。
新規解讀
A
二樓及以上
有老人出入須設無障礙電梯
一年前,從老家宜賓到成都“投靠”子女的曹婆婆終于有了安穩的養老地——在成都近郊郫縣,子女為曹婆婆租了一套兩室一廳的電梯房。
這番決定是曹婆婆和子女四處碰壁后不得已而為之,“跟子女住不方便,但可以選擇的養老院條件都不太好?!辈芷牌潘f的“養老院條件”主要是說起居室,“我的膝蓋有問題,上下樓不方便,但走了幾家養老院,不是一樓沒房間了,就是樓層高了沒電梯。”
3月1日《規范》正式執行后,曹婆婆曾面臨的難處或許不再是難處?!兑幏丁芬幎?,養老院“二層及以上樓層設有老年人的生活用房、醫療保健用房、公共活動用房的養老院應設無障礙電梯,且至少1臺為醫用電梯?!?/p>
參與編制《規范》的四川建筑設計院工程師梁益介紹,這是一項強制性條文,做此規定是為了便于老年人日常使用與緊急情況下的搶救與疏散,需要以無障礙前提作為垂直交通設施,“至少1臺能兼作醫用電梯,以便于急救時擔架或醫用床的進出。”
B
老年人住房
不貼近電梯井和機房
對老人常待的居住用房,《規范》有專門的規定,“老年人臥室、起居室、休息室和親情居室不應設置在地下、半地下,不應與電梯井道、有噪音振動的設備機房等貼鄰布置。”
梁益解釋,強調本條主要考慮設置在地下、半地下的老年人居住用房的陽光、自然通風條件不佳,對老年人的健康和安全帶來危害。噪音振動對老年人的心腦功能和神經系統有較大影響,應遠離噪音源布置居住用房,并對噪音振動源進行降噪處理。
“人老了,神經衰弱睡眠不好,環境稍微吵鬧更要命。”錦江區書院街社區的聶爺爺,曾因為噪音問題放棄排隊近一年等到的一張公辦養老院床位。“住了兩周后實在住不下去,”如今說起來,聶爺爺依然皺眉頭。
C
地面要防滑
建筑色彩也應柔和溫暖
《規范》中還有不少帶“宜”字眼的規定,允許稍有選擇,在條件許可時首先應這樣做的。如“養老院宜臨近醫療設施及公共服務設施”等。
而帶“應”字眼的規定則更意味著“更嚴格”,在正常情況下均應這樣做,如“養老院建筑的地面應采用耐磨、防滑、平整、不易碎裂的材料,墻面陽角處應做安全防護處理”。梁益解釋,此舉是為保證老年人的行走安全及方便,因此對養老院建筑中的地面材料提出了設計要求,以防止老年人滑倒或滑倒引起的碰傷、劃傷等。
針對我省的實際情況,《規范》還特別提出夏熱冬冷地區及夏熱冬暖地區養老院的老年人用房的地面,在過渡季節易出現地面濕滑的返潮現象,為防止老年人摔傷,“應驗算地面保溫層厚度”。
《規范》中還有不少“溫暖”的規定,如明確“養老院建筑應設計色彩與標識設計,且色彩柔和溫暖,標識應字體醒目、圖案清晰。”據解釋,這是考慮到老年人認知力、記憶力、反應能力等不斷衰退,色彩柔和、溫暖,易引起老年人注意與識別,既提高老年人的感受能力,也從心理上營造了溫馨感和安全感。
記者梳理《規范》時還注意到,考慮到老年人行走機能弱化或喪失,或需靠輪椅等扶助,因此,《規范》明確新建及改擴建養老院的建筑和場地都需要進行無障礙設計,并且按現行國家標準《無障礙設計規范》執行。
四條強制性要求必須執行
否則不允許開工建設
需要注意的是,《規范》除了A、B兩項規定設制為強制性條文。此外,還有兩項要求,“供暖系統的末端設備應具備室溫調控功能”和“老年人用房的散熱器必須暗裝或加防護罩”都納入了強制性條文規定。
為何作出上述要求?梁益說,室溫調節是節能的必要手段,供暖系統末端設備具備室溫調控功能,一方面可以實現節能目的,另一方面還可以滿足使用者不同的舒適性需求。同時為保護老年人的安全健康,采用散熱器采暖時應采取必要的措施避免燙傷和碰傷。
作為全國少數幾個出臺了地方養老院建筑設計規范的省份,梁益強調,在強制性標準的規定上,我省的規范和國家標準一致。且這四條強制性規定“是我省所有新建、改建養老院必須執行的,否則不允許開工建設?!?/p>
需求現狀
越來越多人性化的養老關懷送到老人及其家人身邊。對于養老這個不可回避的問題,已經邁進圈子和終將邁進圈子的你,最想要的到底是什么?
對此,華西都市報記者進一步進行了走訪,從老人及其家人那里找答案。
養老院內
生理需求有保障
超八成老人說心里空
首先,記者選取成都市中心城區的6家養老院,以入住養老院的近100位老人為抽樣采訪的對象。圍繞生理需求、社交需求、環境需求、經濟需求等問題,從老人那里得到不同的回答。
根據記者的采訪結果,近100位老人中,有超過1/3的老人身體上最大的需求是通過藥物和照顧幫助解決病痛和不便。而這項需求,受訪老人均表示基本能在養老院得到滿足。但是與之形成巨大反差的是老人的心理需求,超過8成的老人在接受采訪時說到了“心里空”。
“子女沒時間照顧我?!卞\江區樺林養老中心杜奶奶進養老院的原因,跟5成以上受訪者相同。杜奶奶最初是拒絕進養老院的,但在家摔倒過一次后,女兒的勸說讓她妥協了。
環境需求方面,有3成以上老人的需求集中在單人間上,而超過6成的老人更強調房間的位置。“通風采光好的房間最好,但樓層不能太高了。尤其是沒有電梯的話,還是1樓最合適?!?/p>
養老院外
最愛住自己家
社區日間照料所每天迎客400人次
2月26日中午,李大爺從西航港九龍湖社區養老日間照料中心出來,回家吃午飯。同一時間,成都市武侯區玉林北路社區的朗力養老服務中心,5個剛打完麻將的老人端起了工作人員送到他們手上的午飯。
這些都是成都市社區養老的縮影。西航港九龍湖社區養老日間照料中心是李大爺等社區老人最近一年多的長聚地?!懊刻煊?00多(人次)老人來,”工作人員告訴記者,不光本社區的老人,附近社區的老人也是???。
有綜合服務室、娛樂活動室、文化活動中心、日間照料室、理發室、洗澡室、洗衣室、室外活動室及其他基本功能室和設施,最重要的是離家近,每天能回去。上述這些,創造近年來的一個新現象——依托社區養老服務的居家養老模式越來越受到老年人青睞,比如雙流彭鎮沿河壩社區養老日間照料中心,剛剛投運時,便呈現出天天滿員的局面;金牛區駟馬橋街道工人村社區針對社區老人的調查也顯示,六成以上的老人愿意社區養老。
“金窩銀窩比不了自己的狗窩,”玉林北路社區鄧婆婆嘴里的一句老話,道出了老人對家的依戀。而根據《四川省養老與健康服務業發展規劃(2015—2020年)》,居家養老也將得到越來越人性化的關懷。規劃提出支持醫療衛生機構提供養老服務,包括設立“家庭病床”——即醫療機構將醫療護理和康復等服務延伸至家庭,探索為失能、半失能老人設立“家庭病床”,并優先對60歲以上老年人提供責任醫生簽約服務。
?
?
相關鏈接:
海南政協委員:鼓勵公立民營養老機構齊飛?
·凡注明來源為“??诰W”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诰W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