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券商股昨日大跌;分析稱融券業務恢復說明A股逐漸步入正軌,但融券業務不會“助跌”
在中證金宣布全面恢復轉融資業務后三個交易日,融券業務時隔半年后再次回到A股。
3月23日,平安證券在官網發布公告稱,將從24日起恢復融券業務。據統計,目前已有35家券商恢復融券業務,而國信、招商、華泰等券商的融券業務仍暫停。受此影響,昨日券商股領跌兩市場,滬指也因此回落到3000點下方。
融券賣出規模數萬到數億不等
據媒體統計,西南證券、東方證券和興業證券等35家券商通道,在2月份出現了融券賣出,累計賣出規模從數萬到數億不等。
去年6月底以來,股市出現異常波動,為了打擊做空,2015年8月3日,滬深證券交易所修改業務規則,規定投資者融券賣出后自次一交易日起方可償還融入證券。這意味著融券賣出和還券的交易閉環從此前的T+0變為T+1,此后融券業務規模快速下降。
2015年8月4日,中信證券率先宣布,為配合交易所融資融券交易規則的緊急修改,控制業務風險,暫停融券交易。成為首家宣布暫停融券業務的證券公司。此后,長江證券、國信證券、齊魯證券等多家券商也在其官網上宣布將暫停全部融券標的的融券賣出交易。
時隔半年后,2016年2月24日,方正證券通過網站告知客戶,擬于2月29日起解除此前融券交易的臨時性限制措施。
對此,證監會新聞發言人鄧舸2月26日早間表示,方正證券暫停或恢復融券交易屬于公司自主的商業行為,證監會并未對證券公司提出過相關要求。
滬指下跌1.62%
昨日,滬深兩市早盤大幅低開后走低,滬指一度跌近2%,截至收盤時,滬指收跌1.62%,報2960.97點,創業板指跌1.74%,報2219.77點。券商股成為領跌板塊。
對于證券公司恢復融券業務,多位分析師對新京報記者表示,35家券商重啟融券通道業務,對于市場來說應該是偏向利空。目前在維穩預期之下,市場信心尚未完全恢復,這容易對市場心理層面會產生影響。昨日A股四大股指全線下挫就是證明。
不過,也有分析認為,融券業務的逐步恢復,說明A股市場逐漸步入正軌,對券商業務有提升作用。盡管對A股來說心理上呈現一定的壓力,但相信在監管層的嚴格監管下,有望平穩過渡。
滬深交易所最新數據顯示,2016年3月23日,滬深兩市融資融券余額為8755.27億元,較3月18日8474.01億元僅增加了281.26億元,增幅3.3%。(記者金彧)
追問1
【兩融又要火?】
融券無助于兩融余額擴展
“融券余額規模始終很小,因此,融券對兩融余額擴張沒有幫助,也不會產生做空作用。”武漢科技大學金融證券研究所所長董登新如是說。
在前海開源基金執行總經理楊德龍看來,35家券商恢復融券業務,表明市場已經回歸常態和正常化,同時,也說明市場的信心有所回升。目前,從兩融的余額來看,絕大部分構成是融資額,融券余額占比非常少,所以,即使恢復融券業務,也并不意味著兩融余額擴張。
滬深交易所最新數據顯示,2016年3月23日,滬深兩市融資融券余額為8755.27億元,較3月18日8474.01億元僅增加了281.26億元,增幅3.3%。而兩市8755.27億元的兩融余額距離去年2.2萬億元的峰值已經不足4成。
楊德龍表示,融券業務的恢復不會對A股構成大的利空。目前市場已經形成賺錢效應,吸引場內外逐步加倉。不過,短期獲利盤可能會回吐震蕩。在政策的多重利好之下,有可能會形成反轉行情。(金彧)
追問2
【滬指又要跌?】
融券業務不等于“做空”
市場似乎把“融券”等同于“做空”或“助跌”。2月24日,方正證券公告將自29日起解除公司融券交易的臨時性限制措施。次日滬指便暴跌6.41%,不少投資者將方正證券解除融券限制視為A股大跌的直接原因。那么,融券業務的恢復真的會“助跌”嗎?
“融券業務的恢復不會形成助跌的作用,因為融券量非常少。”前海開源基金執行總經理楊德龍對新京報記者說。
數據顯示,自方正證券宣布恢復融券交易后,次日融券賣出交易額1.2億元,僅占當日全市場交易量的萬分之二。
實際上,按照我國的融資融券制度,融券業務只能追漲,不能殺跌。根據融資融券相關規定,融券交易采用提價制度,投資者融券賣出的報價不得低于前一筆交易的成交價。
招商證券分析認為,融券業務不等于助跌,更不等于做空。因為目前A股市場的融券規模不大,券商融券的積極性總體不高,因此,實際能產生的沖擊影響比對心理層面的影響小很多。(金彧)
■ 券商
中信證券去年投200億“救市”
去年深陷高管被調查漩渦的龍頭券商中信證券3月23日晚間發布2015年年報顯示,公司2015年實現營業收入560億元,同比增長91.84%;歸屬于母公司股東凈利潤198億元,同比增長74.64%。
去年7月-8月底,券商兩次拿出真金白銀穩定快速下跌的A股,共有50家券商分兩批出資2200億交由證金公司統一運作,證券公司按比例分擔風險,分享投資收益。
年報顯示,中信證券分別于2015年7月6日和9月1日在股東大會的授權內與證金公司開展收益互換業務,兩次共計出資211億元,占母公司凈資產的20%。出資額高于公司2015年凈利潤。截至去年12月31日,這部分資金仍在浮虧中。不過,由于計入“可供出售金融資產”項目中,這部分資金的收益情況并不會影響公司凈利潤。
中信證券年報還顯示,去年卷入高管被調查或者協助調查漩渦的6名高管已悉數離任,變動原因是任期屆滿。
2015年中信證券遭遇了成立以來最大的一次危機,在A股動蕩,政府救市期間,中信證券多名高管卷入被調查或者協助調查風波。從8月25日開始,先是執委會委員徐剛等8人涉嫌從事違法證券交易活動被要求協助調查。隨后事件持續發酵,總經理程博明亦因涉嫌內幕交易等被要求接受調查。在此過程中,陸續有多名高管和業務骨干卷入調查風暴之中。不過,今年年初,已有徐剛、葛小波、劉威、陳軍、閆建霖等多名涉案高管返回。
除涉案高管之外,公司原董事長王東明也因任期屆滿離任。新京報記者 李蕾
?
?
相關鏈接:
券商熱議資本市場改革發展 制度安排將更加審慎科學合理?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